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当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在2025年5月29日凌晨生效时,上海浦东机场的C919总装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第102架飞机的发动机舱。这款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的LEAP-1C发动机,突然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违约,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技术围剿——就像四十年前"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华禁运的现代重演,只不过这次被卡脖子的,是中国花了十五年打造的航空梦。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从来不是新鲜事。从1949年西方对新中国实施"战略物资禁运",到1996年《瓦森纳协定》限制精密机床出口,再到2018年制裁中兴、2020年围堵华为,技术脱钩的绞索正在系统性收紧。但这次选择在C919商业运营两周年的节点出手,时机耐人寻味。中国商飞刚拿下162架新订单,印尼翎亚航空的首架C919即将交付,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认证进入关键阶段。美国显然在赌:没有发动机的大飞机,不过是昂贵的金属模型。
断供背后的算计远比表面复杂。特朗普政府声称这是对中国稀土管制的报复,但明眼人都清楚,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美国要扼杀的是中国向高端制造跃迁的可能性。通用电气在华有7700台在役发动机及5000台订单,断供意味着可能面临千亿美元索赔。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暴露出美国对技术霸权流失的深度焦虑。就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威胁美国时,华盛顿同样不惜动用301条款打压东芝。
但这次中国早有防备。在C919项目启动时,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就作为"备胎"同步研发。最新测试数据显示,其推力、油耗等关键指标已接近LEAP-1C水平,累计完成1.5万小时飞行测试。更值得玩味的是供应链布局——商飞储备了足够支撑两年的发动机库存,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UEC)的PD-14发动机也在适配名单上。这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策略,正是吸取了华为麒麟芯片断供的教训。
这场博弈正在改写全球航空业规则。当美国将商业合同政治化,等于亲手摧毁了"技术无国界"的幻象。空客CEO傅里最近警告:"今天是中国发动机,明天可能是欧洲航电系统。"波音前副总裁阿尔博甚至坦言:"我们正在把价值万亿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毕竟,当发展中国家看到C919被迫换上"中国心"时,谁还敢把身家性命押在随时可能断供的西方技术上?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时,没人相信中国能造出原子弹;2012年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时,没人预料中国如今掌控全球80%的太阳能产能。航空发动机的突破或许需要更长时间,但断供危机正在倒逼出惊人的创新势能。就像运-20总师唐长红所说:"封锁十年,我们什么都有了。"当长江-1000A最终装上C919的那天,这场博弈的真正输家或许才会浮出水面——不是失去短期订单的美国企业,而是亲手将中国逼成竞争对手的华盛顿政客们。
站在更长的历史维度看,技术封锁从来挡不住真正的大国崛起。英国曾严禁蒸汽机出口美国,结果催生了惠特尼的标准化生产;法国对德国实施钢铁技术封锁,反而促使克虏伯炼出更优质的钢材。今天卡脖子的LEAP-1C发动机,或许正是明天中国航空工业迈向星辰大海的起跳板。当未来某天,中国商飞的宽体客机与波音787在万米高空并驾齐驱时,人们会记得2025年这个夏天——那是中国航空真正长大的时刻。
当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在2025年5月29日凌晨生效时,上海浦东机场的C919总装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第102架飞机的发动机舱。这款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的LEAP-1C发动机,突然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违约,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技术围剿——就像四十年前"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华禁运的现代重演,只不过这次被卡脖子的,是中国花了十五年打造的航空梦。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从来不是新鲜事。从1949年西方对新中国实施"战略物资禁运",到1996年《瓦森纳协定》限制精密机床出口,再到2018年制裁中兴、2020年围堵华为,技术脱钩的绞索正在系统性收紧。但这次选择在C919商业运营两周年的节点出手,时机耐人寻味。中国商飞刚拿下162架新订单,印尼翎亚航空的首架C919即将交付,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认证进入关键阶段。美国显然在赌:没有发动机的大飞机,不过是昂贵的金属模型。
断供背后的算计远比表面复杂。特朗普政府声称这是对中国稀土管制的报复,但明眼人都清楚,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美国要扼杀的是中国向高端制造跃迁的可能性。通用电气在华有7700台在役发动机及5000台订单,断供意味着可能面临千亿美元索赔。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暴露出美国对技术霸权流失的深度焦虑。就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威胁美国时,华盛顿同样不惜动用301条款打压东芝。
但这次中国早有防备。在C919项目启动时,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就作为"备胎"同步研发。最新测试数据显示,其推力、油耗等关键指标已接近LEAP-1C水平,累计完成1.5万小时飞行测试。更值得玩味的是供应链布局——商飞储备了足够支撑两年的发动机库存,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UEC)的PD-14发动机也在适配名单上。这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策略,正是吸取了华为麒麟芯片断供的教训。
这场博弈正在改写全球航空业规则。当美国将商业合同政治化,等于亲手摧毁了"技术无国界"的幻象。空客CEO傅里最近警告:"今天是中国发动机,明天可能是欧洲航电系统。"波音前副总裁阿尔博甚至坦言:"我们正在把价值万亿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毕竟,当发展中国家看到C919被迫换上"中国心"时,谁还敢把身家性命押在随时可能断供的西方技术上?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时,没人相信中国能造出原子弹;2012年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时,没人预料中国如今掌控全球80%的太阳能产能。航空发动机的突破或许需要更长时间,但断供危机正在倒逼出惊人的创新势能。就像运-20总师唐长红所说:"封锁十年,我们什么都有了。"当长江-1000A最终装上C919的那天,这场博弈的真正输家或许才会浮出水面——不是失去短期订单的美国企业,而是亲手将中国逼成竞争对手的华盛顿政客们。
站在更长的历史维度看,技术封锁从来挡不住真正的大国崛起。英国曾严禁蒸汽机出口美国,结果催生了惠特尼的标准化生产;法国对德国实施钢铁技术封锁,反而促使克虏伯炼出更优质的钢材。今天卡脖子的LEAP-1C发动机,或许正是明天中国航空工业迈向星辰大海的起跳板。当未来某天,中国商飞的宽体客机与波音787在万米高空并驾齐驱时,人们会记得2025年这个夏天——那是中国航空真正长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