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厅

《食物与人类》


Listen Later

你还在痴迷于算卡路里吗?野兽生活发布的辉格专栏《食物与人类》,用进化论和人类学视角告诉你:食物远不止是能量,它是一把解开人类身体、性别、社会甚至文明秘密的钥匙。

以下是颠覆我三观的几个核心观点,篇篇炸裂!💥

1. 卡路里是“伪科学”,大脑才是真赢家🧠
我们总以为减肥就是“摄入<消耗”,但真相是,不同食物的“消化成本”天差地别。生吃5公斤果蔬可能让你饿瘦,因为消化它们耗费的能量远超想象。人类的祖先通过发明工具和烹饪,把消化任务“外包”了出去(用石刀代替牙齿,用火代替胃),节省下来的能量,才供养出了我们这颗独一无二、极其耗能的大脑。

2. 男女有别,源于最早的“风险投资”分工👫
“男狩猎,女采集”不只是社会分工,更是一种精密的生存策略。男性从事高风险、高回报的狩猎,可能几天颗粒无收,也可能一次带回一头鹿。女性则负责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采集,为整个族群提供基础生存保障。这种百万年的分工,深刻塑造了两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男性对移动物体更敏感,女性则拥有更强的色彩识别和嗅觉能力。

3. 农业革命:养活了更多人,却毁了我们的健康🌾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错误”。农业让我们能定居、人口大爆炸,但代价是我们的饮食质量急剧下降。考古发现,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身高变矮、大脑变小、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龋齿和贫血。我们放弃了营养多样的肉类和蔬果,转而依赖单一、高碳水的谷物。可以说,是人类驯化了小麦,更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4. 囤货癖和私有制,都源于食物储存的需求🏠
狩猎采集时代,食物无法长期保存,所以“分享”是最高效的生存法则。但当储存技术(如陶器、风干、腌制)出现后,一切都变了。食物可以跨季节保存,分享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储备,领地意识和私有财产概念应运而生。你爱囤东西的习惯,可能就是祖先刻在基因里的天赋。

5. 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一种“寄生”模式🐎
历史上战斗力爆表的游牧民族,为何总能冲击强大的农耕文明?因为他们的财富(牲畜)可以指数级增长,贫富分化剧烈,内部竞争极其残酷,这使得他们全民皆兵。但他们的崛起,本质上依赖于对农耕文明的“寄生”——通过掠夺和勒索,获取定居者积累的财富,再用这些财富整合草原力量。一旦失去这个“宿主”,他们庞大的帝国就会迅速瓦解。

6. 食物禁忌与素食主义:炫耀或遮丑的终极游戏🧘‍♀️
不吃猪肉,真是因为猪“不洁”吗?根本原因是,在干旱的中东,猪和人抢粮食,养猪成本太高。而印度人成为素食大国,也并非全然出于宗教虔诚,而是人口爆炸后,肉类成为稀缺品的必然结果。宗教和文化的作用,是把“吃不起”这种窘境,包装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在现代社会,素食主义更多成了一种“美德标签”,是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充满同情心的社交工具。

总结一下:
食物,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身体,更定义了我们的性别角色,催生了私有财产,推动了文明的形态,甚至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与禁忌。读懂食物,才是真正读懂我们自己。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40JL8SamS6gFuQj3kPrMd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歌厅By space 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