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 心理咨询师读绘本专栏

说“坏词”就是“坏孩子”吗?——心理咨询师读绘本《嘘 埃尔伯特》


Listen Later

有过养育经验的成人可能都会遇到一个困扰,就是孩子们在某个阶段会开始说一些所谓的“坏词”。有些孩子在学龄前会经历一个被称为“秽语敏感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会对“屎尿屁”“臭粑粑”“打死你”等诅咒性词语或脏话异常敏感,会频繁使用这些语言。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并非故意“说脏话”,而是他们尝试通过语言探索世界、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一般到6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逐渐发展,秽语敏感期会自然结束。


在本期播客中吾爱共读的绘本《嘘 艾尔伯特》就通过巧妙又反转的故事呈现了小主人公艾尔伯特和一个“坏词”的斗争过程。吾爱的伙伴们通过对绘本情节的细致分析,讨论了儿童说脏话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原因和影响因素。从一个小小的“坏词”出发,我们也聊到了文明社会对儿童教育和规训的过程和对人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在艾尔伯特的故事中,环境背景中成人的表现和反应也非常值得思考,让共同阅读的我们也展开了讨论和反思。成人世界的规则意识往往已经形成默契,内化于日常的生活中,但是当那些童言无忌的语言出现在成人世界中时,往往能够引发所谓社会化成功的人们集体的震动和思考。这也许也是这本绘本更深层面的价值!如果你听完也有想要和我们分享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加入一起讨论!



音频导航:

04:45:小埃尔伯特的意外和苦恼

09:32:童话故事里的坏皇后形象,那些破坏和限制的外界力量

14:19:艾尔伯特的变化为何值得庆祝?

19:04:精巧的设定、耐人寻味的故事:阿尔伯特和“坏词”的斗争

33:24:老人和孩子在环境中可能是压力传导的末端,也可能是规则无法限制的群体

38:09:艾尔伯特的“改造成功”到底哪里变了?

42:58:文明的驯化与情绪情感的表达之间总有矛盾和缝隙

47:42:语言的文明和情绪的原始呈现之间需要寻找到平衡

52:27:大人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艾尔伯特到底经历了什么,正如正在发生的那样


共读伙伴:

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吾・爱 心理咨询师读绘本专栏By 吾 · 爱 B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