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23.陈友谅,来自皇帝的愤怒
人心最是难揣测,我想大将军赵普胜临死前一定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杀了如此勇将,真的陈友谅一大败笔,为啥你到最后无人可用,病根就在这儿,这人的疑心太大了。
杀完赵普胜,陈友谅兼并赵部的所有将士。
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初,天完政权的“皇帝”徐寿辉听说臣子陈友谅在外边干得不错,又攻占了龙兴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觉得这地名不错,龙兴之地嘛,于是给陈友谅写信,表示自己要“迁都”龙兴。
那陈友谅当然不想身边多出一个闲的没事儿干“皇帝”来,就说行了吧,你那个地方待着挺好的,有没有战争,我这儿可是前线,你来干啥?
这徐皇帝也不乐意了,咋的了,我可是皇帝啊,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怎么样?小明王韩灵儿又怎么样?我们都是皇帝凭啥我不能乐呵乐呵?于是也是一个劲儿的死催,大草包带着几万人就从汉阳出发,直奔江州而来。
江州可是陈友谅的大本营,那你老徐皇帝这不就是来送死的嘛?老话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你也永远都救不了一个非要作死的人。
人都送到家门口了,老陈也不敢怠慢啊,于是伏兵城外,把徐寿辉及其……所谓的“禁卫军”吧,迎入城中,然后立马关闭大门,把进城的千人杀个精光,软禁了“皇帝”徐寿辉。
陈友谅自称汉王,并且设置了王府,正式称王了。
再说回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那个时候的陈友谅就已经已经完全控制了天完国,他的兵比朱元璋多,训练水平也比朱元璋的士兵高,更要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处——水军。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和江西,也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首而战,由于他们正好在一条水路上,水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战争方式。朱元璋一再避免决战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虽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知道拿渔船去和战船决战于水上,无异于自杀。但是,恰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决战提前爆发了。这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
至元十九年(1359年)11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陈友谅大为吃惊,准备安排部队夺回,但是没想到事情泄漏,以至于朱元璋有了准备,命令徐达与常遇春采用伏击方式作战。
常遇春与徐达在九华山下的六泉口设伏,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并俘获了三千人。
但是此时,常遇春的老毛病犯了,他对徐达说,我要杀掉这三千人,徐达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要上报朱元璋,但他没有想到常遇春胆子大到惊人的程度,竟敢不经过请示,连夜将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常遇春杀降是有目的的,他留下了几个人没有活埋,让他们回去给陈友谅带去了一句话:
我是常遇春,是我打败了你!
看到这儿您也知道,麻烦大了,这常遇春真的是个搅屎棍啊,他没搞明白,自己这个时候能打得赢陈友谅,不是因为自己强,而是因为陈友谅没认真,这下可好,陈友谅愤怒了,那你朱元璋,必须接受我的怒火。
陈友谅真的愤怒了,自他从军以来,没有人敢再欺负他,在他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这常遇春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敢向自己挑衅!
于是,他终于动手了,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我要直接打到应天去,把朱元璋赶回去种田,我倒要看看你们要怎么应付。
当然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次常遇春是真的把狼给招来了,不打不行啊。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领他全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向应天进发,他的主力战船名字十分威风,在此要详细说说,分别是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biē)等,除了最后一个听起来次一点,别的都是威风凌凌的。
船名威风,那么战船呢,应该说战船也很厉害,这些战船大都有三层楼高,各种火炮齐备,用这样的船来与朱元璋的渔船打仗,基本上是不用攻击的,只要用撞就可以了,双方海军的力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对于陈友谅来说,这就是典型的降维打击。
不仅如此,陈友谅在攻击前,居然还通知了张士诚,让他夹攻朱元璋,然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令他的无敌舰队向应天出发。
陈友谅指挥作战有个很大的特点,这个人似乎从来不去仔细研究作战计划,而是率意而为,打到哪算哪,这个特点也一直让他为军事专家所垢,但客观看来,这正是他的作战特点,也是他的指挥艺术的精华之处。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攻击什么地方,敌人能知道么?碰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谁能顶得住?朱元璋就吃了他的亏。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率领大军攻击时,陈友谅的舰队已经攻占了自己的军事要地采石矶,速度之快,让朱元璋咂舌,而应天最重要的屏障太平现在就孤零零的屹立在陈友谅的十万大军面前,由于没有想到陈的汉军攻击如此迅速,城内只有三千士兵,由花云任统帅,陈友谅在攻击太平的战役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舰队的可怕实力。
他并没有让士兵去攻城,只是让士兵将船只开到太平城靠江的城墙边,用短梯从容的爬上了城头,一举歼灭了三千守军,当陈友谅的汉军从城墙爬下来时,很多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呆呆的看着汉军,他们无论如何想不通,这么高的城墙,还有长江天险,难道这些人是飞过来的?!!
其实啊,陈友谅乘涨水之际,巨舰直接停在太平城的西南角,大船船尾正好城墙齐平,士兵们蜂涌而如,太平城瞬间被攻陷。
敌军入城后,猛将花云被擒,不屈痛骂:“贼奴!汝辈现缚我,吾主必为我报仇,斩汝等万段!”华云又奋力跃起挣开绳索,夺刀杀五、六人。
陈友谅也怒了,派人上去把花云绑在大船桅杆上,命兵士万箭齐射,把花云射成个刺猬。一代猛将华云就此身亡。后来,朱元璋挥师西进,收复了太平。做了吴王后,又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来祭祀他。
在太平战斗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ɡào)氏祭祀家庙,拉着三岁的花云妻花云妻孩子,哭着对侍女孙氏说:"城被攻破,我丈夫必定会死,我为了道义决不一个人活下去,但不能使花家没有了后人,你一定要好好抚养他啊。"
花云被俘虏之后,郜氏投水而死。孙氏料理了花夫人的后事,夹在逃难的人流中,逃出了城外。陈友谅纵军烧杀淫掳,太平城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
孙氏这一炮就跑到了九江。孙氏在晚上投奔到一个渔家,脱下她的簪子珥环等嘱托渔家代为抚养这个孩子。
到汉兵败了,孙氏又领回孩子去渡江,但是在半途中遇上败军的部队,抢走了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这个孩子,七天都未死去。
又过了一年,他们终于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孙氏抱着孩子哭泣着拜见朱元璋,朱元璋听了民众与孙氏的介绍,也跟着哭泣,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代啊。"
盛赞花云的英勇壮烈,赐孩子名字花炜,火字边一个典韦的韦,象征着其父亲的壮烈与伟大,并且收留了小花炜。
十五年后,花炜被委任为太平的知府。数十年后,花云五世孙向明世宗请求,追赠郜氏夫人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建祠堂祭祀。也算是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
与华云同时战死的还有朱元璋的义子干儿朱文逊,得到消息后朱元璋是悲痛欲绝,誓要为他们报仇雪恨。
但是无论怎样,太平被攻破了,应天就像一个赤裸的孩子,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陈友谅已经杀了徐寿辉,成为了皇帝,现在他的目标只有朱元璋,那个仅有一万水军,看似不堪一击的朱元璋。
天下已经在我陈友谅的手里了,这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看来上天要抛弃朱元璋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没有赢的希望,每次当他到玄武湖看到那些破烂的渔船时,总有想一把火把这些垃圾烧掉的冲动。
但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就在陈友谅大军南下之前不久,上天送了一份大礼给他,这份大礼是一个人。
刘伯温!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23.陈友谅,来自皇帝的愤怒
人心最是难揣测,我想大将军赵普胜临死前一定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杀了如此勇将,真的陈友谅一大败笔,为啥你到最后无人可用,病根就在这儿,这人的疑心太大了。
杀完赵普胜,陈友谅兼并赵部的所有将士。
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初,天完政权的“皇帝”徐寿辉听说臣子陈友谅在外边干得不错,又攻占了龙兴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觉得这地名不错,龙兴之地嘛,于是给陈友谅写信,表示自己要“迁都”龙兴。
那陈友谅当然不想身边多出一个闲的没事儿干“皇帝”来,就说行了吧,你那个地方待着挺好的,有没有战争,我这儿可是前线,你来干啥?
这徐皇帝也不乐意了,咋的了,我可是皇帝啊,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怎么样?小明王韩灵儿又怎么样?我们都是皇帝凭啥我不能乐呵乐呵?于是也是一个劲儿的死催,大草包带着几万人就从汉阳出发,直奔江州而来。
江州可是陈友谅的大本营,那你老徐皇帝这不就是来送死的嘛?老话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你也永远都救不了一个非要作死的人。
人都送到家门口了,老陈也不敢怠慢啊,于是伏兵城外,把徐寿辉及其……所谓的“禁卫军”吧,迎入城中,然后立马关闭大门,把进城的千人杀个精光,软禁了“皇帝”徐寿辉。
陈友谅自称汉王,并且设置了王府,正式称王了。
再说回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那个时候的陈友谅就已经已经完全控制了天完国,他的兵比朱元璋多,训练水平也比朱元璋的士兵高,更要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处——水军。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和江西,也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首而战,由于他们正好在一条水路上,水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战争方式。朱元璋一再避免决战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虽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知道拿渔船去和战船决战于水上,无异于自杀。但是,恰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决战提前爆发了。这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
至元十九年(1359年)11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陈友谅大为吃惊,准备安排部队夺回,但是没想到事情泄漏,以至于朱元璋有了准备,命令徐达与常遇春采用伏击方式作战。
常遇春与徐达在九华山下的六泉口设伏,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并俘获了三千人。
但是此时,常遇春的老毛病犯了,他对徐达说,我要杀掉这三千人,徐达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要上报朱元璋,但他没有想到常遇春胆子大到惊人的程度,竟敢不经过请示,连夜将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常遇春杀降是有目的的,他留下了几个人没有活埋,让他们回去给陈友谅带去了一句话:
我是常遇春,是我打败了你!
看到这儿您也知道,麻烦大了,这常遇春真的是个搅屎棍啊,他没搞明白,自己这个时候能打得赢陈友谅,不是因为自己强,而是因为陈友谅没认真,这下可好,陈友谅愤怒了,那你朱元璋,必须接受我的怒火。
陈友谅真的愤怒了,自他从军以来,没有人敢再欺负他,在他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这常遇春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敢向自己挑衅!
于是,他终于动手了,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我要直接打到应天去,把朱元璋赶回去种田,我倒要看看你们要怎么应付。
当然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次常遇春是真的把狼给招来了,不打不行啊。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领他全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向应天进发,他的主力战船名字十分威风,在此要详细说说,分别是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biē)等,除了最后一个听起来次一点,别的都是威风凌凌的。
船名威风,那么战船呢,应该说战船也很厉害,这些战船大都有三层楼高,各种火炮齐备,用这样的船来与朱元璋的渔船打仗,基本上是不用攻击的,只要用撞就可以了,双方海军的力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对于陈友谅来说,这就是典型的降维打击。
不仅如此,陈友谅在攻击前,居然还通知了张士诚,让他夹攻朱元璋,然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令他的无敌舰队向应天出发。
陈友谅指挥作战有个很大的特点,这个人似乎从来不去仔细研究作战计划,而是率意而为,打到哪算哪,这个特点也一直让他为军事专家所垢,但客观看来,这正是他的作战特点,也是他的指挥艺术的精华之处。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攻击什么地方,敌人能知道么?碰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谁能顶得住?朱元璋就吃了他的亏。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率领大军攻击时,陈友谅的舰队已经攻占了自己的军事要地采石矶,速度之快,让朱元璋咂舌,而应天最重要的屏障太平现在就孤零零的屹立在陈友谅的十万大军面前,由于没有想到陈的汉军攻击如此迅速,城内只有三千士兵,由花云任统帅,陈友谅在攻击太平的战役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舰队的可怕实力。
他并没有让士兵去攻城,只是让士兵将船只开到太平城靠江的城墙边,用短梯从容的爬上了城头,一举歼灭了三千守军,当陈友谅的汉军从城墙爬下来时,很多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呆呆的看着汉军,他们无论如何想不通,这么高的城墙,还有长江天险,难道这些人是飞过来的?!!
其实啊,陈友谅乘涨水之际,巨舰直接停在太平城的西南角,大船船尾正好城墙齐平,士兵们蜂涌而如,太平城瞬间被攻陷。
敌军入城后,猛将花云被擒,不屈痛骂:“贼奴!汝辈现缚我,吾主必为我报仇,斩汝等万段!”华云又奋力跃起挣开绳索,夺刀杀五、六人。
陈友谅也怒了,派人上去把花云绑在大船桅杆上,命兵士万箭齐射,把花云射成个刺猬。一代猛将华云就此身亡。后来,朱元璋挥师西进,收复了太平。做了吴王后,又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来祭祀他。
在太平战斗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ɡào)氏祭祀家庙,拉着三岁的花云妻花云妻孩子,哭着对侍女孙氏说:"城被攻破,我丈夫必定会死,我为了道义决不一个人活下去,但不能使花家没有了后人,你一定要好好抚养他啊。"
花云被俘虏之后,郜氏投水而死。孙氏料理了花夫人的后事,夹在逃难的人流中,逃出了城外。陈友谅纵军烧杀淫掳,太平城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
孙氏这一炮就跑到了九江。孙氏在晚上投奔到一个渔家,脱下她的簪子珥环等嘱托渔家代为抚养这个孩子。
到汉兵败了,孙氏又领回孩子去渡江,但是在半途中遇上败军的部队,抢走了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这个孩子,七天都未死去。
又过了一年,他们终于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孙氏抱着孩子哭泣着拜见朱元璋,朱元璋听了民众与孙氏的介绍,也跟着哭泣,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代啊。"
盛赞花云的英勇壮烈,赐孩子名字花炜,火字边一个典韦的韦,象征着其父亲的壮烈与伟大,并且收留了小花炜。
十五年后,花炜被委任为太平的知府。数十年后,花云五世孙向明世宗请求,追赠郜氏夫人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建祠堂祭祀。也算是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
与华云同时战死的还有朱元璋的义子干儿朱文逊,得到消息后朱元璋是悲痛欲绝,誓要为他们报仇雪恨。
但是无论怎样,太平被攻破了,应天就像一个赤裸的孩子,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陈友谅已经杀了徐寿辉,成为了皇帝,现在他的目标只有朱元璋,那个仅有一万水军,看似不堪一击的朱元璋。
天下已经在我陈友谅的手里了,这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看来上天要抛弃朱元璋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没有赢的希望,每次当他到玄武湖看到那些破烂的渔船时,总有想一把火把这些垃圾烧掉的冲动。
但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就在陈友谅大军南下之前不久,上天送了一份大礼给他,这份大礼是一个人。
刘伯温!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