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川城讲故事

为什么“熵增定律”被金融大鳄们推崇?


Listen Later

大家好,我是@兰川城
为什么“熵增定律”被金融大鳄们推崇?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研究热力学系统时发现,在满足线性和各向同性的孤立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并且不可逆,最终热量在系统内均匀分布。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
所谓“熵增定律”,就是用“熵”来描述该过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有可能增大,不可能减小,最终随着系统达到均衡成为最大值。
比如一杯水太凉,你倒进一点热水,一开始热水只在局部,“熵”较低,最后冷热混合变成一杯温水,“熵”变高了。
所以也可以简单的把“熵”理解为某种属性在系统内的分布情况,分布越均衡,“熵”越高。
顺便提一句,“熵增定律”恰好符合老子的观念,“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熵增定律”本来只是一种中立客观的描述,但是在被金融寡头们看中后,被精心包装成了带有价值判断的价值观表述。
一开始低熵的不均衡情况被定义为“有序的”,高熵的均衡情况被定义为“混乱的”。“熵增定律”被解读为,由有序走向混乱并最终死亡。以此来暗示,低熵的有序是要努力争取的,高熵的混乱和死亡是要极力避免的。
接下来,“熵增定律”被用来借喻人类社会,暂且假设社会是线性的,以财富在社会的分布情况来定义社会的熵。那么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被认为是低熵的有序的,是值得社会努力争取的。财富在社会较均衡分布,被认为是高熵的,意味着混乱和死亡,要极力避免。
按照他们的逻辑,一杯水一边热一边凉,熵较低,代表着有序,应该是人追求的,要赶快喝到肚子里。冷热混合成为温水后,熵变高了,意味着混乱和死亡,不能再喝了。
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以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为熵进行研究,营养分布较均衡,意味着熵较高,代表着混乱和死亡。而肿瘤这种东西,疯狂的从身体索取营养,聚集在局部,使得熵较低,代表着有序,值得人类追求。
多么魔幻的理论!原来他们崇拜肿瘤,他们的理想就是成为人类社会的肿瘤吗?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兰川城讲故事By 兰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