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认知
第一部分社会认知概述
(一) 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2. 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被知觉者影响知觉者,而且知觉者也会影响被知觉者,从而使社会知觉过程的发生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
3. 防御性
认知的防御性是指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
4. 认知的完形特性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特别注意: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无意识的操作过程。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1. 图式的含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其内容可以是特定的人、社会角色、自我、对特定客体的态度、对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对共同事件的知觉。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式:
(1)个体图式:是一种心理上的认识类型,它描述了典型的或者特别的个体。
(2)自我图式:是指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
(3)角色图式:是一种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的心理类型。
(4)事件图式:是指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包括社会事件在发生前后以及因果关系上的普遍特征。
2.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1)图式能帮助记忆。当我们对过去的人或事物形成图式化印象时,记忆效果最佳。
(2)图式帮助自动化信息加工。当环境中的信息强烈暗示一个特定的图式时,或当图式涉及你极其关心的个体或生活领域时,这些自动化的效应最可能发生。
(3)图式能够增加信息。图式能帮助我们填补知识中的空缺。
(4)图式包含情感。特塞尔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仅在头脑中想象具有图式的客体,就能强化个体对客体的情感。
(5)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启动效应的前提是先前激活的方式应用在新信息中是有意义的,当新信息与激活的图式无关时,启动效应就不会发生。
(四)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1. 仪表的认知
仪表是人的各种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的具体形象。初次和一个人接触,我们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衣着、高矮、胖瘦、肤色以及肢体是否有缺陷等等。将这些属于物理方面的特征加以整合,我们就能直截了当地对对方做出某些判断。
2. 表情的认知
(1)面部表情:是以面部的肌肉变化为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观察面部各种肌肉的变化测定人的情绪是可能的。
(2)身段表情:又称姿势,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在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流露出来,如点头、招手、鞠躬致意等等。
(3)眼神: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在体验都可以表达在眼神之中。
(4)言语表情:是指说话时的音量、声调、节奏等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别人说话的方式判断其内心状态。研究也表明,言语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比言语本身更为可靠。
(五)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的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必须了解这个人对现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这种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人际关系认知的另一个方面是估量他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确认具体认知对象在群体中的位置。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认知
第一部分社会认知概述
(一) 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2. 互动性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被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被知觉者影响知觉者,而且知觉者也会影响被知觉者,从而使社会知觉过程的发生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
3. 防御性
认知的防御性是指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
4. 认知的完形特性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特别注意: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无意识的操作过程。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1. 图式的含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其内容可以是特定的人、社会角色、自我、对特定客体的态度、对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对共同事件的知觉。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式:
(1)个体图式:是一种心理上的认识类型,它描述了典型的或者特别的个体。
(2)自我图式:是指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
(3)角色图式:是一种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的心理类型。
(4)事件图式:是指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包括社会事件在发生前后以及因果关系上的普遍特征。
2.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1)图式能帮助记忆。当我们对过去的人或事物形成图式化印象时,记忆效果最佳。
(2)图式帮助自动化信息加工。当环境中的信息强烈暗示一个特定的图式时,或当图式涉及你极其关心的个体或生活领域时,这些自动化的效应最可能发生。
(3)图式能够增加信息。图式能帮助我们填补知识中的空缺。
(4)图式包含情感。特塞尔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仅在头脑中想象具有图式的客体,就能强化个体对客体的情感。
(5)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最近使用的图式在接下来的不相关情境中再次被使用的现象。启动效应的前提是先前激活的方式应用在新信息中是有意义的,当新信息与激活的图式无关时,启动效应就不会发生。
(四)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1. 仪表的认知
仪表是人的各种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的具体形象。初次和一个人接触,我们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衣着、高矮、胖瘦、肤色以及肢体是否有缺陷等等。将这些属于物理方面的特征加以整合,我们就能直截了当地对对方做出某些判断。
2. 表情的认知
(1)面部表情:是以面部的肌肉变化为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观察面部各种肌肉的变化测定人的情绪是可能的。
(2)身段表情:又称姿势,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在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流露出来,如点头、招手、鞠躬致意等等。
(3)眼神: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在体验都可以表达在眼神之中。
(4)言语表情:是指说话时的音量、声调、节奏等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别人说话的方式判断其内心状态。研究也表明,言语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比言语本身更为可靠。
(五)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的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必须了解这个人对现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这种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人际关系认知的另一个方面是估量他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确认具体认知对象在群体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