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

【我的发家史】20.在历史中寻找意义


Listen Later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20.在历史中寻找意义

大将常遇春与徐达,这一生征战无数,鲜有失败,基本上都是已胜利结尾,但这一次朱亮祖的战斗却一点好果子都没捞到,常遇春更是受了不轻的伤。

徐达带着他返回军营后,将战况如实的禀报给了朱元璋,说实话朱元璋是吓了一跳,他也没想到那个没被自己接纳的家伙居然这么生猛,能把常遇春打成这样的真的不多见。

于是朱元璋决定亲自督战,前去捉拿。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抵达了宁国,朱亮祖就已经摆好了阵势前来叫阵。朱元璋亲自坐镇指挥,他先派遣了吴桢这位樊哙在世上前迎战,结果几何回合吴桢就败下阵来,接着再派周德兴上前对阵,结果和吴桢差不多,再派华云龙上前,这次稍微好点,两个回合就下来了……额……

是不是好惨?

嘿嘿,其实这是朱元璋事先就布好的局,您看接下来是怎么发展的,华云龙下来后朱元璋再派耿炳文出站,这个时候朱亮祖杀得正起劲儿,昏了头,竟然直接策马冲进朱元璋的阵营中,想直取朱元璋的项上人头,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率众逃走,朱亮祖是跟在后面穷追不舍,追赶了一阵,朱元璋突然不跑了,朱亮祖这才发现自己中了圈套,但是为时已晚,自己身陷重围。

朱元璋下令众将士齐攻朱亮祖,打得他是难以招架,见势不妙,朱亮祖打算撤回宁国城下,但是显然来不及了,又被突然杀出的士兵围住,自己的战马瞬间被捅成了马蜂窝。

战马倒地,朱亮祖翻身而起,又与吴桢和耿炳文二人战在一处,但是万万没想到,从一旁冲出来的陆仲亨扔出了绊马索,紧紧套住了自己的双脚,朱亮祖应声倒地,再也动弹不得。

吴桢与耿炳文上前将他捆了起来,这一折腾竟是一整天,看着天色已晚,朱元璋下令收兵,回到大营内面见朱亮祖。

朱亮祖梗着脖子说道:“你要是我的统帅,我自然誓死效力,但我如今是你的俘虏,要杀要剐随你。”

朱元璋立刻拍案叫好:“好壮士啊,真是一条汉子。”

当即亲自为他松绑,朱亮祖也被朱元璋的这种大度和宽容所感动,俯首叩谢,从此跟着朱元璋是一路的南征北战。

其实我们从朱亮祖的言语里也能听的出来,他还是有点傲娇的,毕竟一开始我来了你没要我,不过这都是小事情,以后的日子里这两人相处的是非常的和睦。

再说宁国这边儿,守将叫做杨仲英,他看着自己这边最能打的朱亮祖已经投靠了人家朱元璋了,自己这边还守得住的六啊,这明摆着大势已去了,怎么办?投降了呗,就这样,朱元璋顺利的拿下了宁国,没两天,朱亮祖就带人攻下了宣城,随后,几人合兵一处又攻下了太湖和泰兴,并且俘虏了许多人,这其中就包括杨文德。

朱元璋这边是形势一遍大好,连战连捷,但是他在这边打仗的时候,心里一直惦记的其实是赵继祖和吴良进兵江阴那边的情况,于是派吴良的哥哥,就是那位号称樊哙在世的吴桢带着五千精锐前去接应。

一路上非常的顺利,吴桢到达江阴后,接到了朱元璋的军令,要他和弟弟吴良一起镇守军事要地。这一边就算是稳住了。

再往后,邓愈和胡大海奉命进攻徽州,而徐达和常遇春则负责进兵常熟,后面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且说邓愈和胡大海这边,那真的是不负重托,成功的打败了元将八尔思不花,攻取了徽州,朱元璋让邓愈留守,接着派遣胡大海转攻婺(wù)源。

这时,元朝的苗军元帅杨完者,也就是杨通贯,突然带兵侵袭徽州(治今安徽歙县)。邓愈见元军来势汹汹,自己这边打不过,就一面请胡大海回来解围,一面使出了空城计,大开城门。

苗军以为这又是朱元璋这边在用计,不敢入城,就一直在城外围着,也不攻也不撤,城内邓愈的情形就有点难受了。

就这这个时候,外出的胡大海终于赶来了,城外两军厮杀在了一起,胡大海也是相当的彪悍,挥刀斩死苗军大将吕才,邓愈看到这下机会来了,领军出城,配合着胡大海杀得苗军丢盔弃甲。

徽州保卫战得胜以后,朱元璋派邓愈和胡大海双双留守,另派王弼和孙虎去攻打婺源,就是怕徽州再遇危机。

此刻,我们就讲到徐达和常遇春出师常熟的故事了,这才是这一段时间中的重头戏,为接下来对战陈友谅打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基础。

在前往常熟的半路上,他们突然听闻张士德率兵前来阻击。徐达深知张士德智勇双全,便和部下商议对策。

在这儿我们介绍一下张士德,他是下面故事的反一号,张士德约生于1322年,死于1356年,嗯……也就是说他快死了,本名叫做张九六,和他哥哥张士诚一样也是江苏泰州人,元末著名造反领袖张士诚的胞(bāo)弟。

他从小就跟随着张士诚以运盐为生,所以也避免不了经常受到大户人家及官家的欺压,于是后来跟着大哥于至正十三年(1353)举兵造反,三年后在常熟保卫战中被朱元璋俘虏,最后老朱为了永绝后患将他处死。

他在张士诚的几个弟弟中,他最是强悍有谋,功劳也是最大的一个;张士诚在淮东站稳脚跟后,又命他率一支军队由南通渡江,开辟了江东的地盘,只可惜他的对手是朱元璋,如果放在别的时代,他和哥哥张士诚一定可以建立自己一番大业。

我们再说回主体历史,正当徐达头疼怎么对付张士德的时候,领军先锋赵德胜忽然毛遂自荐,他说道:“张士德不过是一个卖盐的小商贩,有什么好可怕的,看我去把他拿下!”

随后,赵德胜率领万余人的部队前去迎敌,在即将到达常熟时与张士德遭遇,两军对垒,主将先行,但两人交战很多回合也不分胜负,打了半天也打不出个结局,因此各自收兵。

到了第二天,二人再战,但是张士德这边安排人暗算赵德胜,这边渐渐落了下风,不得已赵德胜下令鸣金回营。

赵德胜不甘心的回营后,心生一计。

夜里,张士德忽然听闻军营外有敌军的呐喊声,于是立即骑马冲出营帐,但他并没有看见敌人杀入。

结果不一会儿张士德发现了军营不远处的赵德胜,于是亲自带兵尾随其后。可时刚转过一个山口,赵德胜的军队忽然间消失了,察觉出异样的张士德示意士兵撤退,不料半路上连人带马跌入了陷阱,此时,张士德只感觉两手被铁钩钩住,身上的绳子已经捆得严严实实。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妙计原是徐达和赵德胜一手策划的,徐达先找了一个貌似赵德胜的士兵,带了一路军队在前诱敌,而真的赵德胜则在后方埋伏,如此一来,即便是足智多谋的张士德也上当了。

这边终于抓获了张士德,赵德胜占领了常熟,哦对了,前面忘了交代,常熟就是常熟州,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一直说的常州就是这儿。

之后,朱元璋命令将张士德软禁起来,并给张士诚写信,表示愿意与他和好如初。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张士德重金贿赂狱卒,给哥哥送去了一封信,告诉张士诚应该投降元军,然后再集结兵力进攻金陵。

正当张士诚犹豫未决的时候,传来了张士德绝食身亡的消息,他这才下定决心归顺元军。但是朱元璋了解张士诚,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他投降元军是假,图谋金陵才是真。

这时,朱元璋接到军情,得知元军统帅张明鉴在扬州城内屠杀百姓,于是气愤地说:“我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被屠杀!谁愿意前去讨伐元军?”

这是朱元璋这一边的特性,勇猛又不失正义与善良,我想这也是上天选择让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原因吧,问各位一个问题,善良和聪明哪个更重要?

如果您有答案的话,可以在节目的下面留言哦,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在历史中寻找有意义的事儿,这就是咱们这个栏目的初衷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By 秋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