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來賓:夏治平/資深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
「民歌50」演唱會治平回顧與心得分享,治平從小就喜歡聽歌、唱歌,甚至曾經錄下廣播節目來反覆聆聽。這段回憶勾起了他對「民歌運動」的情懷,也說明民歌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文化的記錄與傳承。這次治平連續三天參與演出,其中一天更坐在特別的VIP區,與許多重量級音樂人近距離交流。同時感慨現場觀眾多為五、六十歲以上,台上歌手也大多年過半百,甚至超過七十歲,但演唱會仍然充滿熱情與感動。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全場便掌聲雷動、合唱聲此起彼落,彷彿回到了年輕時光。
關於演唱會的特色,治平特別提到民歌演唱會與一般流行歌手個人演唱會不同,它更像是一場音樂大拼盤,多位歌手輪番上陣,每首歌背後都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故事。雖然歲月讓歌手的嗓音不再如昔,但人生閱歷反而讓歌曲增添更多層次與情感。此外,他也談到這次演出中一些缺席的歌手,像是楊芳儀、徐曉菁等,讓人感到些許遺憾。不過,整體而言,這場演唱會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是一場時光的交會,讓許多人重溫過去的美好記憶,並感受到音樂跨越時空的力量。
來賓:夏治平/資深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
「民歌50」演唱會治平回顧與心得分享,治平從小就喜歡聽歌、唱歌,甚至曾經錄下廣播節目來反覆聆聽。這段回憶勾起了他對「民歌運動」的情懷,也說明民歌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文化的記錄與傳承。這次治平連續三天參與演出,其中一天更坐在特別的VIP區,與許多重量級音樂人近距離交流。同時感慨現場觀眾多為五、六十歲以上,台上歌手也大多年過半百,甚至超過七十歲,但演唱會仍然充滿熱情與感動。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全場便掌聲雷動、合唱聲此起彼落,彷彿回到了年輕時光。
關於演唱會的特色,治平特別提到民歌演唱會與一般流行歌手個人演唱會不同,它更像是一場音樂大拼盤,多位歌手輪番上陣,每首歌背後都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故事。雖然歲月讓歌手的嗓音不再如昔,但人生閱歷反而讓歌曲增添更多層次與情感。此外,他也談到這次演出中一些缺席的歌手,像是楊芳儀、徐曉菁等,讓人感到些許遺憾。不過,整體而言,這場演唱會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是一場時光的交會,讓許多人重溫過去的美好記憶,並感受到音樂跨越時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