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演讲

【我的AI演讲 1】当 AI 全面渗透,95% 的人会被抛弃


Listen Later

各位朋友,未来的 AI 掌控者们:

大家好!

今天,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生存竞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40%的就业岗位将因AI而重构,硅谷裁员潮中,Meta、IBM等企业用AI替代7800个岗位的残酷现实,以及深圳“AI公务员”将财务审核效率提升90%的案例,都在宣告一个真相:AI不是工具,而是一把悬在95%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职业大溃败:AI正在吞噬我们的生存空间

当马斯克的审计团队用AI三天完成区块链溯源时,整个会计行业已名存实亡;当Midjourney十秒生成50版设计方案,设计师的创意价值被算法碾压;当蚂蚁集团的AI客服处理千亿级咨询零失误,280万司机因无人驾驶出租车失业——我们终于看清:AI的替代逻辑不分蓝领白领,只论效率与成本。

更可怕的是,这场淘汰遵循“沙漏法则”:中层岗位加速空心化,基础编程、法律文书等岗位替代率超75%,而顶尖专家的价值却溢价400%。这意味着,普通劳动者既无法与机器的精准抗衡,又难以跻身精英阶层,最终沦为“技术难民”。

二、社会断层:当5%的算力寡头掌控95%的资源

“5%的人养活95%”的乌托邦,本质是场危险的幻觉。现实数据撕碎谎言:全球AI训练数据80%由东南亚时薪2.3美元的标注员生产,而硅谷工程师薪酬是非洲同行的9倍。当微软用“技能NFT”将劳动者拆解为代码碎片,当新加坡“算力基本收入”每月仅800新元,我们不得不承认:AI加剧的不仅是失业,更是系统性剥削。

这种垄断正在创造新型“数字殖民地”:德国汽车业因机器人维保成本低于人力而回迁,印度班加罗尔承接全球45%的算法合规业务却难逃廉价外包命运。当技术霸权将人类划分为“算力贵族”与“数据贱民”,我们终将发现:被AI淘汰的不是岗位,而是人作为“人”的价值。

三、突围之路:在机器觉醒前重塑人类尊严

面对浩劫,何积丰院士指出三条生路:成为“提问者”而非“执行者”,抢占“人机共生”新赛道,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奴役。

1. 技能重生:从代码奴隶到AI指挥官

杭州会计转型“AI税务训练师”,时薪从80元飙升至1500元

掌握“精准指令设计”:如“为30-45岁宝妈设计抖音钙片文案,突出97%吸收率+用户证言”

深耕机器无法复制的领域:复杂决策(比如战略分析师)、情感交互(比如心理咨询师)、跨领域创新(比如文化遗产数字化策展人)

2. 制度重构:织就技术时代的安全网

加拿大“过渡性基本收入”为失业者提供24个月补助

中国“数字工龄”将外卖骑手算法工时 折算为养老保险

欧盟立法要求AI企业提供被替代员工转岗培训

3. 认知觉醒:拒绝成为“功能性文盲”

警惕算法驯化:过度依赖AI者批判性思维退化速度加快27%

建立人机互信:参与AI透明度认证、算法审计等治理实践

捍卫神经多样性:防止思维同质化,保护创造力基因

朋友们,当AI猎鹰训练师在迪拜年薪25万美元,当神经数据标注师为脑机接口标注意识信号,人类文明的出路已然清晰:要么进化为人机协同的“新物种”,要么沦为技术进化史上的尘埃。

此刻,请记住两个数字:2030年全球劳动生产率将提升37%,但8.2亿人因技能错配陷入生存危机。这场竞赛没有旁观席,唯有拿起“终身学习”的武器,在机器的铁蹄下为人类尊严杀出血路。

因为,AI不会淘汰人类,只会淘汰那些假装看不见未来的人。

好的,谢谢大家!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我的AI演讲By 一个讲AI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