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日常練習

我是佛子:從自卑到覺醒的窮子之旅——《法華經 信解品》導讀


Listen Later

🌸 節目簡介
你曾經覺得自己修行不夠、智慧不足、不配接近佛法的究竟圓滿嗎?這正是〈信解品〉中「窮子喻」的心境。佛弟子透過自我省思,說出一個動人比喻:我們本是佛子,卻因妄自菲薄而流浪法外。本集將帶你穿越窮子喻的層層象徵,一探佛陀如何以無盡的慈悲與耐心,喚醒我們內心深藏的「佛性」。
📜 經文重點整理
一、弟子們的心境轉變:從自限小乘到信解大乘

  • 目犍連、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等長老弟子聽聞佛陀授記舍利弗成佛後,開始省思自己過去的修行志向。
  • 他們回憶起自己安於聲聞乘,只求涅槃,不求佛道,如同「自甘為窮子」。
  • 在佛陀長期的善巧引導下,他們終於領悟:自己並不是旁人,而是佛陀真正的法子,具足成佛的潛能。

二、比喻的深層寓意

  • 佛弟子因見自己的「根器不夠」、「能力不足」,只求小果,安於解脫,不敢發大心,實為妄自菲薄。
  • 佛陀明知其為親子,卻不強逼相認,反以漸次誘導、長期陪伴,讓弟子從體會恩德中生信,最終自知自己原本就是佛子。
  • 一切方便皆為導向究竟一佛乘。


🧘‍♀️ 現代修行應用
1. 破除「我不配」的修行迷思

  • 很多學佛者認為自己業障深重,只能拜拜、持咒,不敢讀大乘經典或發菩薩願;
  • 窮子喻提醒我們:不是你不配,而是你還沒準備好認出自己的佛性

2. 菩薩道的養成,是從「掃廁」開始

  • 佛沒有讓窮子一來就管理財產,而是從簡單工作起步;
  • 我們亦可從最基礎的自我訓練、日常服務、耐心陪伴眾生中,慢慢長養成佛資糧。

3. 弘法者的慈悲與等待

  • 佛陀未強迫窮子承認父子關係,而是等待其自然成熟;
  • 弘法亦應如此,不是講道理給人聽,而是等待他願意聽、能夠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佛經裡的日常練習By 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