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点黑科技

未来的艺术创作,也是人工智能的天下吗?


Listen Later

前一阵的《中国好声音》里面,有一期节目,我们的师弟宿涵,向杰伦展示了如何用人工智能谱曲。

在此之前,微软团队也宣布,小冰具备了看图写诗的能力,还出版了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而在苹果安卓的应用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多的app(deep art/prisma等等),可以将你拍摄的照片,处理成梵高、毕加索画作的风格。


那么,AI已经具备艺术创作的能力了吗?

答案是:Yes and No,是也不是。


先说一下Yes的部分:

大家知道,在音乐、诗词、美术等领域,知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莫扎特优美典雅的旋律、苏东坡豪迈旷达的诗词、梵高充满想象力的画作...


而这些宏观上的风格,是从微观上的一系列特征中体现出来的。

-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

- 诗词中的韵律、平仄、对仗

- 绘画中的构图、色调、光效等等


而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数据特征,正好是人工智能所擅长的事情。

莫扎特、苏东坡、梵高所具备的独特风格,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视角来看,是他们作品的数据特征与其他人不同。


简单举例来说:

在音乐中,“1 3 5”后面的下一个音用什么,莫扎特有常用套路

在诗词中,“大江东去”后面接什么,苏东坡有常用套路

在绘画中,向日葵的形态、颜色、纹理,梵高有常用套路


对于音乐、诗词这一类有前后序列关系的数据,可以采用RNN的结构来提取数据特征,并预测下一个音或字。

对于绘画这样的图像数据,可以采用CNN的结构提取数据特征,并且通过迁移,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新的照片上。

(这里的RNN和CNN都属于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结构,分别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和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缩写。)


回答开篇的问题,准确的讲,应该说AI可以提取艺术作品的数据特征,并且依据这些数据特征,生成新的作品。

目前的AI艺术创作,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原理。


下面来说一下No的部分:

以目前我们对于脑科学的认知水平来说,灵感、创意等等是人与机器的本质差别。

制造与创作,这两个词现在还是有差别的。

人工智能的方法,采用数据特征提取与迁移,可以制造出新的作品。

而艺术家们,是如何产生这些本源的灵感创意,并且创作出这些作品的,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现阶段,人工智能与艺术家二者的融合已经开始,有一些新派的艺术家,从AI生成的作品中获得灵感,进行再创作。


伴随脑科学的进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I的艺术创作将成为现实。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每天懂点黑科技By 黑科技老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