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酒肆

Vol.26-主理人特辑 | 我们与社区Coffee Bar的距离


Listen Later

这是桃花坞开张以来最特别的一期,是我们“流窜”于福田新洲的几个coffee bar中采集而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人交谈。

一开始其实只是想看看周边这边小店都是怎么活着的,但通过这场流动的采集,让我们认识了几位有趣的主理人,也带来了很多温暖的故事与有意思的观点。

我们这次的“流窜”轨迹包括——

STEAD @新洲九街、克林CLING COFFEE @嘉州富苑、OOO coffee shop @新洲三街、Double Coffee Bar @新洲一街

具体时间线就按四段轨迹来啦,自行提取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

(一)01:16 @STEAD

【聊天嘉宾】95后的I人小老板

  • 上午卖粿条下午卖咖啡晚上卖精酿,这是一家让人看不懂调性的店。

  • 这家店是疫情期间的产物,疫情过后对消费的影响很明显,也促进了店面转型。

  • 来店的人不一定天天来喝酒喝咖啡,但可以天天来吃粿条。

  • 分管白天和晚上的两位主理人,都是稳稳的I人。

  • 不是专业的调酒师也不提供特调,来店的客人们大都是冲着要一个空间位置来的,一人一个坑。

  • 到没有客人的那一天到来之前,应该会一直开下去。

(二)16:54 @克林CLING COFFEE

【聊天嘉宾】平衡斜杆的随性设计师店主

  • 现在的「斜杠」已经平衡了,做设计和咖啡店都是基于个人性格和兴趣。

  • 不做内耗的人,想明白了就没事,道理都是在自己身上。

  • 一开始完全不懂咖啡但是想开咖啡店,吸引力法则带来「相互救赎」的伙伴。

  • 个人的选址偏好比较特殊,这里是偶然相中的「隐秘的角落」。

  • 这个店基本实现了顾客自助,因为店主比较懒,所以培养的客人很勤劳。

  • 在深圳这个地方成为「街溜子」这件事,也是没想到的。

  • 进入这个环境会觉得像入侵别人的空间,不会太把它当成一个公共环境,这是空间语言赋予的。

  • 开店之后更坚信人要坚持做自己,才会吸引到同频的人。

(三)43:06 @OOO Coffee Shop

【聊天嘉宾】I/E状态定时切换的精分调酒师

  • 一开始只是觉得调酒很帅,后来发现这件事情很神奇,有太多可研究的事情。

  • 很多经典的鸡尾酒都有野史;在其基调上创造并表达自己喜欢的风味。

  • 调酒体系是舶来品,环境、手法、口味要求和地域文化都有差异,但现在基本都在融合。

  • 调酒是一件需要被用心对待的事情。不是对很多东西很认真的人,但工作是另一种形态。

  • 曾经想象过不留痕迹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方式。

  • 阴郁时期被神奇的贴膜大爷「点化」,在跟着师父学调酒的时期「遇见」各式各样的人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

  • 从所不知道的一切开始好奇,到了解很多事情之后的「就这样」,现在希望找到一些让自己再「长开一点」的途径,像一棵树一样扩张开去。

  • 下午六点钟之后的工作时间愿意表演「共情」,在此外的时间彼此都是陌生人,互不打扰。

  • 咖啡和酒没什么行业冲突,但做为社区店和常规酒吧还是有所不同。

(四)1:12:49 @Double Coffee Bar

【聊天嘉宾】有点酷有点唠叨又很认真的台湾主理人

  • 不会玩在一起的人,到这边总是能聊到一块,人的链接是这里很特别的部分。

  • 深圳的包容和平等氛围很好但缺少一些生活感,想要在这样快节奏的环境里打造一个让大家慢下来的像家一样的场所。

  • 台湾的低成本、慢节奏和职人精神,深圳的自由、开放和特有的速度,是两边非常大的差异。

  • Double可以是家、是「58同城」、是树洞,可以社交可以休息,这里的好客和包容,是「人」造就的场域氛围,自然生成而非刻意营造。

  • 这家店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其实是主理人期待的自己未来的样子。“我们不是很感性的人,但的确想要活得性感一点、洒脱一点。”

  • 做一家百年老店,长久的经营是更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但基于「生而为人」的出发点,去构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体系,始终是很重要的部分。

  • 希望保有爱人的能力和感恩的善心,保持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相处,把握好自己的心境向上成长。

末尾歌曲:GEMINI-NOBODY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无名小卒,然而也都可以闪闪发光地活着。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桃花坞酒肆By 桃源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