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怕问

西门子在“千年商都”广州的传奇故事丨粤语版


Listen Later

对于“千年商都”广州而言,对外贸易一直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改革开放40年,广州这座跳动着时代脉搏的城市始终屹立潮头:价格改革在这里率先“破冰”,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在这里起步。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自然也是外资企业试水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1985年10月,几个西门子人在广州环市东路上的花园酒店租下几间客房,凭着仅有的几台电话、打印机和电传机,开始艰辛的创业旅程。他们没有举办任何仪式,只是从香港弄来一块铜制的牌匾,刻上“Siemens AG Representation Guangzhou Office”,挂在办公室门前。就这样,西门子广州代表处正式成立了。十年后代表处辗转东山广场,后又于2007年12月迁至粤海天河城大厦直至今日。1995年的11月28日,西门子广州分公司成立。

1997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同事合影。前排左二为黄君嘗,前排左三为1989年加入代表处的冯秀英(Smily)。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的幼苗在广东这片改革的“试验田”里茁壮成长,但却面临严重缺电的问题。当时广东的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电网也不够健全。许多制造工厂甚至不得不一周“开三停四”。于是规模较小、又能快速投产的过渡性电厂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给提供柴油发电机的西门子带来了宝贵的机遇。


这里有一段插曲不得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珠海一家电厂使用了两台西门子柴油发电机,但是机组却意外发生了爆炸。造成事故的原因并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在故障发生时用户操作与产品原本设计理念之间的差异。幸灾乐祸的竞争对手立即找来当地电视台大肆曝光,想趁机对西门子沉重一击。在危机关头,广州代表处沉着应对,决定不向任何人问责,并主动赔偿两套新的发电机组,所有配件也免费赠送给用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西门子在用户中的口碑不降反升。


时任西门子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黄君嘗回忆说,因为处理得当,用户口口相传,觉得用西门子的产品,即便使用不当发生故障,也不用担心。很快,来自各地电厂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一时之间,西门子在广东发电市场的占有率攀升至60%。

1997年,黄君甞和和妻子在西门子公司成立150周年庆祝活动上。


1984年加入公司的黄君嘗是创办广州代表处的元老。为了公司的发展,他曾经连续九年,每个月有25天在外出差。大家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公司在广东的业务快速增长,并逐步扩大到医疗、通信、自动化和交通等领域,并成功实施广州造纸厂、黄埔港集装箱吊车和珠江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等项目,帮助广东推进基础设施改造。

在交通领域,西门子取得的第一个突破当属广州地铁一号线。这是羊城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1993年动工建设,四年后一期投运。西门子提供了车辆、项目管理服务和关键的电气化系统,包括供电、信号、防灾报警等等。

但拿下这个项目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法国企业呼声最高,只差临门一脚。当时公司内许多人已经不抱希望。但负责该项目联络的夏国雄却丝毫没有放弃。他投入极大的心血,协调总部的专家和客户进行技术沟通,在四年内完成了七大子系统技术协议的签订。期间他还带领国内顶级的地铁专家赴德国柏林、汉堡等地参观西门子的地铁车辆工厂和ICE高铁的控制中心。所以当后来形势出现转机时,西门子能够脱颖而出。

1997年,夏国雄获得公司颁发的服务十周年证书。


有意思的是,当时全部车辆都是由西门子在德国生产后再运到广州。但为了赶上1997年6月28日开通,几辆列车来不及海运过来,便租用了俄罗斯的大型运输机将列车空运至广州。


夏国雄告诉小编,30多年了,他仍然为当年的坚持而庆幸,也对曾经为广州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自豪。


夏国雄在1987年离开原广州造船厂,加入西门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需要勇气的冒险”,但初衷很简单,只是“希望闯一闯,做些有益的事情”。也正是带着这样朴素的愿望,一代代西门子人在珠江两岸留下了精彩的足迹。从白云国际机场到广交会展馆,从中新知识城到广州有轨电车,不变的初心,见证巨变的时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科技不怕问By 西门子调频1847


More shows like 科技不怕问

View all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by 声动活泼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17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