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27.朱元璋斥老僧,剑指天下。
上一期,咱们讲到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的这一天,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康茂才挡了他陈友谅。
气急败坏之下,陈友谅转头驶向了朱元璋为他设计好的埋伏圈——龙湾。
那这下可坏了,老朱等的就是这个,就怕你不来。
刚刚下船的陈友谅大军,瞬间被朱元璋的海陆部队内外夹击。
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
此时,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但是我们上期讲了,此时正是退潮的时候,陈友谅的王牌战舰纷纷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
最后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这一战下来,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虏,而朱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俘获了100艘大型战舰和数百条小船,老朱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我们再说回陈友谅,打了败仗,逃回了江西,安静的修整了一段时间,而雄踞东吴的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器小”,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被痛打一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与朱元璋接壤一带武装游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所以这个人确实也如陈友谅所说的那样,刀架在脖子上才会着急。
在龙湾战役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人在中间帮了大忙,这人就是被派去干扰陈友谅大后方的胡大海,而且进展也不错,不说干扰了,胡将军是直接带兵攻下了信州。
更是在陈友谅的后心上狠狠的锤了一拳。
而且,有了这次大胜,朱元璋更加的声名赫赫,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但是老朱并未见好就收,以现在的天下形势来看,一个小小的吴国公已经不算什么了,老朱要当王爷。
于是,很快便带兵占据了长江上流的要地,就是我们曾经无数次提到的安庆。
这个安庆本来是陈友谅手下一名勇将,赵普胜坚守的,但是由于赵将军被老陈诱杀,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对陈友谅有怨言,不想为他卖命了,于是赵普胜生前的手下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顺带告诉了安庆城内守备的详情,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了安庆。
但其实没多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又把安庆夺了回去,之后这边就一直没什么战役了,咱们终于可以把安庆放在一边了。
我们来讲一个书中记载的小故事,只当做为您换换胃口:
故事发生在龙湾之战胜利后的一天,紫金山上的禅寺迎来了一位香客。当时的应天虽然已经为朱元璋所管辖,但治安情况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众一到晚上就会紧闭寺门,这天黄昏时分,这个香客走进了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希望留宿一夜,看门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很丑)且十分凶恶,竟然不敢阻拦,让他进了内寺。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作主留他一晚。
此人正是应天的主人朱元璋,在龙湾战胜后,他也颇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这也成为他之后几十年的习惯,这天他来到紫金山下,见山上有一座禅寺,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游。
这天夜里,住持左思右想睡不着,他怕那个强盗嫌疑极重的人晚上会出来搞事,可这话也不能直说,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决定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讲禅。
所谓讲禅和魏晋时期的清谈其实差不多,一群人吃饱了饭,坐在一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让他去讲禅,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还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他随住持来到了大殿。
此时,空旷的大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分东西坐定后,住持开始仔细的打量起朱元璋来,他发现此人衣着朴素,虽面相凶恶,但举止还透着一股土气,顿时对此人大为藐视。
做强盗做到这个地步,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有,说他是强盗都抬举他了,顶多是个乡巴佬。
但既然是讲禅,还是要说点什么的,于是住持开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业?”
“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住持一听此言,便觉自己判断不错,他准备教训一下这个乡巴佬。
“我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目下天下大乱,望施主早择良业,安分守己,闲来无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知何谓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两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朱元璋拱手道:“烦情赐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久久不去。
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饰不住,惊慌失措,颤声说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钱财,可以给你。”
朱元璋厉声说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言毕,朱元璋归剑回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住持此时才发现,眼前的这个衣着简朴的人实在深不可测。
他对着朱元璋的背影大声喊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没有停留,越走越远。
住持归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决定第二天要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xiāo)哓(xiāo)问姓名。〗
一段小小的故事,完美的呈现出了朱元璋的那种威严与霸气,我们能从他的身上看出来,朱元璋真的有一种天选之子的感觉。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觉得火侯差不多了,决定亲征陈友谅。他亲自乘坐巨舰,自率水师进攻安庆。但是安庆城坚,打了几天都攻不下。
这种情况对于朱元璋一方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还是刘伯温主动站了出来献上良策,这位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军事家到底说了什么呢?
咱们下期接着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秋野·叨历史
聊历史,过日子,欢迎来到秋野叨历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27.朱元璋斥老僧,剑指天下。
上一期,咱们讲到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的这一天,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康茂才挡了他陈友谅。
气急败坏之下,陈友谅转头驶向了朱元璋为他设计好的埋伏圈——龙湾。
那这下可坏了,老朱等的就是这个,就怕你不来。
刚刚下船的陈友谅大军,瞬间被朱元璋的海陆部队内外夹击。
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
此时,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但是我们上期讲了,此时正是退潮的时候,陈友谅的王牌战舰纷纷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
最后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这一战下来,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虏,而朱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俘获了100艘大型战舰和数百条小船,老朱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我们再说回陈友谅,打了败仗,逃回了江西,安静的修整了一段时间,而雄踞东吴的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器小”,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被痛打一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与朱元璋接壤一带武装游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所以这个人确实也如陈友谅所说的那样,刀架在脖子上才会着急。
在龙湾战役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人在中间帮了大忙,这人就是被派去干扰陈友谅大后方的胡大海,而且进展也不错,不说干扰了,胡将军是直接带兵攻下了信州。
更是在陈友谅的后心上狠狠的锤了一拳。
而且,有了这次大胜,朱元璋更加的声名赫赫,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但是老朱并未见好就收,以现在的天下形势来看,一个小小的吴国公已经不算什么了,老朱要当王爷。
于是,很快便带兵占据了长江上流的要地,就是我们曾经无数次提到的安庆。
这个安庆本来是陈友谅手下一名勇将,赵普胜坚守的,但是由于赵将军被老陈诱杀,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对陈友谅有怨言,不想为他卖命了,于是赵普胜生前的手下将张志雄向朱元璋投降,顺带告诉了安庆城内守备的详情,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朱元璋军队一举攻克了安庆。
但其实没多久,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率军突袭,又把安庆夺了回去,之后这边就一直没什么战役了,咱们终于可以把安庆放在一边了。
我们来讲一个书中记载的小故事,只当做为您换换胃口:
故事发生在龙湾之战胜利后的一天,紫金山上的禅寺迎来了一位香客。当时的应天虽然已经为朱元璋所管辖,但治安情况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众一到晚上就会紧闭寺门,这天黄昏时分,这个香客走进了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希望留宿一夜,看门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很丑)且十分凶恶,竟然不敢阻拦,让他进了内寺。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作主留他一晚。
此人正是应天的主人朱元璋,在龙湾战胜后,他也颇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这也成为他之后几十年的习惯,这天他来到紫金山下,见山上有一座禅寺,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游。
这天夜里,住持左思右想睡不着,他怕那个强盗嫌疑极重的人晚上会出来搞事,可这话也不能直说,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决定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讲禅。
所谓讲禅和魏晋时期的清谈其实差不多,一群人吃饱了饭,坐在一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让他去讲禅,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还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他随住持来到了大殿。
此时,空旷的大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分东西坐定后,住持开始仔细的打量起朱元璋来,他发现此人衣着朴素,虽面相凶恶,但举止还透着一股土气,顿时对此人大为藐视。
做强盗做到这个地步,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有,说他是强盗都抬举他了,顶多是个乡巴佬。
但既然是讲禅,还是要说点什么的,于是住持开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业?”
“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住持一听此言,便觉自己判断不错,他准备教训一下这个乡巴佬。
“我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目下天下大乱,望施主早择良业,安分守己,闲来无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知何谓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两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朱元璋拱手道:“烦情赐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久久不去。
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饰不住,惊慌失措,颤声说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钱财,可以给你。”
朱元璋厉声说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言毕,朱元璋归剑回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住持此时才发现,眼前的这个衣着简朴的人实在深不可测。
他对着朱元璋的背影大声喊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没有停留,越走越远。
住持归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决定第二天要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xiāo)哓(xiāo)问姓名。〗
一段小小的故事,完美的呈现出了朱元璋的那种威严与霸气,我们能从他的身上看出来,朱元璋真的有一种天选之子的感觉。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觉得火侯差不多了,决定亲征陈友谅。他亲自乘坐巨舰,自率水师进攻安庆。但是安庆城坚,打了几天都攻不下。
这种情况对于朱元璋一方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还是刘伯温主动站了出来献上良策,这位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军事家到底说了什么呢?
咱们下期接着聊。
如果您感觉秋野讲得还不错滴话,也请您多多点赞、分享和打赏,您的每一点支持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