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突厥簡史-東、西突厥汗國的成立,西突厥「室點密葉護」的偉大西征,西突厥、拜占庭、波斯與阿拉伯帝國之混戰 2021.06.24


Listen Later


2021.06.24 突厥簡史-東、西突厥汗國的成立,西突厥「室點密葉護」的偉大西征,西突厥、拜占庭、波斯與阿拉伯帝國之混戰


(圖為室點密葉護之雕像)


第三章 突厥汗國時代 Time for Göktürks(552 AD-744 AD)


突厥帝國Turkic Qaghanate,中世紀稱雄歐亞大陸的強大游牧帝國,統治時期從西元552年土門/伊利可汗滅柔然帝國開始,歷經突厥西征、東西突厥分裂、滅亡,後突厥汗國再興與再度滅亡,整個突厥汗國的存在時間相當時中國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中期,突厥汗國是當時最強大的游牧帝國,稱雄整個歐亞大陸核心。


在突厥汗國建立之後,位處東方的汗廷與中國北方的北魏、北周、隋、唐不斷處於交戰狀態,汗國的西部則由被汗國創辦人伊利可汗封為「西方葉護Yabghu」的弟弟室點密(Istami Yabgu)負責開拓,葉護是僅次於可汗的官銜,地位相當於副王。


室點密葉護率領突厥本部人馬與鐵勒諸部附屬部族共計10萬大軍西征,先與波斯薩珊王朝結盟共同消滅雄霸中亞的嚈噠帝國,之後到了中亞與俄羅斯平原及高加索地區後,又與拜占庭帝國結盟,共同對波斯薩珊帝國交戰。當時的中亞地帶與俄羅斯草原皆無有力之帝國勢力,突厥大軍一路往西平推過去直抵烏克蘭與克里米亞,成就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規模直逼600多年後的蒙古西征建立的蒙古大帝國。可惜後來突厥汗國因為內部爭權激烈,內戰分裂成東、西突厥帝國,之後逐一被回鶻與唐聯軍消滅殆盡。受唐朝奴役50年後再復興的後突厥汗國也還是不幸地被回鹘與唐聯軍消滅。


回鹘明明也是突厥語系的遊牧民族,卻幫助漢人的唐王朝多次擊滅同為突厥語族的突厥汗國,在後人看起來真是民族大悲劇,但在當時各方看起來就是再平常不過的求生存之道。


在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及鐵勒諸部及之前也曾經有西遷舉動的高車與丁零部族影響下,整個中亞、俄羅斯草原、中亞草原等已經滿滿站滿一群突厥語族的汗國,之後也建立一系列可薩汗國、基馬克汗國、葛羅祿葉護國、烏古斯葉護國、羯嘎斯汗國,以及由烏古斯葉護國分裂出的塞爾柱土耳其蘇丹國、魯姆蘇丹國,到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蒙古西征建立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雖說統治階層是蒙古人,但中下階層官僚與屬民多半都是突厥人,這些蒙古汗國到最後幾乎都突厥化了,帖木兒汗國乾脆就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帖木兒建立的。蒙古征服的背後其實是突厥人的藉勢再次擴張。一直到今天,我們可以說突厥民族是有史以來最強的,將自身文化種族影響力擴張到最大的游牧部族。如果沒有當初沙俄帝國的崛起與向東征服,中亞與俄羅斯平原上的突厥民族肯定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到20世紀。

3.1第一突厥汗國征服柔然汗國立國、收服鐵勒諸部(GOKTURK、First Turkic Qaghanate’s rise)


第一突厥汗國是由游牧突厥中的阿史那部落建立的,是由一對兄弟伊利可汗(Bumin Qaghan,又稱土門可汗Tumen Qaghan)與室點密葉護(Istami Yabgu,葉護Yabgu是官銜,是僅次於可汗的副王)領導。


阿史那部落的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他們為來自西方的塞種人部落,之前被匈奴擊敗的大月氏與之後的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及被西突厥室點密可汗消滅的嚈噠帝國(Hepthalite empire)都是屬於印歐民族白種人的塞種人後裔;第二種說法是他們是匈奴人附屬民族的後裔,匈奴滅亡後逃到阿爾泰山,之後被柔然帝國奴役為鐵匠部落。


根據今天土耳其歷史書的說法,突厥人就是匈奴的後裔,顯然他們採取第二種說法。但其實沒有差別,因為經過基因考證,匈奴的統治家族的墓葬遺骸基因中帶有的是印歐民族塞種人的基因組,不是東方人種的基因組,因此突厥阿史那家族身上具有西方印歐民族塞種人血脈的可能性極大。


阿史那部落在阿爾泰山為柔然帝國打鐵,所說的語言是突厥語。土門汗當上部落首領後,推動貿易,部落實力漸漸強大。


西元545年(西魏大統11年)西魏權臣宇文泰派使者訪問突厥阿史那部落。隔年在一次偶然機會下,突厥部落發現鐵勒諸部想對自己所屬的柔然帝國開戰,於是仍忠於柔然帝國的突厥阿史那部落搶先在西元546年對同為突厥語族的鐵勒諸部開戰,阻止他們叛離柔然帝國的企圖,結果一戰之後竟收降鐵勒部眾達5萬多戶,使突厥實力大增。


事後阿史那家族自以為有功於帝國,於是開口向柔然帝國皇帝表示想迎娶柔然公主,結果竟被柔然皇帝駁回並羞辱,說你們是我的鍛奴(打鐵的奴隸),竟然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好好地羞辱了一番,娶公主之事自然不准。土門汗發現自己好心被當成驢肝肺,遂發狠殺了柔然使者,並遣使者向友好的鮮卑西魏帝國要求娶公主,547年西魏長樂公主下嫁土門汗。


到了552年,土門汗先命令弟弟「室點密葉護(Istami Yabgu)」留守阿爾泰山老巢,土門汗親自率軍東征擊敗柔然的「敕連頭兵豆伐可汗,名為阿那瓌(Anagui Khan)」,一戰滅亡了當時佔據蒙古全部與中亞部分地盤的大型柔然帝國,戰場據稱在今天的張家口附近。


大勝並滅亡柔然帝國後,土門可汗自封為「伊利可汗」並建立突厥汗國,西方稱為第一突厥汗國(First Turkic Khanate),可是一年後土門汗就過世。先由兒子乙息記可汗接班不到一年就猝死,但他一年任期也率兵擊敗柔然末代可汗鄧叔子,徹底滅亡柔然汗國,還向西魏贈送良馬5萬匹表達友誼。


第三任突厥可汗是伊利可汗的另一個兒子木桿可汗Mukan Qaghan(553年-572年),他協助派出西方葉護室點密的西征部隊,先聯合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擊滅西邊塞種人的的嚈噠帝國(Hephthalite Empire),與薩珊波斯一起瓜分了中亞地盤,也擊敗吉爾吉斯等敵。第一突厥汗國繼承了柔然帝國在蒙古高原的疆域,並迅速向西擴張領地,最強大時從中國東北一直延伸到黑海濱。


突厥官職最高為可汗,之後有「葉護」指分部之長官或副王之意、「設」為掌兵官、「特勤」為可汗子弟姪甥等輩之稱呼、「俟利發」為參與決策與政務之官員、「吐屯」為派駐他國或附屬部落監督之官員、「啜」為管理西突厥「五咄陸」部族之官員,一名「啜」管轄一箭,西突厥號稱10箭,因此有10名「啜」;「俟斤」為管理西突厥「五弩失畢」部族官員。「伯克(Beg)」是長官之意,延續到近代成為土耳其人之間對男性之敬稱。

突厥汗國使用粟特(Sogdian)文字來記事與計算,突厥人講古突厥文,並首次使用TURK來稱呼自己。古突厥文字是在六世紀上旬發明出來。由於汗國疆域太過廣闊,因此阿爾泰山以西事務由西方葉護「室點密」全權負責。

3.2西突厥之創立: 室點密葉護率突厥、鐵勒聯軍西征至烏克蘭克里米亞(West Turkic Khanate’s West Expedition to Cremia and Ukraine)


西元556年左右,當時突厥汗國領導人木桿可汗的叔叔西方葉護室點密(Istami Yabgu)率領突厥本部以及附屬之鐵勒諸部共10萬部眾開始西征大業,主要目的是追殺柔然帝國的殘餘份子阿瓦人。


室點密葉護從阿爾泰山出發,首先與波斯薩珊王朝結盟,共同攻打當時盤據在中亞與阿富汗地區,外號為「白匈奴」的塞種人後裔「嚈噠帝國(Hephthalite Empire)」。到558年左右,突厥和波斯兩國軍隊在阿姆河(Amur Darya,今天烏茲別克與土庫曼兩國的邊界河)會師,共同消滅了嚈噠帝國,並以此河為界瓜分了嚈噠的領地。


嚈噠帝國( Hephthalites,370AD-567AD)-塞種人(Sekas)大月氏(Tokhara)之後代、使用突厥文字與波斯語言。

公元4世紀70年代初,嚈噠人跨過其發源地塞北阿爾泰山向西南遷徙,占領粟特Sughd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5世紀20年代中葉,嚈噠人跨過阿姆河入侵薩珊王朝,但被擊退;遂轉向侵略當時衰落中的貴霜帝國,隨即西向再與波斯衝突;一度占領大部分呼羅珊地區,並於波斯擴展其勢力,453年大敗薩珊王雅茲底格德二世(438—457在位),484年又殺死皮魯茲一世(457—484在位),並將波斯擊敗,使其稱臣納貢。嚈噠再擴展其勢力乘擊敗波斯之勢南下侵入印度笈多王朝,但被擊退。70年代末,嚈噠人最終滅亡貴霜殘餘勢力,並以此為基地,於6世紀初再次大舉入侵印度。

6世紀初,嚈噠人北上與高車人爭奪準噶爾盆地及其以西地區,並控制高昌,抑制柔然勢力的西進。與此同時,嚈噠人又東進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闐,北道直至焉耆。經過西域南北道,嚈噠人頻繁地開展同中國北魏、西魏、北周乃至南朝梁的交往。向東則趁柔然衰敗之機,占據了塔里木盆地的許多地方。在南北朝時期,於大漠南北與北魏爭雄,嚈噠與柔然結盟,廣泛活動於阿爾泰山脈以西的地方,迫使北魏在516年遣使到南梁講和,以免腹背受敵。

約在西元558~567年間,薩珊王朝和當時中亞新興的遊牧帝國突厥帝國聯盟,夾擊、滅亡並瓜分嚈噠帝國,河中歸突厥,阿姆河以南屬波斯。其遺民散居於北亞、中亞及南亞各地,後漸與各地民族融合。

日後出現在歐洲的阿瓦爾人含有嚈噠和柔然血統。他們有一部分成為印度的拉傑普特人,一些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和普什圖人也是他們的後人。



室點密葉護繼續西征,擊敗了柔然殘部阿瓦爾人,將阿瓦爾人驅逐往伏爾加河一帶,並繼續派軍追擊。因為西征大勝的功績,室點密葉護被封為西部可汗,名義上受東部東突厥汗國可汗的管轄,實際上因為地理遙遠而取得了近乎獨立的地位。


西突厥後來與薩珊波斯因爭奪貿易利益而交惡,西突厥於是與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結盟共抗薩珊波斯,西元602到628年間爆發西突厥、波斯、拜占庭三方大戰「第三次突厥波斯戰爭」,首先是波斯帝王霍斯勞二世與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Flavius Heraclius Augustus,西元610-641年在位)交戰,波斯軍隊當時極為強大,西元610年時薩珊波斯軍佔領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天伊拉克)與高加索(今天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611年進軍敘利亞與安納托利亞、613年攻陷大馬士革、614年攻陷耶路撒冷、615年攻至君士坦丁堡對岸,617-618年攻陷埃及北部亞歷山卓城、當時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幾乎快向波斯投降,但後來他與教會合作重整軍備,並將女兒許婚給當時唯一可與他合作抵抗波斯的北方大勢力,也就是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西元618-628年在位)」,並贈送大量金銀珠寶取悅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的屬部「可薩部」葉護「莫賀設(「設」係官銜)」出兵進攻波斯牽制波斯兵力,拜占庭軍隊遂於627年在尼尼微擊敗波斯軍。


但這場戰爭讓拜占庭與波斯薩珊王朝都浪費大量國力,財政破產,無力撫卹傷亡也無力徵召士兵,後果就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即迅速地擊敗拜占庭與薩珊波斯。第一任哈里發阿布巴克爾於西元634年進攻敘利亞,西元636年希拉克略皇帝派大軍反擊阿拉伯軍,結果在今天以色列約旦敘利亞三國交界的雅爾穆克河谷戰役中與有名的阿拉伯將領「真主之劍」哈立德交戰6天後,阿拉伯軍殲滅拜占庭軍,幾年內整個東地中海黎凡特區域全部換手到阿拉伯人統治。勢不可擋的阿拉伯軍接著也在651年滅亡波斯薩珊王朝。


西突厥汗國統葉護可汗628年死後,西突厥內部貴族爭奪可汗之位,內部動亂不堪。651年阿史那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在東方與唐朝交戰。西元657年唐軍大將蘇定方征討西域,俘獲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滅亡。但是西突厥在西方的部族與鐵勒諸部仍然繼續開支散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By 蘇育平 Yuping SU

  • 5
  • 5
  • 5
  • 5
  • 5

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View all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by 劉必榮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15 Listeners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87 Listener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by Firas

旅行快門TravelShutter

4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