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的起源之爭 是誰發明了薯條?薯條博物館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IG 紅遍全球的馬鈴薯點心,大概非薯條莫屬!外脆裡頭鬆綿的薯條,早在世界各地發展出不同的造型與吃法,炸薯條的魅力約從 17 、 18 世紀開始,被稱為 French Fries 的它,看似與法國淵源密切,但長久以來,法國和比利時一直為了薯條起源地論戰不休,到底薯條是哪國發明的?薯條飲食文化往前追溯,竟有許多小故事。 美式的速食文化席捲全球後,油炸香酥的薯條(French Fries)更廣受全球各地歡迎,但看看這讓世界各地熱愛的點心之一,它的起源地一直無法被完整定義,原來聲稱薯條為發源國的法國、比利時兩國,他們很積極爭取發源國的地位,比利時還曾連署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想請聯合國來判定。但薯條的出現,又是怎麼誕生?有哪些說法? 法國:薯條為街頭誕生的美味薯條,英文稱作 French Fries,因 French 一詞,多數人會聯想到薯條應是從法國來的,不過法國對於薯條發跡的更精準說法是,他們發現薯條早期源於 18 世紀的法國巴黎新橋區,當時由街頭的路邊小吃製作、販售油炸的點心,也包含馬鈴薯小點,遂發展而出。不過,關於薯條的名稱 French Fries ,雖然使用和法國有關的 French 一詞,但卻有說法指 French Fries 所指涉的並非是在法國,而是當時比利時的法語區域,美軍駐守在比利時法語區時,發現這種薯條點心,之後將薯條帶入美國,因此也傳薯條起源地其實應是比利時才對。比利時:薯條代替魚肉而生位於法國鄰國的比利時,聲稱薯條是在 17 世紀時於比利時誕生,比利時人以捕撈默茲河 (River Meuse) 的魚肉為食,據傳有類似薯條、薯塊的作法,是因冬季寒冷不易補撈魚隻,缺乏食物,當地人靈機一動將馬鈴薯切成類似魚塊的大小,以油炸馬鈴薯代替炸魚來果腹,發展出類似薯條的料理。不過對於比利時的說法,其實也遭到懷疑,根據 BBC 等探討指出,部分學者質疑當時油脂類屬於較昂貴的食材,但用於油炸而非料理食用,推論原因不夠合理,也有反對派探討馬鈴薯傳入當地的時間與薯條發展時間有誤差。總之法國與比利時兩方爭取薯條起源的立場,仍舊無法被完全認定。不過不可忽視的是,法國與比利時等國,確實促使薯條在歐洲地區越來越受愛戴,法國以搭配牛排、炸魚等吃法,而比利時在沾醬上更有學問,必搭配蛋黃醬或安達魯西醬 (Andalouse Sauce) 等風味特別的醬料。薯條狂熱:比利時薯條博物館除了特色吃法外,比利時甚至在當地設置了世界上獨有的「薯條博物館」,展示著馬鈴薯與薯條的發展與演變,推廣歷年不少植物學家、學者投入於馬鈴薯品種與種植的研究故事。有趣的是,在博物館內與官網上,還公開分享比利時薯條炸得酥脆美味的製作秘訣,像使用牛油作為炸油等。 除了法國和比利時的薯條之爭,也別忘了美國速食文化興起後,它可是薯條最強而有力的推手,透過速食大量生產而統一規格化的產物,打造全球化下的經典美味,法國和比利時的薯條之爭還在,那你們認為那個才會是薯條的真正起源呢?法國回覆1比利時回覆2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