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凌晨三点的控制室里,25岁的王浩正在反复核对燃料加注参数。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抖音推送的《被裁员后我反手造火箭》更新提醒跳了出来——这是他追更的第88天。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当代航天人的日常:左手握着价值上亿的火箭发射程序,右手刷着土味短视频。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控制台前坐着的早已不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90后工程师于新辰在抖音有3300万粉丝,他拍摄的火箭组装vlog里,背景音是"老铁们双击666"。当传统航天人还在为"归零"制度彻夜难眠时,新一代工程师已经学会用"家人们谁懂啊"来吐槽发射前的压力。
商业航天正在打破太多刻板印象。力箭一号火箭团队平均年龄31岁,最新发射的遥七火箭把6颗卫星送上天的同时,工程师们的工作群还在讨论晚上开黑打王者。有位00后工程师甚至在火箭整流罩上贴了自家爱豆的应援贴纸,理由是"这样卫星入轨更有排面"。
外行最惊讶的冷知识莫过于:火箭发射前48小时,工程师们反而要强制休息。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发射场旁的休息室里,一群穿着航天制服的年轻人集体追更航天题材网剧,边看边发弹幕"第三集这个bug太离谱"。他们管这叫"专业防上头"。
商业航天成为网红职业不是没有道理。中科宇航的招聘直播间里,HR会告诉你:"我们提供比互联网大厂更高的时薪——毕竟火箭上天是按秒计费的。"有应届生因为玩《坎巴拉太空计划》游戏造出了可回收火箭,直接被破格录用。现在的航天人简历上,除了专业证书,可能还会写着"抖音科普号10万粉"。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份轻松的工作。那位贴应援贴纸的00后,曾在-20℃的发射场连续工作36小时;拍vlog的于新辰每次发射前要把所有程序步骤背到肌肉记忆。商业航天用7年时间走完了传统航天20年的路,代价是这群年轻人必须学会在追剧放松和极限工作中无缝切换。
当力箭一号第七次成功入轨时,控制室里爆发的欢呼声和直播间里的"火箭刷屏"奇妙地同频了。这或许就是新时代航天的魅力:既要有把卫星送上3.6万公里高空的严谨,也要懂得在抖音用15秒讲明白轨道力学。毕竟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既需要精确到毫秒的时序控制,也需要"家人们"的疯狂点赞。
凌晨三点的控制室里,25岁的王浩正在反复核对燃料加注参数。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抖音推送的《被裁员后我反手造火箭》更新提醒跳了出来——这是他追更的第88天。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当代航天人的日常:左手握着价值上亿的火箭发射程序,右手刷着土味短视频。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控制台前坐着的早已不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90后工程师于新辰在抖音有3300万粉丝,他拍摄的火箭组装vlog里,背景音是"老铁们双击666"。当传统航天人还在为"归零"制度彻夜难眠时,新一代工程师已经学会用"家人们谁懂啊"来吐槽发射前的压力。
商业航天正在打破太多刻板印象。力箭一号火箭团队平均年龄31岁,最新发射的遥七火箭把6颗卫星送上天的同时,工程师们的工作群还在讨论晚上开黑打王者。有位00后工程师甚至在火箭整流罩上贴了自家爱豆的应援贴纸,理由是"这样卫星入轨更有排面"。
外行最惊讶的冷知识莫过于:火箭发射前48小时,工程师们反而要强制休息。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发射场旁的休息室里,一群穿着航天制服的年轻人集体追更航天题材网剧,边看边发弹幕"第三集这个bug太离谱"。他们管这叫"专业防上头"。
商业航天成为网红职业不是没有道理。中科宇航的招聘直播间里,HR会告诉你:"我们提供比互联网大厂更高的时薪——毕竟火箭上天是按秒计费的。"有应届生因为玩《坎巴拉太空计划》游戏造出了可回收火箭,直接被破格录用。现在的航天人简历上,除了专业证书,可能还会写着"抖音科普号10万粉"。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份轻松的工作。那位贴应援贴纸的00后,曾在-20℃的发射场连续工作36小时;拍vlog的于新辰每次发射前要把所有程序步骤背到肌肉记忆。商业航天用7年时间走完了传统航天20年的路,代价是这群年轻人必须学会在追剧放松和极限工作中无缝切换。
当力箭一号第七次成功入轨时,控制室里爆发的欢呼声和直播间里的"火箭刷屏"奇妙地同频了。这或许就是新时代航天的魅力:既要有把卫星送上3.6万公里高空的严谨,也要懂得在抖音用15秒讲明白轨道力学。毕竟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既需要精确到毫秒的时序控制,也需要"家人们"的疯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