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头条第一季

什么是运动防护师?他们如何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Listen Later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楚滢、林本剑、柴智

伤痛几乎伴随着每一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如何降低伤病概率,把伤病从治疗提前到预防,这是体育界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运动防护师这个新兴职业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健康学院是国内首个开设运动防护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广东体育运动防护师的人才输出大户。日前,羊城晚报记者探访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探秘这个运动防护人才培养基地。


从“二沙”来,师资力量雄厚

在我国,“运动防护”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书记肖明深有体会。原为广东省篮球队助理教练的他,跟着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二沙”)请来的外籍专家向各支队伍传递运动防护、体能训练、损伤康复等相关知识。一边当助教,一边自己学,再结合自身的训练经验,肖明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0到1的基础积累。

运动防护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内容涉及运动者的安全教育、运动环境的安全评估、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伤害的现场处理、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及体能调整等多个项目。简单来说,运动防护师既要懂训练,又要懂防护和治疗,发挥预防作用,降低运动员的伤病概率。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书记肖明介绍训练器材 杨楚滢摄

广东方面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运动防护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国家队、省队以及各地级市体校青训队伍科学训练保驾护航,并为广大运动爱好者提供运动健康保障,此前曾在二沙等训练基地工作的许多运动防护资深专家都加入到人才培养队伍。

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运动医学主任医师马国川,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副会长、国家级教练肖明,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监事、运动防护专业教授付德荣等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深专家,都有高水平运动队伍工作的经历。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国川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曾在二沙工作了20多年,历经运动队伍医师、科研管理、游泳中心主任、二沙训练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多个岗位,对运动队运动防护需求了如指掌,培养了刘湘、余贺新、汤慕涵等多个打破奥运会及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国家级教练肖明是广东自己培养的首批体能教练,曾担任广东篮球队首席体能专家,付德荣也是服务二沙省队和国家柔道队等多个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深科研和损伤防护专家。通过集中组建专家团队,抓住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环节,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跨跃式发展。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个开设运动防护及体能专业的体育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非常受欢迎,现多在国家队、省队、体校以及各级体育俱乐部及健身场所工作。

把学科发展起来,逐步与国外运动防护水平接轨,光是埋头苦干远远不够,还必须走出去。据肖明介绍,学院通过各种方式给老师创造学习机会,每年都会派老师到国外进修,也到国内著名的专业院校学习。

“让外语较好的老师以运动队助教等身份在二沙跟着国外专家学习,”复制肖明的成长路径,学院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运动防护教师。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实践,目前这个2008年方建立起来的体育健康学院拥有了专业教师18人,高级职称9人,博士8人。

国内运动防护教学“排头兵”

作为国内首个开设运动防护专业的院校,也是目前广东唯一一家开设运动防护专业的院校,体育健康学院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形成了运动防护教学体系,从自编教材、课程设置到实习实训环环相扣。

随着体育界逐步意识到运动防护在预防伤病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已有六所院校开设运动防护专业,而体育健康学院正充当着国内运动防护教学“排头兵”的角色。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健康学院院长付德荣介绍康复仪器 杨楚滢摄

付德荣教授介绍,由于国内无先例可循,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基础上,团队齐心协力,打造了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运动防护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了以运动人体科学课群为基础、以运动防护课群为核心、以体能训练课群为支撑、以中医传统疗法为特色的专业课程群体系。

编写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系列教材,包括国家规划教材、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活页式教材等。现在正在与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广东省体职连线等行企业合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多年的成果汇编成册并出版。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实操机会,学校开放了运动防护中心、传统疗法等“教学做”一体化课室,供学生业余实践练习。推拿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蒸等中医传统疗法课程都在传统疗法实训室完成。

在一间摆放了穴位模型和数十张按摩床的课室,付德荣介绍了“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这些课室中午、晚上、周末、以及非授课占用时间段均对学生开放,让他们可以相互练习。”

“学了以后还要用,通过操作才能更加熟练。”学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用”的平台。在大三阶段,学生们会到二沙、广东省黄村训练中心等训练基地、各级体校运动队实习。

肖明认为,学生到这些平台提供服务,一方面能够满足训练中心和运动队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的技能能够通过实操发挥出来,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实践的打磨中,学生们快速成长,不少已投身到为竞技体育提供医疗保障的事业中去。

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运动防护师已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付德荣表示,不仅体育界对运动防护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强国、青少年体育健康运动的发展也让运动防护有了用武之地。

“如何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育成绩,同时又避免不必要的伤病,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健康体质下降的问题,这就需要运动防护师的介入。如果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名运动防护师,就不存在不敢让孩子上运动课的问题。”

为宣传推广“运动是良医”理念,将运动损伤的防护关口前移,通过非医疗方式的健康干预,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增强体质,越来越成为高水平建设健康广东的共识。“相信随着运动防护师力量的增强,必将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回“二沙”去,为广东体育注入新力量

雄厚的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二沙及广东省内各训练基地的保障力量,在广东体育发展需要医疗保障人才之时,他们再次回到“二沙”去,通过科学防护提供坚实保障。

肖明介绍,自去年起,体育健康学院成立了一支科研保障团队进驻二沙,向各运动队提供运动防护服务。“有部分学生加入到科研保障团队实习,有部分学生到深圳体工队等运动队提供医务保障服务,学生们发挥在我院康复保健和运动防护的学科优势,全力保障运动员的防护、康复工作。”

陈嘉杰给东京奥运会游泳冠军汤慕涵做治疗 受访者供图

“举重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是关节部位,要训练队员的核心力量,才能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伤病出现。”广东省举重队运动防护师周楚峰就是该学院的毕业生,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周期,负责广东举重运动员的运动防护工作。

“在比赛前一晚,我会给运动员做推拿、按摩,赛前一个小时则要记录运动员的身体相关数据。上场之前,要带他们做热身动作,激活运动员的肌群,将状态调整至最佳。”

运动防护师的工作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教练和队医,辅助教练实施训练计划,也让队医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为运动员进行更好的治疗,无形中为运动员们构建了保护屏障,助力广东体育军团。

肖明介绍,“由师生共同组成的科技保障团队,为广东运动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上的骄人佳绩贡献了力量。”

在前不久的陕西全运会上,体育健康学院有10余名学生前往陕西,为广东体育军团提供医疗保障服务。2018级的陈嘉杰同学则是自2020年7月开始,便一直负责汤慕涵的保障工作,为游泳队的奥运备战作出了贡献。

十多年来持续为广东体育输送保障力量的作用在奥运年和全运年得到了显现,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和深圳市体工大队等运动队在全运会后为学院发来感谢信。

打造考核标准,树立行业标杆

2020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运动防护师这一新兴职业正式纳入职称评审范畴。虽然体育界对运动防护人才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也有几个省份出台了运动防护师职称评审办法,但运动防护师在培训、就业上仍面临不少困难。

关节损伤常常困扰运动员 图/视觉中国

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已于2021年11月15日在广州成立。肖明认为,在运动防护方面广东省已走在前面,且已形成自己的标准体系,有望在运动防护领域树起行业标杆。

“我们将在培训课程和考核上严格把关,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培训出的运动防护师专业技能过硬。如果我们能将防护培训做大做强,国家体育总局就会将广东作为试点,逐渐向全国推广相关的培训和行业考核标准,这对中国运动防护的发展和推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在现行体制下,运动防护师想要留在运动队并不容易。肖明坦言:“每个地方体育系统的运动训练基地,教练和队医的编制都是固定的,而且编制名额都非常紧缺,防护师的编制问题目前很难解决。”

二沙医务处处长方健辉也表示,在二沙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广东体育医院只有医生和治疗师两个岗位,没有防护师一岗。如果将来国家有要求,每个队伍肯定都要配置防护师。”

付德荣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运动防护师有岗可选,有编可入,有业可成,有绩可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苏荇 王倩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广东头条第一季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