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蘇育平雲論專欄 :人造子宮使挪亞方舟成為可能


Listen Later


蘇育平/人造子宮使「挪亞方舟」成為可能


2021年04月04日 00:00小 中 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在人造子宮技術已經不是應不應該有的問題,而是等它成熟後應該要怎麼規範它的問題了。



● 蘇育平/外交部一等秘書

以色列研究機構開發人造子宮技術

2021年3月18日以色列報章大篇幅報導,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Weizmann Institute,學術地位相當於我中研院)的雅各教授(Prof. Jacob Hanna)教授花了七年時間設計開發一具「人造子宮」的裝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新人造子宮。(圖/魏茨曼科學研究所)

這具裝置是將胚胎放在特殊營養液中,顯然是讓細胞直接吸收營養液而成長,但是到了懷孕後期需要更多血液、氧氣供應,必需要有胎盤可以直接輸送這些物質,而這是此裝置未能做到的。


▲胚胎瓶在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人造子宮中旋轉。(圖/魏茲曼科學研究所) 


這具人造子宮裝置曾經將受孕後五天,已有250個細胞的老鼠胚胎植入中後,在營養液中繼續生長到第11天,幼鼠甚至已經有了心跳、各器官與腦部結構已成型、自體造血功能也開始運作,但是發展到第11天暫時是該機器目前能力的上限,當然未來將繼續改良發展。

國也開發人造子宮技術


在過去,進行這樣體外培養哺乳類動物的實驗是被視為是對醫療倫理的一大挑戰,也是人類嘗試扮演上帝的禁忌之舉。

但是道德倫理之定義本來就與時俱進,加上國際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機構立法禁止這樣的研究,因此2017年時在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也曾經有實驗性製作一個人造子宮,並成功地使一隻器官已經成型的羔羊在裡面生存四個禮拜之久。

這位以色列的雅各教授表示希望未來可以繼續發展他的人體子宮技術,使幼鼠可以生存更久時間到出生。


雅各教授(Prof. Jacob Hanna)教授。(圖/翻攝於網路)

他的研究將增進對哺乳動物器官形成過程的了解,因為可以直觀的用肉眼觀察器官形成過程,對醫學進步極有助益。

他說:「我們七年來已經以這種方式培育了數百隻小鼠,每次看到它時我仍然著迷。」

但以色列時報也表示:「這可能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都有影響,儘管我們承認人類體外生長有關的倫理問題的確值得顧慮。」他的突破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其實看到這篇報導,幾乎已經可以肯定再過不了多久,一隻完整的小老鼠就可以從人造子宮中誕生,至於運用到其它哺乳類甚至到人類身上,也不會很久了。

灣可利用人造子宮技術協助不孕夫婦


台灣生物科技發展不輸國外,加上目前臺灣晚婚、晚育、不孕夫婦增加,試管案例也多,有代孕需求的夫婦也不在少數,爭取開放「代理孕母」又擔心會有剝削貧窮女性之疑慮,即使跨國讓外國女性擔任代理孕母可以讓對方賺得可觀收入,也完全基於對方自願,但道德上仍然是一種富國對窮國女性的剝削,如果有這樣的擔憂,何不剝削機器,使用人造子宮機器來達到代理孕母的目的?



▲如果「代理孕母」將變成對貧窮女性的「剝削」,那何不藉由「人造子宮」來達成生育目的。(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立法規範很重要

在未來的立法上完全可以規定基於醫療目的協助有不孕問題之夫婦、同性多元家庭配偶等無法以自然方式誕育後代,但又有此真實情感需求的人群可以使用未來可能出現的「人造子宮技術」,較無道德爭議。

至於會否有獨裁集權政體拿此技術來培養克隆人大軍,這就已經是科幻小說的範疇了。

現在人造子宮技術已經不是應不應該有的問題,而是等它成熟後應該要怎麼規範它的問題了。

人類應該怎麼運用它?

好的方面來說,它可以造福有生育問題的夫婦擁有自己的小孩,可以避免女性懷胎九月的痛苦與負擔,可以使懷孕期間的無數副作用減少到無,可以使生育變成如領養一隻寵物般的輕鬆如意。



▲「人造子宮」協助生育的想法雖有其便利性,卻可能衍生其他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但可能發生的問題與疑慮一樣很多,包括:

(1) 嬰兒的生母與生父是誰?一旦沒有胎盤與臍帶的九個月緊密相連與運輸無數營養與氧氣、血液,這個小孩算是有生母嗎?生父呢?

(2) 有瑕疵的嬰兒有生存權與基本人權?人造子宮從外看裡面一清二楚,許多有些微瑕疵甚至只是外表不夠帥氣或美麗的孩子是否會因此失去存活的權力?如果父母決定拋棄這個孩子,誰能接手或要被迫銷毀?

(3) 從母體中獲得的營養與抗體:人造子宮是否能完整供應人體子宮經過胎盤可以傳輸給孩子的一切血液、氧氣、疾病抗體,經過陰道生產過程中會傳給孩子的人體共生細菌病毒等等微生物,可能完整移植到人造子宮出生的孩子身上?

(4) 情感的欠缺:未經過懷胎九月的日夜相守,沒有血脈相連的感動與生育陣痛的錘鍊,母親是否還能對嬰兒擁有親密無間的情感,並無限地提供母愛?

挪亞方舟重現



▲19世紀中後期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所繪的挪亞方舟想像圖。(圖/維基百科)

當然有了人造子宮技術,除了人類女性懷胎的辛勞與痛苦大大減少外,挪亞方舟就可以重現了,就像人類在世界各處設有植物種原儲存庫一樣,如果連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都可以建立種原儲存庫,並在需要時把個體培養出來,那麼人類太空世代的發展等於又補齊了一塊拼圖,未來不管是到火星、到其他適居星球的星際移民行動,都可以帶上地球上動物、植物的種原資料庫與人造子宮,然後到新的空間去重新繁衍地球的動植物,想想就感覺很興奮不是嗎?

熱門點閱》

► 太魯閣號出軌釀慘重傷亡!心理師「四點」籲眾人穩住自己、散播安定力量

► 李沃牆/老虎系對沖基金事件延燒 會成為小型版LTCM事件翻版?

► 蘇育平/拜登也是「MAGA」信徒?美國再返孤立主義 全球局勢大變局!

► 吳崑玉/中國企圖以「數位人民幣」征服全球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蘇育平專欄

蘇育平

2000年台大政治



原文網址: 蘇育平/人造子宮使「挪亞方舟」成為可能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952886#ixzz6rCz5s3YB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By 蘇育平 Yuping SU

  • 5
  • 5
  • 5
  • 5
  • 5

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View all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by 劉必榮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15 Listener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by Fira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4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