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S2EP02|探勘的路徑上,發現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記憶────山林研究者的路標 ft. 山林文化研究者 張光承


Listen Later


臺灣島的形成與尺度是幾百萬年前,太魯閣一帶的地貌,則是上億年前。」


張光承是年輕的文化探查者,大學從電機系畢業後,現在的他正在攻讀臺灣文化學系碩士。他陸續加入了登山社、搜救隊,精實且完整的訓練,為現今的探勘活動打下技術與知識的基礎。

大三那一年,他在人稱「五元」的伍元和老師領路下,從一般的登山者,成為了文化研究者。沿著卡拉寶山、太魯閣戰役,在史料與耆老的資訊中,光承發現了太魯閣山域裡,太魯閣族人留下的「移動的記憶」,人文與自然的千絲萬縷,讓他開始讀得更多、走得更深。

2024年4月3日,一場大地震重創了花蓮一帶,其中太魯閣的觀光景點砂卡礑與大同部落,遭受嚴重衝擊,而光承第一時間馬上加入了搜救的行列。今天的節目中光承將分享,文化研究者與一般登山者,在入山前有什麼不一樣的準備?太魯閣山域一帶的深處,蘊藏了哪些人文與自然的故事?以及地震後,地景的改變,對一位研究者有什麼影響?


本集重點:

03:39 高嚮證是什麼?過去「入山」要靠加社團

04:32 全能的岳人,山岳運動四大領域:山、溯、岩、雪

08:42 從單純登山,轉變為文化研究,路線與視線完全不同

10:52 臺灣山林文化研究的挑戰:時間與凋零

14:05 受到伍元和啟蒙,被太魯閣文化感召

20:10 在太魯閣陶塞溪流域,發現「十三行文化」的記憶

24:16 0403大地震後,對太魯閣一帶的研究產生什麼轉向?

30:50 推薦書單:6本山林文化的書,開啟「人山」連接的契機


【山林研究者的推薦書單】:


何英傑《後山地圖》

李潔珂《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

吳明益《海風酒店》

王威智《製圖師的預言:十六世紀以來關於花蓮的想像》

劉克襄《15顆小行星》

黃長興《我們從哪裡來–崛起於東台灣的太魯閣族人》

【本節目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鏡好鏡製播】

主持人:陳德政/製作人:游孟舉/錄音師:劉姿吟

照片提供/張光承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廣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