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

【我的发家史】15.取金陵自封吴国公


Listen Later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15.取金陵自封吴国公

陈埜先终于死了,是他虽然死了,但是还是教会了朱元璋怎么识人,怎么看人,怎么信任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老朱无疑是个好事儿,但是,朱元璋毕竟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位亲人,这仇,我是必须要报滴,怎么报?

我揍你的儿子,驻扎在方山的陈兆先。

但是好死不死的,陈兆先逃过了这一劫,这是咋回事儿?

原来啊,这时候朱元璋接到了一封军报,说蛮子海牙已经带着大军开始靠近采石矶了,准备随时展开进攻,逼近太平。

那朱元璋可不干啊,采石矶这个地方是自己这边的现在的军事要塞,一旦丢了太平也就保不住了,太平保不住自己就被困在太平和金陵这段路上了,这样太危险。

不行,方山不重要,我要先干掉蛮子海牙,要不然一切都白谈,于是,就这样,朱元璋带兵回到了太平,陈兆先得了一条生路,可以缓上一缓了。

带兵回到了采石矶的朱元璋,那是勃然大怒,决定要自己亲自披挂上阵,此时,还是常遇春主动站出来请缨,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非常的微妙,我在读史书的时候有一种这样的感觉。

每次碰到硬骨头的时候,老朱都一定要先一马当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说一些我要御驾亲征的话,这个时候,总有几个人出来给他台阶下,有时候是徐达和李善长出来打圆场,说什么您可是我们的统帅啊,万万不能有闪失啊。

然后老朱就大声呵斥道,我不去谁去?谁能把这样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哎,然后就有意思了,每到这个时候就有将领主动请缨,真是屡试不爽,就像是大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一样,一看主帅这样玩儿了,大家就在旁边给他捧哏,而且你会发现有趣的一点,这个时候主动请缨的一般都是常遇春和邓愈,老常更多一点。

这次毫无疑问,还是老常,他以正先锋的分身份带领着廖永忠和耿炳文一行人是直奔采石矶。按照朱元璋的只是,他将手下的战船分散排列,自己则单独带领一只船,直杀地方阵营中。

蛮子海牙这边呢,因为人多势众,就多少显得有点轻敌,这个时候正是春天,常遇春带着自己的船只,接着风势对敌船发动了火攻,这一下打得蛮子海牙是措手不及,就这样一个不小心,自己这边的战船是整片整片的着火啊,而且因为靠的也都很近,一个着全都着,没多长时间那是火光冲天啊。

海牙看着面前这幅样子,真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也只好乘着小船悄悄溜走。

但是,他这一走,剩下的将士就麻烦了,你主帅都走了,我们还打个屁啊,再加上烧死的、淹死的、被打死的,不计其数,剩下的除了投降那根本就没有活路啊,于是就这样,老朱将海牙的剩余部众全部活捉,二打采石矶又以朱元璋、常遇春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四月,朱元璋率领诸将,水陆并进,向集庆发动猛攻。朱元璋部下勇猛,又无陈野先这样的人诈降与城内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驻守城外的元军陈兆先部打得大败投降,得数万降卒为已用。

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度,朱元璋故意从这数万降兵中挑出五百壮士成为自己的护卫军,并在夜间是解甲而寝,安睡达旦,意思就是,睡觉都不穿铠甲,而且一直睡到天光大亮,以表示对陈兆先的不怀疑。

那你说这招管用么?太管用了,管大用,新降兵士对朱元璋的疑惧顿时就消散了,并且铁了心要为朱元璋卖命。

几日后,朱元璋命令冯国用带领着这招降的五百人,又一次击败了元军,一路打到了金陵城下。

由于船只太差,都是小船,而且过于小看金陵的城防,朱元璋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和九月连续两次攻击集庆,都被元军击败,然而失败对朱元璋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陈埜先的叛变就发生在这两次战斗中,包括二打采石矶,都是在这个期间,所以这样一来郭天叙和张天祐都战死了,在韩林儿的任命书中,郭天叙是一把手,张天佑是二把手,朱元璋是第三把交椅,所以这回儿朱元璋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都元帅,从任命书说也好,从大家对他的认可程度来说也好,这一次成了当之无愧的首领。

第二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并改为应天。

当时的集庆路金陵城虽然是元朝一代名将福寿再把守的,但是实在受不了冯国用、徐达和常遇春三名猛将的轮番轰炸,孤立无援的金陵城这个时候更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击垮。

正在这时,福寿亲自上马迎战,但是还是寡不敌众,接连战斗了好几天之后,精疲力尽的福寿站在城门之上,大声喊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说完之后拔剑自刎。

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三月,朱元璋率领着自己的大部队,终于走进了这座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城池,我想此时他的内心一定也是百感交集的。

穷人朱元璋终于摆脱了凤阳,摆脱了濠州,摆脱了滁州,来到了富裕的南京,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开心的时候,真正的事业才刚开始。

这时,又有好消息传来,元将康茂才率部投降,这才有了后来康茂才挡陈友谅的经典故事,而且也得知了蛮子海牙逃归张士诚的消息。

有了集庆这块风水宝地,朱元璋终于为帝业奠定了最稳固的地基,不仅获形胜之地,又凭添兵民五十万。

于是,他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府治仍在金陵,这个府治就相当于现在的省会一样,并设天兴、建康翼元帅府,任命廖永安为统军元帅,录用了夏煜、孙炎和杨宪等人,最后为福寿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这是是的朱元璋获得民心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让天下所有都看到了他的为人与度量,你是否与我为敌,这都不重要,重要是不论生死,只要你是一名真正的英雄,我就会给与你最大的尊重,不仅是福寿,日后许许多多的将领都收到了朱元璋这样隆重的礼遇。

上报韩林儿“党中央”后,韩宋“朝廷”升任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不久索性让老朱做了“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手下的诸将不少人也获得了“元帅”的封号。

接下来,朱元璋又任命徐达为大将,徐达一路下去攻克了镇江,并且进一步分兵金坛和丹阳两地。

朱元璋又封汤和统军元帅,驻守镇江。

再命令邓愈、华高、华云龙等人率兵攻克了广德,并将广德改名为广兴府。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已经变得羽翼丰满了,于是,他手下的部将认为朱元璋此时已经声名远扬,可以自封为王了,但是这个时候朱元璋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够,比起周围的那些家伙还差的很远,所以理智告诉他这样做不好,还需要沉淀,便拒绝了这个提议,只是自称为吴国公,任沿用龙凤的年号。

朱元璋占据了应天,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但从历史大势上看,他的形势并不乐观,自古占据北方即有天时地利,中国地势由北向南,由南方起兵进攻北方,也就是北伐,最后获得胜利,这是很少见的。

可是朱元璋此时占据应天,却是占了个大便宜。

我们介绍一下朱元璋的邻居们,住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朝军队,而住东南方平江(苏州)的是张士诚,东北面的是张明鉴的起义军,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名字很有特点),西面是徐寿辉。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邻居们个个都比他强,家大业大,朱元璋被他们围在中间,就好像是到外地打工的人,寄人篱下,而这些邻居们虽然并不喜欢朱元璋,但也正是因为他过于弱小,谁也没把他看在眼里,自己打来打去,没空搭理他。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邻居是刘福通,这个是兄弟单位的部队。帮助朱元璋挡住了元朝军队的进攻。元朝的统治者倒是很重视朱元璋,可是打不着。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的不能打。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他而言,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对他而言,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下面我们要介绍他的两个邻居,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张士诚和陈友谅。看看这两个乱世枭雄是如何阻挡朱元璋的崛起的。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By 秋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