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嘉宾】
张卫东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曲及史地民俗研究者
侯磊 @青年作家,北京民俗研究者,著有《北京烟树》《北京繁华录》等
【主理人】
思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东山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博士
马上就到端午节啦~这期我们照例还是和两位研究民俗的老朋友张卫东、侯磊老师来聊聊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怎么也成韩国人的了?伍子胥、屈原,端午到底是纪念谁的节日?粽子、五黄,端午节怎么吃?五毒戏是什么戏,这几种戏有什么看头?欢迎收听~
【你将听到】
Part One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00:00:56 被偷家了?为什么韩国申请到了端午节的非遗?
00:03:51 端午节具体在哪一天?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是龙文化的崇拜?
00:09:51 划龙舟的南北差异,南方砸钱争胜,北方娱乐游艺?
00:15:07 为什么端午节要祭伍子胥,后来又主要祭屈原了?
00:24:32 端午节从自然节气、物候的角度来说,意义何在?
Part Two 吃什么?玩什么?端午民俗大盘点
00:27:20 从《酌中志》总览端午民俗
00:31:06 饮雄黄、熬蒲艾水……端午为什么要避毒?
00:32:51 咸的还是甜的?北方还是南方?你们都吃什么馅儿的粽子?
00:38:03 你们那儿吃烂蒜面吗?直冲天灵盖儿那种
Part Three 端午节都演什么节令戏?
00:43:53 端午节都有哪些节令戏?宫里的戏和民间的戏都怎么演?
00:44:38 为什么演耕织故事?北京城里有稻田?京西稻,京南稻都是什么稻?
00:51:38 民间酬神、端午节令戏都演什么?四大名旦《四五花洞》谈往
00:56:42 昆弋节令戏都有哪些?《渔家乐·端阳》怎么演?
01:00:07 「五毒戏」是哪五毒?分别有哪些代表剧目?为什么对昆丑来说「五毒戏」很重要?
01:09:05 吟诵纪念屈子
【本期延伸】
竞渡歌:唐代张建封创作的古诗。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年六十六岁。全诗:「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酌中志》:明代宦官刘若愚在狱中撰写的一部笔记作品,书中详细地记述了明代从万历朝到崇祯朝作者亲身经历的宫廷事迹,涵盖范围广泛,诸如帝后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制、内臣职掌以及饮食、服饰等内容。该书采用纪事本末体以及纪传体的记述体裁将相互独立的人和事件有机缀合,叙述事件清晰流畅,描写人物细致传神,对研究明代史料具有重要价值。《酌中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保存、记录了一些他书所无或语焉不详的史实,这些史料是研究晚明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明末太监刘若愚《酌中志》对于皇家宫苑中的端午节的记录:从五月初一到十三日,紫禁城中的太监和宫女都要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大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板上悬挂天师、仙女降妖伏魔的图画,以示驱邪求吉。五月初五当天「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皇帝亲临西苑,乘船游览,斗龙舟,或者来到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插柳,并由御马监的骑士表演跑马。北海西岸设有五龙亭,附近建船坞,是冬天收藏龙舟的地方。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撰,是明代的历史笔记,又称《野获编》。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神仙鬼怪等诸多方面﹐尤详於明朝典章制度和典故遗闻。所记大都博求本末﹐收其是而芟其伪﹐常者固加详﹐而异者不加略﹐内容翔实﹐在明代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为研究有明一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扬州画舫录》: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卷十一有关于扬州评话的记载,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风闸》、曹天衡的《善恶图》、邹必显的《飞跎全传》等。卷九介绍了邹必显、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作品《飞跎子书》、《清风闸》。卷十还提到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子吴烺。 乾隆五十八年,袁枚为此书作序,认为此书胜于宋李廌的《洛阳名园记》和吴自牧的《梦粱录》。 现存的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颐重印本等。
五毒戏:昆曲的「五毒戏」是昆丑行当的经典折子戏,以模拟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和动态为表演核心,展现了昆曲「以形写神」的艺术精髓。这些剧目不仅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需通过拟形身段刻画人物性格,成为昆丑表演的「试金石」。
蛤蟆:《孽海记·下山》小和尚本无
蜈蚣:《连环记·问探》探子夜不收
蜘蛛:《义侠记·打虎、别兄》武大郎
蛇:《金锁记·羊肚》蔡婆
壁虎:《雁翎甲·盗甲》时迁
本期音乐:
吟哦《湘夫人》 @朱家溍
琴歌《湘夫人》@张卫东
京剧《四五花洞》长城唱片1931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封面设计:煜瑾 @寻长设计
音频制作:思煜
【本期嘉宾】
张卫东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曲及史地民俗研究者
侯磊 @青年作家,北京民俗研究者,著有《北京烟树》《北京繁华录》等
【主理人】
思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东山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博士
马上就到端午节啦~这期我们照例还是和两位研究民俗的老朋友张卫东、侯磊老师来聊聊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怎么也成韩国人的了?伍子胥、屈原,端午到底是纪念谁的节日?粽子、五黄,端午节怎么吃?五毒戏是什么戏,这几种戏有什么看头?欢迎收听~
【你将听到】
Part One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00:00:56 被偷家了?为什么韩国申请到了端午节的非遗?
00:03:51 端午节具体在哪一天?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是龙文化的崇拜?
00:09:51 划龙舟的南北差异,南方砸钱争胜,北方娱乐游艺?
00:15:07 为什么端午节要祭伍子胥,后来又主要祭屈原了?
00:24:32 端午节从自然节气、物候的角度来说,意义何在?
Part Two 吃什么?玩什么?端午民俗大盘点
00:27:20 从《酌中志》总览端午民俗
00:31:06 饮雄黄、熬蒲艾水……端午为什么要避毒?
00:32:51 咸的还是甜的?北方还是南方?你们都吃什么馅儿的粽子?
00:38:03 你们那儿吃烂蒜面吗?直冲天灵盖儿那种
Part Three 端午节都演什么节令戏?
00:43:53 端午节都有哪些节令戏?宫里的戏和民间的戏都怎么演?
00:44:38 为什么演耕织故事?北京城里有稻田?京西稻,京南稻都是什么稻?
00:51:38 民间酬神、端午节令戏都演什么?四大名旦《四五花洞》谈往
00:56:42 昆弋节令戏都有哪些?《渔家乐·端阳》怎么演?
01:00:07 「五毒戏」是哪五毒?分别有哪些代表剧目?为什么对昆丑来说「五毒戏」很重要?
01:09:05 吟诵纪念屈子
【本期延伸】
竞渡歌:唐代张建封创作的古诗。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年六十六岁。全诗:「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酌中志》:明代宦官刘若愚在狱中撰写的一部笔记作品,书中详细地记述了明代从万历朝到崇祯朝作者亲身经历的宫廷事迹,涵盖范围广泛,诸如帝后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制、内臣职掌以及饮食、服饰等内容。该书采用纪事本末体以及纪传体的记述体裁将相互独立的人和事件有机缀合,叙述事件清晰流畅,描写人物细致传神,对研究明代史料具有重要价值。《酌中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保存、记录了一些他书所无或语焉不详的史实,这些史料是研究晚明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明末太监刘若愚《酌中志》对于皇家宫苑中的端午节的记录:从五月初一到十三日,紫禁城中的太监和宫女都要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大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板上悬挂天师、仙女降妖伏魔的图画,以示驱邪求吉。五月初五当天「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皇帝亲临西苑,乘船游览,斗龙舟,或者来到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插柳,并由御马监的骑士表演跑马。北海西岸设有五龙亭,附近建船坞,是冬天收藏龙舟的地方。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撰,是明代的历史笔记,又称《野获编》。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神仙鬼怪等诸多方面﹐尤详於明朝典章制度和典故遗闻。所记大都博求本末﹐收其是而芟其伪﹐常者固加详﹐而异者不加略﹐内容翔实﹐在明代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为研究有明一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扬州画舫录》: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卷十一有关于扬州评话的记载,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风闸》、曹天衡的《善恶图》、邹必显的《飞跎全传》等。卷九介绍了邹必显、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作品《飞跎子书》、《清风闸》。卷十还提到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子吴烺。 乾隆五十八年,袁枚为此书作序,认为此书胜于宋李廌的《洛阳名园记》和吴自牧的《梦粱录》。 现存的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颐重印本等。
五毒戏:昆曲的「五毒戏」是昆丑行当的经典折子戏,以模拟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和动态为表演核心,展现了昆曲「以形写神」的艺术精髓。这些剧目不仅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需通过拟形身段刻画人物性格,成为昆丑表演的「试金石」。
蛤蟆:《孽海记·下山》小和尚本无
蜈蚣:《连环记·问探》探子夜不收
蜘蛛:《义侠记·打虎、别兄》武大郎
蛇:《金锁记·羊肚》蔡婆
壁虎:《雁翎甲·盗甲》时迁
本期音乐:
吟哦《湘夫人》 @朱家溍
琴歌《湘夫人》@张卫东
京剧《四五花洞》长城唱片1931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封面设计:煜瑾 @寻长设计
音频制作:思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