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纹脉:瓷器纹饰三千年

《文明·纹脉:陶瓷纹饰: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Listen Later

神坛上的神秘符号  

纹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些刻划在器物上的符号,犹如文明的最初萌芽,虽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原始认知 ,承载着他们与天地、神灵沟通的渴望。这些早期纹饰大多抽象而神秘,其线条和图案仿佛是从神秘的未知世界而来,让人难以捉摸。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是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的体现。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达到了一个高峰,其风格抽象、神秘,充满了威慑力。兽面纹,也就是常说的饕餮纹,以其夸张的眼部线条和狰狞的面部造型,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当我们凝视着这些兽面纹,仿佛能感受到它们那穿透历史的目光,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对天地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希冀。在那个时代,眼睛被视为太阳的象征,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而兽面纹夸张的眼部纹饰,正是古人对这种美好寓意的追求。

龙凤纹也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商周青铜器上,龙纹大多以面部为主,身体盘曲成环状,虽与我们如今常见的龙的形象有所不同,但依然展现出了其神秘而威严的气质。凤鸟纹则大多羽翼丰满,形态优雅,多为昂首或者回首的姿态,其形象源于原始的部落图腾崇拜,特别是在南方楚地,凤鸟更是备受推崇。在西周时期,凤鸟纹饰逐渐增多,甚至被学者称为 “凤纹时代”,这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凤鸟的崇拜,也体现了周礼精神在青铜器纹饰中的渗透。

这些青铜器纹饰与当时的宗教、等级制度紧密相连。在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是贵族阶层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纹饰的种类、布局和制作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青铜器纹饰也有所不同。例如,饕餮纹通常出现在重要的礼器上,以显示其庄重和威严;而龙凤纹则更多地用于象征权力和吉祥。这种与宗教、等级制度的紧密联系,使得青铜器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社会秩序和文化观念的体现。它们宛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等级观念的大门。透过这些神秘的纹饰,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个充满敬畏与威严的时代,感受到古人对神灵的虔诚、对等级制度的尊崇,以及他们在与自然和未知世界的对话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秦汉:信仰转变下的纹饰革新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也促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谶纬之学” 和 “天人感应” 思想盛行,人们相信上天的意志会通过各种祥瑞或灾异显现,而人的行为也能影响上天的意志。同时,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观念成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共同追求,这种思想的转变在陶瓷纹饰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云气纹成为了秦汉时期的代表性纹饰,它以流畅蜿蜒的线条描绘出云朵的形态,充满了动感与韵律。云气纹的盛行,不仅因为其简约灵动、多变百搭的形式美感,更因为它承载着汉代人对升仙和永恒的渴望。在汉代人的观念中,云是神仙的居所,是通往天界的通道,云气纹的出现,仿佛为人们搭建了一条通往仙界的高速公路,寄托着他们对死后世界的美好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不懈追求 。无论是在金属器、陶瓷器,还是丝织品、漆器、玉器上,都能看到云气纹的身影,它如同一股灵动的气息,贯穿于秦汉时期的各类器物之中。

除了云气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 “四大神兽” 也频繁出现在陶瓷纹饰中。青龙,作为东方之神,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其蜿蜒矫健的身姿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白虎,西方之神,代表着威严与勇猛,它的形象庄重而肃穆,展现出一种震慑人心的气势;朱雀,南方之神,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其展翅欲飞的姿态充满了灵动与活力;玄武,北方之神,象征着长寿与稳固,龟蛇合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这四大神兽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与五行学说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它们不仅是方位的标志,更被赋予了辟邪、祈福的神圣使命,成为人们心中守护家园、庇佑平安的强大力量 。

羽人纹也是秦汉时期常见的纹饰之一,这些长着翅膀的仙人,或飞翔于天际,或栖息于云端,姿态各异,生动形象。羽人纹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汉代人对羽化升仙的强烈向往,他们渴望像这些仙人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飞向那充满神秘与美好的仙界,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

在这个时期,陶瓷纹饰的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商周时期的规整、威严不同,秦汉时期的纹饰更加飘逸灵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些纹饰不再仅仅是为了祭祀和礼仪而存在,更多地开始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们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秦汉时期人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得以透过这些纹饰,一窥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

大唐:盛世气象下的纹饰多元

大唐盛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个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呈现出自信、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 ,这种时代精神深刻地体现在陶瓷纹饰之中,使其呈现出多元融合、华丽饱满的独特魅力。

唐代的宗教政策宽松,佛教、道教等宗教得到广泛传播,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佛教文化对唐代陶瓷纹饰产生了深远影响,莲花纹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圣花,象征着纯洁、神圣和吉祥 。唐代陶瓷上的莲花纹,造型丰富多样,有的花瓣饱满圆润,如同盛开的花朵,展现出生命的蓬勃生机;有的线条简洁流畅,富有写意之美,传达出空灵、宁静的意境。这些莲花纹不仅装饰性强,更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尊崇和信仰 。除了莲花纹,宝相花也是唐代陶瓷纹饰中常见的佛教元素。宝相花是一种将多种花卉的形态特征融合在一起的装饰纹样,它集莲花、牡丹、菊花等花卉的优点于一身,造型华丽,寓意吉祥,象征着佛教中的圆满和美好 。在唐代陶瓷上,宝相花常常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出现,花瓣层层叠叠,富有层次感,展现出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辉煌 。

唐代的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东西方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陶瓷纹饰积极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展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波斯、粟特等地的金银器造型和纹饰对唐代陶瓷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陶瓷器物模仿金银器的造型,如高足杯、带把杯、凤首壶等,这些器物造型新颖,线条流畅,充满了异国风情 。在纹饰方面,唐代陶瓷吸收了外来的联珠纹、卷草纹、海兽葡萄纹等,这些纹饰与本土纹饰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联珠纹以连续的圆形珠子为基本元素,排列整齐,富有节奏感,常作为边饰或辅助纹饰出现在陶瓷器物上,为其增添了一份异域的神秘色彩 。卷草纹则以流畅的曲线和舒展的枝叶为特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在唐代陶瓷纹饰中广泛应用,常常与其他纹饰相结合,营造出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 。海兽葡萄纹是唐代陶瓷纹饰中的经典之作,它将海兽与葡萄两种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生动活泼,寓意着吉祥、丰收和繁荣 。海兽的形象矫健有力,葡萄的果实饱满圆润,整个纹饰充满了立体感和层次感,展现了唐代陶瓷纹饰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

唐代陶瓷纹饰的题材丰富多样,除了宗教元素和外来纹饰,还包括许多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内容。植物纹样中,牡丹纹备受青睐,牡丹被誉为 “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繁荣和美好,唐代陶瓷上的牡丹纹,花形丰满,花瓣层层叠叠,色彩鲜艳,展现出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 。动物纹样中,马纹、龙纹、凤纹等也十分常见,马纹常常表现马的矫健英姿和奔跑姿态,象征着活力和进取精神;龙纹和凤纹则是皇权和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形象威严庄重,气势磅礴,体现了唐代皇家的尊贵和威严 。此外,唐代陶瓷纹饰中还有许多描绘人物、山水、建筑等生活场景的图案,这些图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

在色彩运用上,唐代陶瓷纹饰大胆创新,色彩鲜艳夺目,对比强烈。唐三彩便是唐代陶瓷色彩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通过巧妙的搭配和烧制工艺,使釉色相互交融,形成了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的鲜艳明快,有的深沉含蓄,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了唐代陶瓷色彩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唐三彩,唐代其他陶瓷品种也注重色彩的运用,如越窑青瓷的釉色青翠欲滴,邢窑白瓷的釉色洁白如雪,它们以简洁而纯粹的色彩,展现出唐代陶瓷的高雅与清新 。

唐代陶瓷纹饰的制作工艺精湛,无论是刻划、印花、彩绘还是堆塑等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刻划工艺通过在陶瓷坯体上用刀具刻划出线条和图案,线条流畅自然,富有立体感;印花工艺则是将图案刻在模具上,然后在坯体上印出花纹,图案规整清晰,适合批量生产;彩绘工艺是用颜料在陶瓷坯体上绘制图案,色彩鲜艳丰富,表现力强;堆塑工艺则是通过在坯体上堆砌、塑造出立体的图案,使纹饰更加生动逼真 。这些制作工艺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唐代陶瓷纹饰的表现形式,也提高了其艺术价值 。

宋代:世俗化的关键转折

宋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文人阶层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系列独特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了陶瓷纹饰的发展,使其呈现出鲜明的 “世俗化” 特征,成为中国陶瓷纹饰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唐代以来坊市制度的限制,城市中店铺林立,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汴京商业繁荣的景象 。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为陶瓷纹饰的世俗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民阶层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他们希望在陶瓷器物上看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反映市井生活、自然风景和民间故事的纹饰开始大量出现。

宋代实行 “重文轻武” 的政策,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文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审美趣味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雅致、讲究内涵,他们的审美观念强调 “平淡天真”“韵外之致”,反对过于华丽和雕琢的装饰风格 。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宋代陶瓷纹饰更加注重自然、简洁和含蓄的表达,追求一种内在的韵味和意境 。宋代瓷器上的纹饰往往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给人以清新、雅致的美感。

宋代文化艺术繁荣,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陶瓷纹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宋代绘画注重写实,追求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这种绘画风格对陶瓷纹饰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宋代陶瓷纹饰更加注重写实性和生活情趣的表达 。许多瓷器上的纹饰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也常常被融入到陶瓷纹饰中,使纹饰更富有文化内涵 。磁州窑的瓷枕上常常题写诗词,将文字与纹饰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宋代陶瓷纹饰的 “世俗化” 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材上,从过去以宗教、神话和宫廷生活为主,转向以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和民间故事为主 。瓷器上出现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的场景,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市井生活场景,在宋代瓷器纹饰中也有所体现,人们的劳动、娱乐、出行等场景被生动地刻画在瓷器上,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百态 。自然风景纹饰也大量涌现,山水、花鸟、鱼虫等成为常见的题材,如北宋磁州窑白釉鱼纹盘,盘内绘制的鱼纹栩栩如生,鱼的形态生动活泼,仿佛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体现了宋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 。民间故事和传说也成为瓷器纹饰的重要内容,如 “牛郎织女”“嫦娥奔月” 等故事,通过纹饰的形式展现出来,丰富了瓷器的文化内涵 。

风格上,宋代陶瓷纹饰更加简洁、自然、生动,注重表现事物的神韵和气质 。与唐代的华丽丰满相比,宋代纹饰更追求一种简约之美,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轮廓,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事物的细节和质感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文明·纹脉:瓷器纹饰三千年By ROA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