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镇 SummerTown

Vol.02 「我在春天等你。」 「嗯,马上就去,跑着去。」【春日歌单】| 夏天FM


Listen Later

🌱

「我在春天等你。」

「嗯,马上就去,跑着去。」

每当冬天就要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季节,我都会想起孙燕姿的那句:“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 这是一期拖更了很久的节目,其实在一月初就已经准备了大纲和歌单,但因为一度陷入了某种emo的自我怀疑之中,于是……

但是呢,前些天又找出自己的这个歌单。是啊,一个新的春天又来了,其实思考那些有的没的,已经有些违背了当初想做这档播客的初衷,是为记录和分享。很开心我们能在声音里相遇,也希望你有空多来我的这个赛博小镇坐一坐,一起收集平凡生活里的那些小火花儿。

小的时候,看着港剧,我总以为自己也能成为那么厉害的大人,但长大后才发现,红尘滚滚,人生海海,其实我也只是麦兜、只是阿may 、是千千万万无名的人里的一员。但是,就像《麦兜当当伴我心》台词里说的:

“这个世界有时候硬邦邦的,有时候软塌塌的。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即使“风吹鸡蛋壳”,世界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们依然相信还能唱起那首《来日之歌》。至少,我们还能在这个万物待生长、风期待出发的季节里,坐下来吃一碗有鱼丸的粗面,尝一口香喷喷的蛋挞。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会听到不同音乐风格里的春花、春水、春草、春山…… 希望这期节目可以成为你去春天途中的BGM。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为了不再错过这个季节,推开门,一起去春天吧。

✍️ 一个“填空题”:

标题其实来源于电影《穿越时空的少女》台词,前一句的原文是“我在未来等你”,录节目的时候就突然想到这句对白,在这里替换成了春天。你会想到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

「我在____等你。」

「嗯,马上就去,跑着去。」

🕰️ 时间线:

02:16 我们是春天的花花:麦兜和春田花花合唱团

13:16 春风一吹想起谁:《春风吹》与《糖不甩》

27:41 春风吹度玉门关:古琴音韵里的西域春风

38:06 春鸟哢春声:国家宝藏与民谣

43:31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51:01 独燕成春:愿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法语香颂与越剧的碰撞

58:55 春天也是读书天:春天里,去逛逛书店吧

66:06 爱在波西米亚:等晴朗,等健康——推开门,奔向春天吧。

🎵 一些BGM:

00:10 遇见(钢琴演奏版) – 姚远

02:27 春天花花(国)– 广州少年宫儿童合唱团(《麦兜当当伴我心》插曲)*

03:57 Mozart Piano Sonata No.11 in A major, K.331: I. Andante grazioso – Ingrid Haebler

11:39 春风亲吻我像蛋挞(粤)- 香港童声合唱团(《麦兜当当伴我心》插曲)*

13:10 Schubert 4 Impromtus Op.142, D.935: No.3 in B flat: Theme (Andante) with Variations – 内田光子

14:11 春风吹之吹吹风Mix – 方大同 *

18:32 春风吹 – 方大同

19:41 Satie N1 3 Gymnopedies 1888 – Aldo Ciccolini

23:54 糖不甩 – 薛凯琪 *

27:39 CHINA 盼春 – 徐梦圆

32:22 春风(古琴x 中东鼓)- 蔡珊,鼓手陈曦,自得琴社 *

39:10 哢春声 – 斯斯与帆 *

46:15 春 – 夏小桐 *

50:56 春 (伴奏)– 夏小桐

54:52 Une Hirondelle A Fait Le Printemps (独燕成春) -- Jasing Rye *

63:36 莎士比亚书店 – 陈建骐(音乐剧《向左走 向右走》原声带(2008))

71:20 爱在波希米亚 – Ensemble,吴青峰,魏如萱 *

*在节目中播放了完整版本的歌曲/乐曲

📝 一些补充资料:

1.  春田花花合唱团

春田花花合唱团与校长(《麦兜当当伴我心》电影截图)

p.s. 这部电影原声里的其他歌曲也很可爱。也很推荐由《卡农》改编的《你的扣肉》、《风吹鸡蛋壳》和《来日之歌》。

2.  自得琴社

自得琴社《春风》视频封面截图

3.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来源: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鉴宝档案)

4.  提到的几家书店们

虽然但是,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纽约的“莎士比亚书店”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 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

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由西尔维亚·毕奇女士在1919年创办,经历过 “黄金时代”,欧内斯特·海明威、爱兹拉·庞德、詹姆斯·乔伊斯等著名作家都曾经和这家书店有过交集,并且书店还帮助乔伊斯冲破重重阻碍出版了巨作《尤利西斯》。书店里经常举办作家的未发表作品朗读会,直到二战期间1941年纳粹德军占领巴黎时结业。1951年,美国人乔治·惠特曼选择在巴黎圣母院旁重新开业,正式命名为“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很多影视作品都曾经在这里取景。

电影《午夜巴黎》剧照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系列第二部,男女主重逢的地点)剧照

惠特曼先生还曾开放书店给热爱写作的人们借宿,在书店借宿的人们被称为“风滚草(tumbleweed)”,因为惠特曼先生说他们就像“随着偶然的风飘来飘去”,借宿的条件则是在这里每天读一本书、在书店里帮忙几个小时、写一页自传。惠特曼先生去世后,莎士比亚书店由乔治·惠特曼的女儿继续经营。

莎士比亚书店与“风滚草”(来源:shakespeareandcompany.com)

在法国人的想象里,“波希米亚人”会让他们联想到四处漂泊的吉普赛人。亨利·穆杰于1845年出版短篇故事集《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并也因此让“波希米亚人”这个概念流行于法国。而这部小说也为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提供了灵感。后来,波希米亚主义(Bohemianism)被指代那些“希望过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作家与任何对传统不抱持幻想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始,会误以为《向左走·向右走》音乐剧的背景在巴黎。

  • 纽约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

坐落在纽约曼哈顿的连锁书店“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其实和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没有关系。纽约的莎士比亚书店于1983年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成立。2015年,书店被On Demand Books的联合创始人Dane Neller及投资者收购。

《纽约时报》1996年6月13日的报道

目前,除了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在上西区还有另一家分店。 虽然目前莎士比亚书店在纽约下城并没有分店,但是我在查询资料的时候找到《纽约时报》在1996年6月13日发布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在曼哈顿上西区81街的店面在经营15年之后,于此处结业,但是书店在城市里的其他两家分店将继续营业(包括一家在Greenwich Village(格林尼治村)的店面),另有一家新的店面将在下城的Whitehall Street开业。有趣的是,格林尼治村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中叶纽约“波西米亚主义首都”和“垮掉的一代”诞生地,也正是纽约城中“波西米亚”文化的聚集地。也许,这也就是音乐剧里“爱在波西米亚”的由来?

纽约上西区的莎士比亚书店

纽约上西区莎士比亚书店内景

莎士比亚书店“书籍盲盒”(Blind date with a book!)

  • 上海的衡山·和集

在2023年8月,书店宣布告别的公众号推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切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了,店里的人最后一次望着客人的背影,想起纪德在《窄门》里写:‘只有未遂的爱才会浪漫。’ 尽管未必并不赞同,却也不会在低落时刻拒绝这样的想象。”

翻了翻电脑,还是有好些几年前在书店拍的照片,这里挑几张放上来:

节目里提到的那个盛满“春”的橱窗

其他照片们:

✉️ 联系方式:

公众号:夏天镇 (summertown505)

邮箱: [email protected]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夏天镇 SummerTownBy 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