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的内心旅行

Vol.30 稍息时光


Listen Later

本期播客许知远从《军港之夜》一曲,通过听觉回忆起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风貌;从《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一书,通过视觉带我们观看中国人民生活的轨迹的变迁。

如何过另外一种生活,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通过在华40年的著名意大利摄影家——老安的故事,看到一个人如何在异国他乡观察、记录、生活。借由老安的眼睛,我们将了解到自身所处生活的另一种样貌。

让我跟随节目,通过许知远的讲述,看看这位扎根中国的意大利摄影家的传奇人生,感受时代的气息。

最后,还有一封的读者来信。我们持续期待着大家分享更多的故事。

| 时间线 |


03:08 许知远在大连“遇到”《军港之夜》的故事

05:12 文化艺术圈众人皆知的名人——老安的故事

7:55 读《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后记,听意大利人的40年中国日记

23:07 一封读者来信


| 工具箱 |

《军港之夜》

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苏小明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80年,后收录在苏小明于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中。

2019年6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本书收录了意大利摄影家老安(Andrea Cavazzuti)1981到1984年在中国拍摄的190余帧照片,记录下了那个“稍息年代”里中国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照片里的中国,刚刚走出动荡不安的岁月,尚未来得及拥抱传真手机网络等工具。那是一段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人们在喘一口气,准备跃入即将来临的狂热。

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端正的构图里,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我们将在这些照片中目击自己的记忆,也将看见我们的遗忘,并重新发现有待省察的生活。

老安(Andrea Cavazzuti)

安德烈·卡瓦祖蒂,1959年出生于米兰,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他在中国学习以后成为德兴公司的驻华首席代表。非常热爱摄影、旅行。在摄影、旅行的过程中通过交谈和亲身接触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中,他获得了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心灵的深刻了解。

1981年,以学生身份,他第一次访华,从此中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老安对于摄影的钟爱始于七十年代末,当时他选择的是黑白摄影。1983年,他参加了在巴里举办的意大利摄影家联展"意大利之旅"。1982年以后,他转向 中国作为其首要摄影主题,并发展了一种对于建筑和城市风光的形式探索,为此,他于1987年应邀在富斯纳诺举办个展,并参加了第17届米兰三年展。1989年,他参加了在西班牙的维哥举办的四人联展,1992年,他应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邀请在北京举办展览。他的摄影作品刊登在许多国内外的杂志上,并收录在《执着的眼光,1839-1989的意大利摄影》集中。

1999年,他离开德兴,以独立记录片人的身份投身于影像艺术,曾拍摄多集"世界最快速的博物馆"、"孩童"及其他短片,参加了"理查三世"、"故事新编"和"夜宴"等戏剧的多媒体部分的创作,并介入一些电影的拍摄。他的录象资料曾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以及其他电视台上播放。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

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仰光(Yangon)

缅甸故都,是缅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位于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761万,1855年至2005年期间为缅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迁都内比都)。

刘小东

1963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上学、画画、教书,刘小东的生活简单而丰富,生活中的刘小东自认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主义,他始终对现实抱以敬意。

2020年6月4日,刘小东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6,841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0位。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许知远的内心旅行By 许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