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首付比例降到15%了,公积金利率历史最低,中介天天催我签约,现在到底该不该买房?"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在无数人心里。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近十年来最密集的政策松绑潮。
先看一组数据: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创历史新低;32个城市出台36条松绑政策;南京甚至全面取消限售。这些数字背后,是政府用真金白银在托市。但普通人更关心的是:现在入场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政策工具箱这次开得特别大。首套房首付最低15%,二套25%,这门槛比2015年去库存时期还低。以贷款100万30年为例,公积金贷款比去年少还4.76万利息。更关键的是,一线城市开始松动郊区限购,像上海临港、北京房山都放宽了非户籍购房限制。这些政策组合拳,确实让买房成本降到了近五年最低点。
但各城市行情冰火两重天。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核心区房价已企稳回升,而部分三四线城市还在以价换量。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南京推行"以旧换新"政策后,主城区二手房成交量涨了40%,但远郊盘依然卖不动。这说明政策刺激下,市场正在加速分化。
对刚需族来说,现在可能是近三年最好的窗口期。不仅贷款利率低,开发商为了回款,精装变毛坯、送车位、返物业费的花样层出不穷。但要注意,尽量选择现房或准现房。某头部房企的财务总监私下说:"现在期房交付标准能打八折就算良心企业。"
投资客则需要更谨慎。虽然深圳取消豪宅税后,2000万以上的房子周成交量翻倍,但大部分城市租金收益率已跌破2%。有个做房产投资十年的朋友算过账:现在买房出租,收益率还不如银行大额存单。除非瞄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否则很难复制前些年的暴利神话。
最现实的考量是月供压力。虽然利率降了,但很多人的收入预期也在下调。建议做个压力测试:假设利率回调到4%,月供增加20%能否承受?某银行信贷部经理透露:"最近提前还贷的人少了,但申请延长还款期的多了三成。"
2025年买房,记住五个原则:一看开发商资金链,二选国企或现房,三盯地铁和学校规划,四算持有成本,五留足应急资金。有位买了烂尾楼的业主说:"省下的首付,最后都变成了维权路费。"
站在更长时间维度看,房地产正在从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政策松绑解决的是短期流动性问题,但"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就像某经济学家说的:"这轮政策不是让你加杠杆炒房,而是给真正的住房需求托底。"
当售楼处的人潮又开始排队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买的是钢筋水泥的庇护所,还是对财富增值的幻想?政策红利转瞬即逝,但房贷要还三十年。记住,最好的买房时机,永远是你准备好且需要的时候。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首付比例降到15%了,公积金利率历史最低,中介天天催我签约,现在到底该不该买房?"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在无数人心里。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近十年来最密集的政策松绑潮。
先看一组数据: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创历史新低;32个城市出台36条松绑政策;南京甚至全面取消限售。这些数字背后,是政府用真金白银在托市。但普通人更关心的是:现在入场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政策工具箱这次开得特别大。首套房首付最低15%,二套25%,这门槛比2015年去库存时期还低。以贷款100万30年为例,公积金贷款比去年少还4.76万利息。更关键的是,一线城市开始松动郊区限购,像上海临港、北京房山都放宽了非户籍购房限制。这些政策组合拳,确实让买房成本降到了近五年最低点。
但各城市行情冰火两重天。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核心区房价已企稳回升,而部分三四线城市还在以价换量。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南京推行"以旧换新"政策后,主城区二手房成交量涨了40%,但远郊盘依然卖不动。这说明政策刺激下,市场正在加速分化。
对刚需族来说,现在可能是近三年最好的窗口期。不仅贷款利率低,开发商为了回款,精装变毛坯、送车位、返物业费的花样层出不穷。但要注意,尽量选择现房或准现房。某头部房企的财务总监私下说:"现在期房交付标准能打八折就算良心企业。"
投资客则需要更谨慎。虽然深圳取消豪宅税后,2000万以上的房子周成交量翻倍,但大部分城市租金收益率已跌破2%。有个做房产投资十年的朋友算过账:现在买房出租,收益率还不如银行大额存单。除非瞄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否则很难复制前些年的暴利神话。
最现实的考量是月供压力。虽然利率降了,但很多人的收入预期也在下调。建议做个压力测试:假设利率回调到4%,月供增加20%能否承受?某银行信贷部经理透露:"最近提前还贷的人少了,但申请延长还款期的多了三成。"
2025年买房,记住五个原则:一看开发商资金链,二选国企或现房,三盯地铁和学校规划,四算持有成本,五留足应急资金。有位买了烂尾楼的业主说:"省下的首付,最后都变成了维权路费。"
站在更长时间维度看,房地产正在从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政策松绑解决的是短期流动性问题,但"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就像某经济学家说的:"这轮政策不是让你加杠杆炒房,而是给真正的住房需求托底。"
当售楼处的人潮又开始排队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买的是钢筋水泥的庇护所,还是对财富增值的幻想?政策红利转瞬即逝,但房贷要还三十年。记住,最好的买房时机,永远是你准备好且需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