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

头发油、长痘痘?“夏天的烦恼”可能是湿滞


Listen Later

天气逐渐变热,不少人开始觉得头发油、长痘痘。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玉红表示,这种情况若简单地增加洗头洗脸次数,反而会促使油脂分泌过多,可以结合观察自己的舌头,看看是否春夏之交最常见的“湿滞”问题。

春夏之交,为何易“湿滞”?

不少人在春夏之交出现头发油、长痘痘。“中医认为,皮脂腺分泌油脂,也是痰湿的一种外源性表现。若皮脂腺分泌过多,则有可能脾虚湿困。”闫玉红表示,此时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舌头两边有齿印,则是中医中典型的“脾虚”的舌象,是明显的湿滞。

天气渐热,为何此时要当心脾虚湿困?闫玉红表示,春夏之交,湿热多雨,此时往往会出现夜雨昼停的天气。除了湿气引起的身体困重、关节肌肉容易酸痛不适以外,我们的脾胃也容易被湿邪困住。如此一来,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肠鸣,甚至出现大便溏泄等表现。

闫玉红表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若体内被湿邪入侵,其实舌头的状态也会有所反应。“一般来说,舌苔薄与睡眠不好熬夜相关,而舌苔白是因为脾虚。脾虚导致身体化痰湿的能力差,吃东西无法很好消化,摄入的能量不够,身体就感觉困倦,阳气就会升不起来。此时若解决了痰湿,健脾益气,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的问题也能相应改善。”

不同程度的“湿”,用舌头分辨

“滑舌”:体内有湿

如果体内有湿气,舌头就会看起来湿哒哒的,这种情况称为“滑舌”。

这种情况下,体内的湿气虽然重,但尚未入里,喝一点赤小豆、炒薏米、茯苓,或者排毒三神饮,帮助健脾祛湿。其中的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赤小豆利尿消肿,两者搭配再加上陈皮来理气健脾,用作祛湿、去水肿效果更明显。

“胖大齿痕舌”:脾虚湿困

如果舌头在湿哒哒的同时,还会看起来比较胖大,两边还会出现齿痕,这个舌象我们叫“胖大齿痕舌”。舌头越胖、齿痕越深,代表脾虚湿困的程度越重。

由于此时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已经受损,因此若只祛湿不健脾,湿气很容易卷土重来,这时最重要的是健脾。

因此食疗可选用兼具祛湿和健脾功效的食药材,如陈皮、芡实、茯苓、白术,或者四神汤等。

舌苔厚腻:湿浊阻滞

当体内的湿气堆积久了,脾胃受到损伤,无法升清降浊,体内就会产生“浊气”,中医也称为痰浊、湿浊。这股湿浊是很缠人的,很难短期祛除,并且会出现一些病症的端倪,比如痰多、胸闷、头晕、肢体痹阻等。

此时,舌头就不再仅仅是胖大、齿痕,还会出现舌苔很厚、很腻。舌苔越厚腻,说明身体的“浊气”就越大,越难清除。

此时,就需要用到祛除湿浊力度更大的药材,如陈皮、砂仁、豆蔻、紫苏,或者化湿三仁汤等。

两个食疗方,排出体内湿气

健脾祛湿:排毒三神饮

【功效】

健脾祛湿。

【材料】

陈皮3克,茯苓10克,赤小豆50克。

【做法】

赤小豆用清水泡发3小时,煮沸50分钟,再放入茯苓和陈皮煮10分钟即可。

【用法】

一般女性日常保健一周1次。脾虚体质兼有湿的女性最适用,如经常感到胃口差、身浮肿、肢体困重、大便粘、舌淡白、苔厚腻或水滑者,一周可用2-3次。

祛湿化浊:化湿三仁饮

【功效】

祛湿化浊。

【材料】

白蔻仁3克,苦杏仁5克,薏苡仁15克。

【做法】

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220mL煎至150mL,空腹时热服。

【用法】

脾虚兼有湿气重的女性更适用,如经常感到胸闷、经常有想呕吐的感觉、胃口差、身浮肿、肢体困重、大便粘、苔厚腻或水滑者一周可用1-2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查冠琳

图/视觉中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今日养生方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