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17.汉王的故事
这期节目,我们依旧先将主体历史的时间线放在一边,来说说元末第二个大枭雄,陈友谅,他也是朱元璋在成就帝业的路途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但在介绍他之前,我们必须介绍他原来的老板,徐寿辉。
徐寿辉(1320年-1360年),这人名字很多,一名徐真一,又叫徐真逸,真假的真,飘逸的逸,还叫徐贞元,贞观之治的贞,元朝的元,他是湖北罗田人,一开始个布贩,据书中说小伙子长得很精神,而且为人正直,号称是罗田第一美男子,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由于经常被元朝的官吏勒索,所以徐寿辉早就对元朝心怀不满了,早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起义经过他的家乡时,徐寿辉长期积累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了,准备造反,和韩山童的手段如出一辙,他的手段也还是宣传封建迷信,但是这次用的是明教,不是白莲教。
为了搞宣传,他还找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在麻城打铁的邹普胜,另一个是江西和尚彭莹玉,在宣传明教几个月后,他在大别山区发动起义,一举攻克罗田,他是红巾军的支流,所以也戴红巾,起义军连续作战,先后攻克黄州和浠水,并最终定都浠水县城。
再说说另一个人,彭莹玉,也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同时还是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江西袁州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
这人10岁时出家于慈化禅寺,这座寺至今还在,在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叫慈化禅寺啊。他一生致力于反抗蒙元残暴统治。也带出过许多著名的弟子,比如:周子旺、况普天、杨普雄、丁普郎、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赵普胜和邹普胜等,您等感觉得出来,全是普字辈的,他就像极了封神榜里的元始天尊或者通天教主,专门负责招揽门生,让他们入世修炼,只不过没那么高大上。
徐寿辉和他一同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国号很值得一提,堪称自古以来最为奇特,它叫天完,这不是年号哈,就是天完国。
这年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拆字游戏,把天字儿上面去掉一横,把完字的上面去掉宝盖头,就可以发现这俩字儿是大元。
这位布贩子唯恐自己的国号不能压制元朝,就想了这么个馊主意,在字上面讨个便宜。听来就像过两天就要完了一样,比较有意思,但却是看得出这家伙有点小心眼,一点亏都不吃。
当时徐寿辉的地盘很小,基本就只有黄州和浠水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场却很大,元朝有的机构他都有,才那么几千人,就设置了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还有没有兵,估计是都去当干部了。另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
再说说最高层,这一只湖北红巾,事主儿是“彭和尚”彭莹玉,主要执行人是邹普胜,至于被推为“领袖”的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老徐实则绣花枕头一个。
此时一个人参加了他的队伍,此人相貌不凡,写得一手好字,正是陈友谅。
陈友谅,1320年生人,原姓谢,他的也没啥工作,就是个渔民,沔(miǎn)阳(今湖北仙桃)人,曾经在县里干过几天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就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但由于这家伙有文化,您想干过文书,可不得有文化,但我估计比不过当时的冯国用等人,外加有些谋略,很快得到了皇帝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由于当时徐寿辉已经称帝,元朝统治者调集了几省军队,开始围剿一个臭不要脸的徐寿辉,结果不出意料,顺利的攻破了国都,战斗当中彭莹玉战死,徐寿辉这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是真的不行啊。
于是,开始醒悟的他,率领部队退到湖北黄梅一带打游击,同时对军队也进行整顿。然后带领着剩余的红巾军大举反攻,重新夺回了江西、湖南,并于汉阳城(今武汉汉阳)重新建立国都,改年号为太平。
当时的徐寿辉整编部队的手法实在厉害,他在每个士兵的背后写下了一个佛字,并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这个谎话似乎容易被揭穿,因为士兵到了战场上就会发现不是真的,那废话,一扎一个血窟窿的,但是厉害的是这个谎话还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阵亡,哈哈,不好意思,那并不是这个字不灵,而是因为你的心不诚。
也就是说没有死就是因为我写了字,死了怪自己,谁让你心不诚!
但是,就是这样荒唐的逻辑在当时那是非常的有效,他队伍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教、白莲教的信徒,所以天然的就会相信这些所谓的“谎话”,不仅如此,他的士兵在上战场前都要念经,有时候搞得元朝政府军也莫名其妙,还以为是碰上了和尚。
与之相对的是他的将领们,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在徐寿辉手下有所谓四大金刚之称,分别是总司令邹普胜、狂人丁普郎、双刀赵赵普胜、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傅友德。这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就这样一路披荆斩棘创立了天完政权。
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如果有谁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和惩罚的,这种组织体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著名的青帮,那真的是义气千秋,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有讲义气的就一定会有不讲义气的,自古以来从无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在徐寿辉身边,深知此人除了长得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自己倒是博学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这家伙起了歹心,想要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
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被人捅破了他的计划,没有办法,只能自汉阳逃往黄州,投靠驻守在黄州的陈友谅去了。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谅,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拔了陈友谅,让他成为了军队中间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领路人。
可他忘记了一条中国人的古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
要分析这个人物,需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本是渔民,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尽的鱼腥味,陈友谅就在这样处处受到歧视的环境中长大。
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以及那种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行为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着深厚的自卑感,对他而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读书,终于在当地县衙找到了一份写作文书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尊严,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时常听见的低语声和议论声让他发疯。
原来读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在长时间的思考后,陈友谅似乎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让别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断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顶点,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终要在我的面前低下头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内心开始慢慢出现了扭曲,从我们现在的话讲就三观不正。
于是,当徐寿辉的起义军来到家乡时,本是元朝政府公务员的陈友谅参加了起义,将矛头对准了发工资给他的元朝,他参加起义的动机明显与那些贫苦农民不同,这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的心中,信义和忠诚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地位,是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再敢藐视他!
在陈友谅所学习的东西中,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之类的人生哲学,厚黑学应该也是他的专长,倪文俊欣赏的也就他这一点,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陈友谅会把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那陈友谅到底对倪文俊做了什么呢?我们下期再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17.汉王的故事
这期节目,我们依旧先将主体历史的时间线放在一边,来说说元末第二个大枭雄,陈友谅,他也是朱元璋在成就帝业的路途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但在介绍他之前,我们必须介绍他原来的老板,徐寿辉。
徐寿辉(1320年-1360年),这人名字很多,一名徐真一,又叫徐真逸,真假的真,飘逸的逸,还叫徐贞元,贞观之治的贞,元朝的元,他是湖北罗田人,一开始个布贩,据书中说小伙子长得很精神,而且为人正直,号称是罗田第一美男子,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由于经常被元朝的官吏勒索,所以徐寿辉早就对元朝心怀不满了,早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起义经过他的家乡时,徐寿辉长期积累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了,准备造反,和韩山童的手段如出一辙,他的手段也还是宣传封建迷信,但是这次用的是明教,不是白莲教。
为了搞宣传,他还找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在麻城打铁的邹普胜,另一个是江西和尚彭莹玉,在宣传明教几个月后,他在大别山区发动起义,一举攻克罗田,他是红巾军的支流,所以也戴红巾,起义军连续作战,先后攻克黄州和浠水,并最终定都浠水县城。
再说说另一个人,彭莹玉,也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同时还是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江西袁州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
这人10岁时出家于慈化禅寺,这座寺至今还在,在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叫慈化禅寺啊。他一生致力于反抗蒙元残暴统治。也带出过许多著名的弟子,比如:周子旺、况普天、杨普雄、丁普郎、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赵普胜和邹普胜等,您等感觉得出来,全是普字辈的,他就像极了封神榜里的元始天尊或者通天教主,专门负责招揽门生,让他们入世修炼,只不过没那么高大上。
徐寿辉和他一同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国号很值得一提,堪称自古以来最为奇特,它叫天完,这不是年号哈,就是天完国。
这年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拆字游戏,把天字儿上面去掉一横,把完字的上面去掉宝盖头,就可以发现这俩字儿是大元。
这位布贩子唯恐自己的国号不能压制元朝,就想了这么个馊主意,在字上面讨个便宜。听来就像过两天就要完了一样,比较有意思,但却是看得出这家伙有点小心眼,一点亏都不吃。
当时徐寿辉的地盘很小,基本就只有黄州和浠水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场却很大,元朝有的机构他都有,才那么几千人,就设置了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还有没有兵,估计是都去当干部了。另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
再说说最高层,这一只湖北红巾,事主儿是“彭和尚”彭莹玉,主要执行人是邹普胜,至于被推为“领袖”的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老徐实则绣花枕头一个。
此时一个人参加了他的队伍,此人相貌不凡,写得一手好字,正是陈友谅。
陈友谅,1320年生人,原姓谢,他的也没啥工作,就是个渔民,沔(miǎn)阳(今湖北仙桃)人,曾经在县里干过几天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就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但由于这家伙有文化,您想干过文书,可不得有文化,但我估计比不过当时的冯国用等人,外加有些谋略,很快得到了皇帝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由于当时徐寿辉已经称帝,元朝统治者调集了几省军队,开始围剿一个臭不要脸的徐寿辉,结果不出意料,顺利的攻破了国都,战斗当中彭莹玉战死,徐寿辉这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是真的不行啊。
于是,开始醒悟的他,率领部队退到湖北黄梅一带打游击,同时对军队也进行整顿。然后带领着剩余的红巾军大举反攻,重新夺回了江西、湖南,并于汉阳城(今武汉汉阳)重新建立国都,改年号为太平。
当时的徐寿辉整编部队的手法实在厉害,他在每个士兵的背后写下了一个佛字,并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这个谎话似乎容易被揭穿,因为士兵到了战场上就会发现不是真的,那废话,一扎一个血窟窿的,但是厉害的是这个谎话还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阵亡,哈哈,不好意思,那并不是这个字不灵,而是因为你的心不诚。
也就是说没有死就是因为我写了字,死了怪自己,谁让你心不诚!
但是,就是这样荒唐的逻辑在当时那是非常的有效,他队伍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教、白莲教的信徒,所以天然的就会相信这些所谓的“谎话”,不仅如此,他的士兵在上战场前都要念经,有时候搞得元朝政府军也莫名其妙,还以为是碰上了和尚。
与之相对的是他的将领们,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在徐寿辉手下有所谓四大金刚之称,分别是总司令邹普胜、狂人丁普郎、双刀赵赵普胜、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傅友德。这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就这样一路披荆斩棘创立了天完政权。
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如果有谁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和惩罚的,这种组织体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著名的青帮,那真的是义气千秋,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有讲义气的就一定会有不讲义气的,自古以来从无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在徐寿辉身边,深知此人除了长得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自己倒是博学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这家伙起了歹心,想要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
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被人捅破了他的计划,没有办法,只能自汉阳逃往黄州,投靠驻守在黄州的陈友谅去了。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谅,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拔了陈友谅,让他成为了军队中间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领路人。
可他忘记了一条中国人的古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
要分析这个人物,需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本是渔民,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尽的鱼腥味,陈友谅就在这样处处受到歧视的环境中长大。
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以及那种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行为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着深厚的自卑感,对他而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读书,终于在当地县衙找到了一份写作文书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尊严,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时常听见的低语声和议论声让他发疯。
原来读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在长时间的思考后,陈友谅似乎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让别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断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顶点,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终要在我的面前低下头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内心开始慢慢出现了扭曲,从我们现在的话讲就三观不正。
于是,当徐寿辉的起义军来到家乡时,本是元朝政府公务员的陈友谅参加了起义,将矛头对准了发工资给他的元朝,他参加起义的动机明显与那些贫苦农民不同,这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的心中,信义和忠诚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地位,是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再敢藐视他!
在陈友谅所学习的东西中,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之类的人生哲学,厚黑学应该也是他的专长,倪文俊欣赏的也就他这一点,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陈友谅会把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那陈友谅到底对倪文俊做了什么呢?我们下期再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