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南北朝第一人刘裕的创业故事

宋武帝刘裕20_开通水道


Listen Later

上回说到,由羌族势力建立的后秦国逐渐走向了衰败,公元416年,后秦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后秦陷入动荡,政局不稳,东晋太尉刘裕于是决定借机出兵,讨伐后秦,刘裕早以有了篡位称帝的欲望,考虑到前面桓温桓玄父子失败的经历,刘裕也不得不拿出实打实的功劳,刘裕意图收复中原,旧都洛阳和长安都在后秦手中,刘裕就打算先从后秦下手,先拿下在汉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洛阳长安两京。

东晋朝廷的数次北伐,粮食补给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桓温的几次北伐都是疏通水道,用于运粮,刘裕也计划效仿桓温,他首先下令老将王仲德从山东的青州出兵,负责疏通泗水和济水之间的桓公渎旧道,桓公渎正是当年桓温下令开通的运河,此外,刘裕下令沈林子从彭城沿汴水北上,负责疏通汴水和黄河之间的石门水口,另外,刘裕还下令王镇恶和檀道济从豫州的寿阳出发,沿着颍水北上,协助沈林子开通石门水口。三条水路当中,东线的水道疏通难度最小,但刘裕并不打算从这条路,因为走这条水道,必定会经过北魏的管辖区,即河北的魏郡和黄河边的滑台,刘裕不愿意和北魏交战,北魏骑兵不好对付,刘裕此时率领大约五万大军,驻扎于彭城,等待石门水口的开通,从石门水口进军,可以更快的到达洛阳。可事与愿违,石门水口所在汴河故道如今长满了树木,即使开通了石门水口,汴水仍旧不能通航,沈林子连忙向刘裕通报,需要后方尽快砍伐河道中的树木,才可以通航。

刘裕此次出征的时间选择在八月份,八月北伐并不寻常,很快进入冬季,南方士兵忍受不了北方的严寒,刘裕之所以选择八月,是因为他觉得此次北伐战线太长,必定不会在两三个月以内解决,他决定把北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占领洛阳,并安排士兵在洛阳过冬,等来年开春,再向关中进军,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冬季,让南方士兵逐步适应北方的气候,然后还需要借助这个冬季,训练出一支由北方投降的士兵组建的骑兵队伍。所以刘裕对前方的沈林子王镇恶檀道济反复交待,到达洛阳以后,万万不可贸然出兵,等到疏通补给线,刘裕的主力大军赶到河南,再一起进军洛阳。

两个月后,公元416年10月,沈、王、檀三只军队已经到达洛阳附近,防守洛阳的是后秦征南将军陈留公姚洸,这位后秦皇族成员并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几个回合之下,姚洸开城投降,晋军顺利占领了洛阳。此时已经进入冬季,两条河道还未疏通,刘裕此时并不着急,既然洛阳已经收复,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那干脆就等到第二年雨季到来,再通过水道将主力大军运送到洛阳。但在洛阳的三位将军已经按捺不住了,尤其是王镇恶,他本来就是关中人,急于杀回关中,来个衣锦还乡,而且王镇恶名声不太好,军纪很差,经常抢掠百姓财物,此时王镇恶第一个站出来不听从刘裕的安排,带兵进攻潼关,沈林子和檀道济当然也不会干坐着看王镇恶建立功勋,也紧跟带兵向西进发,都想抢得头功。而此时汴水河道还有几百里的树木要砍伐,水道开通遥遥无期,洛阳的诸位将领又不听号令,刘裕只好提前行动,率军从东线的桓公渎进入黄河,这样必然会和北魏发生摩擦,可眼下也没有第二条选择。那么北伐后面的局势到底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气吞万里如虎、南北朝第一人刘裕的创业故事By 伶俐十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