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时间:闲话生活

透过“女娲补天”,聊聊《红楼梦》中石头的内涵


Listen Later

透过“女娲补天”,聊聊《红楼梦》中石头的内涵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在清朝前期社会风貌下,贾、史、王、薛四大家许兴衰沉浮的长篇小说。熟悉这部小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本书开篇有两则神话故事。

一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因自怜自艾而求了一僧一道下凡历劫。第二个神话故事叫作:木石前盟,讲述了负责灌溉仙草的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要下凡,一直被她浇水照顾的仙草,也决定跟随。

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神话故事放在开篇呢,这么做有什么深意呢?这两个故事分别在隐喻些什么?

今天先来说:女娲补天的顽石。《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它的原名就叫——石头记。这个石头的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但是在《列子·汤问》中记载,并没有说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还有剩余。曹雪芹红楼梦中所写的石头,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并不相同。因为在唐宋时期盛行的“补天石”作为追求仕途经济和学问的暗喻,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崇高的济世情怀的政治寓意。

女娲补天石有剩余这个设想也不是起源于曹雪芹,而是起源于苏轼。苏轼政治生涯中数次被贬,在他的《儋耳山》中写到: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馀(yú)。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说,突兀而起的儋耳山,是其他山不能比的,你看道路旁边的石头,都是女娲补天剩下的。苏轼自喻为被遗落的补天石,不被朝廷重用,被驱逐在这偏远小城不能施展抱负。


《红楼梦》开篇的女娲补天传说的运用,是全书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故事里有实有虚的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以虚掩实的目的。虽然作者反复强调“此书不敢干涉朝廷”,但是神话背景下,处处都透露着作者是为了逃避文字狱。

曹雪芹以“无才补天”的石头为这部小说的中心意象,不仅使读者感到神奇、新鲜,更重要的是,使得否定仕途经济人生之路这一主题,具备了深广的历史哲学意蕴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洗澡时间:闲话生活By 我爱洗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