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茶室:战争、芯片与茶的棱镜

四哥茶室•014•中国稀土:从手机震动到F-35战机


Listen Later

当你的手机在会议桌上嗡嗡震动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让这个微小震动成为可能的钕磁铁,正和F-35战斗机的激光瞄准系统使用着同一种战略物资——稀土。2025年4月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像一记精准的直拳打在全球化产业链最脆弱的软肋上。

这不是第一次稀土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2010年中国削减稀土出口配额时,日本丰田的混动车型生产线曾被迫停工三周,每延迟一天就损失2.3亿美元。但今天的局面已完全不同——当年我们只能控制37%的稀土开采量,现在则掌握着全球90%的中重稀土冶炼能力。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3.8%,却供应着70%的全球需求,这种不成比例的影响力来自三个致命组合。

在江西赣州的稀土分离工厂里,徐光宪院士发明的串级萃取技术仍在发挥威力。这项让中国稀土纯度达到99.9999%的专利技术,就像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机,西方企业即便拿到原料也仿制不出同等质量。更关键的是,中国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矿山到磁材的全产业链布局,当特斯拉试图在德州建造电动车电机厂时发现,他们至少要重建17个不同环节的供应链才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五角大楼2024年的评估报告显示,每架F-35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而美国储备仅够维持6个月正常生产。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战,当中国管制钐、铽、镝这些用于永磁电机和激光晶体的稀有金属时,等于同时掐住了新能源车、风力发电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咽喉。澳大利亚虽然紧急重启了莱纳稀土矿,但其碳酸稀土运到马来西亚分离厂后,仍然需要发往中国进行深加工。

最戏剧性的对抗发生在专利领域。中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持有全球43%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就像埋在产业链里的地雷。当德国西门子试图研发无稀土电机时,发现其替代方案依然绕不开中国的专利壁垒。这种立体化的控制力,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最近的"海底采矿计划"听起来像绝望的挣扎——深海采矿成本是陆地矿的8倍,而且同样需要中国的冶炼技术。

站在赣州稀土矿区裸露的红色山体前,能直观感受到这种战略资源的矛盾性。中国用世界8%的储量承担着70%的供应,而美国坐拥1300万吨稀土储量却宁愿保持封存。这种畸形格局背后,是全球化时代最残酷的产业真相: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或许均衡,但技术、产业链和专利构成的护城河,才是真正的权力壁垒。当特斯拉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如何用3D打印减少电机中的镝用量时,这场博弈早已超出贸易范畴,演变为21世纪最硬核的科技军备竞赛。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四哥茶室:战争、芯片与茶的棱镜By 昆仑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