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茶室:战争、芯片与茶的棱镜

神舟二十号Vlog如何让中国航天文化"破圈"?揭秘太空Vlog的传播密码


Listen Later

当陈冬在空间站里举着GoPro说"今天带大家看看我们的太空健身房"时,弹幕瞬间被"航天员居然也会拍Vlog"的惊叹刷屏。这条发布于2025年5月的4K视频,在B站首日播放量就突破百万,评论区挤满了讨论太空跑步机原理的理科生和关心航天员饮食的宝妈。这或许是中国航天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破圈"尝试。

神舟二十号的Vlog与过去官方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它彻底放下了"高冷人设"。镜头不再只对准精密仪器和壮丽地球,而是捕捉航天员用吸管喝飘浮的水珠、在失重环境下笨拙地整理头发的生活细节。当王杰演示如何在太空中做俯卧撑时,弹幕里"原来航天员也要健身打卡"的调侃让严肃的航天任务突然有了烟火气。

这些Vlog的拍摄手法藏着精心设计。每个视频开头都有"太空第X天"的时间戳,像极了网红博主的日常更新。生物实验环节被剪辑成"开箱视频"风格,舱外训练则用第一视角镜头带来沉浸式体验。最聪明的是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太空健身房""宇宙冰箱"这样的网络用语,让初中生也能看懂空间站里的黑科技。

传播渠道的革新同样关键。这些Vlog不再只出现在新闻联播,而是同步登陆B站、抖音、小红书。在抖音上,"航天员太空洗头教程"的15秒短视频获得500万点赞,小红书上"神舟二十号同款太空餐"的仿制食谱被疯狂收藏。中国载人航天官网甚至开通了弹幕功能,让年轻人边看边发"航天员叔叔辛苦了"。

这种转变背后是航天文化传播理念的升级。十年前,航天报道还在强调"为国争光"的宏大叙事;现在的Vlog更愿意展示航天员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当陈中瑞在视频里说"想家时就看看地球上的灯火",无数异乡打工人在弹幕里打出"抱抱"。航天工程突然变得可触摸、可共情。

这种传播方式正在改变公众对航天的认知。微博上"给神舟二十号乘组点歌"的活动,让点播量最高的《星辰大海》真的在空间站响起。更意外的是,航天Vlog带动了青少年科普热,淘宝数据显示,空间站模型玩具销量同比暴涨300%,天文类UP主粉丝量集体翻倍。

未来,航天文化传播可能会更"接地气"。已经有网友呼吁开通航天员直播带货,卖太空育种蔬菜。更值得期待的是VR技术的应用,普通人或许能通过虚拟现实"走进"空间站。当航天文化从神坛走向日常生活,每个仰望星空的人,都成了中国航天故事的参与者。

回看神舟二十号Vlog的走红,它成功的核心在于做对了一件事:把"国家的航天"变成了"每个人的航天"。当王杰在视频结尾说"下次带大家看星星"时,屏幕前数百万观众已经预约了下期更新。这种期待感,或许就是科技强国最生动的注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四哥茶室:战争、芯片与茶的棱镜By 昆仑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