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回说到,由于汴河河道无法通航,刘裕不得不选择从桓公渎水道进军,这样必然回借道于北魏境内,北魏和后秦互通婚姻,东晋北伐后秦,后秦姚泓第一时间就向北魏求援。北魏国主拓跋嗣踌躇再三,并没有立即出兵,他怕会刺激刘裕军北上进攻北魏,只是安排少量骑兵部队在黄河北岸监视,防范晋军突然北上登陆。此时已经进入三月,黄河水流湍急,风大把晋军运输船吹到北岸,于是北魏骑兵就跑到河边抢夺晋军运输船上的物资。被抢了几次之后,刘裕决定要给北魏骑兵一个教训,他下令让七百士兵和一百辆辎重车登上北岸,每一人拖拉一辆车,以头尾相连,排成一道弧形的车阵,由于弧形和弯月的形状相似,这个车阵就被叫做却月阵,待车阵排列好以后,又有两千士兵登录上岸,给每个辎重车上配置了一张大号的弩机,车辆朝外一侧架设起木墙掩体,等到魏军骑兵发起试探攻击,晋军先是用弓箭射击,魏军看到弓箭射程较近,威力不强,于是大批魏军骑兵围拢上来,对车阵发起冲击,见此情景,晋军开始用大号的弩机开始射击魏军,但是仍然有部分魏军骑兵可以靠近到车阵,于是晋军用提准备好的长槊,从木墙缝隙处用长槊刺杀魏军,魏军像被钉钉子一样被扎穿,魏军反复冲击了几次,都没能击破车阵,反倒是魏军将领阿薄干在乱军之中被斩首,于是魏军再也不敢在河岸边上袭击晋军。
就在刘裕在黄河岸边和魏军激战之时,王镇恶沈林子檀道济等人在潼关外陷入缺粮的困境,王镇恶这才明白刘裕为什么反复强调不要贸然出兵,就是因为河道不通,粮草难以补给。于是王镇恶开始从弘农郡百姓手中抢粮,勉强支持到417年4月,刘裕到达了洛阳,才安排王仲德沿着黄河给潼关前线的诸位将领送粮食。刘裕下令给潼关诸将,让他们暂停进攻,抓紧时间休整,还传令给襄阳的沈田子和傅弘之,让他们领兵从武关进入关中,让汉中方向出兵两千从子午谷进攻长安,这两路兵力都不多,意在分散后秦军力。
再说后秦这边,领军的是后秦宗室大将,姚兴的叔父姚绍,是姚兴去世时的托孤重臣,看到晋军沿着黄河运粮,于是准备截取晋军的粮船,没想到重了晋军的埋伏,后秦三千骑兵被全歼,于是晋军让后秦俘虏带着战将的人头返回潼关,姚绍看到人头,是急火攻心,吐血而亡,姚绍是姚弋仲的儿子,在后秦宗室内辈分最高,估计此时年龄也不小,难怪他会吐血而亡。
由于在潼关进攻受阻,擅走水路的刘裕思考着能否开辟新的航道进入关中,他瞄上了洛水,洛水也是由西向东,沿着洛水往西走,是否也能够进入关中,刘裕派手下的戴延之前往勘察洛河水路,于是戴延之沿着洛河北上,一路查访,沿途发现了好几座当地人修建的坞堡,最终也没能找到洛水的源头,而是进入大山之中,此处洛水河道十分狭窄,根本无法行军,当地百姓都是一百年前躲避战乱进入大山之中,完全不了解山外面已经是几次变换大王旗,戴延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叫做《西征记》,后来的诗人陶渊明更是以此为灵感,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上回说到,由于汴河河道无法通航,刘裕不得不选择从桓公渎水道进军,这样必然回借道于北魏境内,北魏和后秦互通婚姻,东晋北伐后秦,后秦姚泓第一时间就向北魏求援。北魏国主拓跋嗣踌躇再三,并没有立即出兵,他怕会刺激刘裕军北上进攻北魏,只是安排少量骑兵部队在黄河北岸监视,防范晋军突然北上登陆。此时已经进入三月,黄河水流湍急,风大把晋军运输船吹到北岸,于是北魏骑兵就跑到河边抢夺晋军运输船上的物资。被抢了几次之后,刘裕决定要给北魏骑兵一个教训,他下令让七百士兵和一百辆辎重车登上北岸,每一人拖拉一辆车,以头尾相连,排成一道弧形的车阵,由于弧形和弯月的形状相似,这个车阵就被叫做却月阵,待车阵排列好以后,又有两千士兵登录上岸,给每个辎重车上配置了一张大号的弩机,车辆朝外一侧架设起木墙掩体,等到魏军骑兵发起试探攻击,晋军先是用弓箭射击,魏军看到弓箭射程较近,威力不强,于是大批魏军骑兵围拢上来,对车阵发起冲击,见此情景,晋军开始用大号的弩机开始射击魏军,但是仍然有部分魏军骑兵可以靠近到车阵,于是晋军用提准备好的长槊,从木墙缝隙处用长槊刺杀魏军,魏军像被钉钉子一样被扎穿,魏军反复冲击了几次,都没能击破车阵,反倒是魏军将领阿薄干在乱军之中被斩首,于是魏军再也不敢在河岸边上袭击晋军。
就在刘裕在黄河岸边和魏军激战之时,王镇恶沈林子檀道济等人在潼关外陷入缺粮的困境,王镇恶这才明白刘裕为什么反复强调不要贸然出兵,就是因为河道不通,粮草难以补给。于是王镇恶开始从弘农郡百姓手中抢粮,勉强支持到417年4月,刘裕到达了洛阳,才安排王仲德沿着黄河给潼关前线的诸位将领送粮食。刘裕下令给潼关诸将,让他们暂停进攻,抓紧时间休整,还传令给襄阳的沈田子和傅弘之,让他们领兵从武关进入关中,让汉中方向出兵两千从子午谷进攻长安,这两路兵力都不多,意在分散后秦军力。
再说后秦这边,领军的是后秦宗室大将,姚兴的叔父姚绍,是姚兴去世时的托孤重臣,看到晋军沿着黄河运粮,于是准备截取晋军的粮船,没想到重了晋军的埋伏,后秦三千骑兵被全歼,于是晋军让后秦俘虏带着战将的人头返回潼关,姚绍看到人头,是急火攻心,吐血而亡,姚绍是姚弋仲的儿子,在后秦宗室内辈分最高,估计此时年龄也不小,难怪他会吐血而亡。
由于在潼关进攻受阻,擅走水路的刘裕思考着能否开辟新的航道进入关中,他瞄上了洛水,洛水也是由西向东,沿着洛水往西走,是否也能够进入关中,刘裕派手下的戴延之前往勘察洛河水路,于是戴延之沿着洛河北上,一路查访,沿途发现了好几座当地人修建的坞堡,最终也没能找到洛水的源头,而是进入大山之中,此处洛水河道十分狭窄,根本无法行军,当地百姓都是一百年前躲避战乱进入大山之中,完全不了解山外面已经是几次变换大王旗,戴延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叫做《西征记》,后来的诗人陶渊明更是以此为灵感,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