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生活| 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的美

新春将至,别具一格春节习俗


Listen Later

你还好吗?是不是从一个小阳人转变成了一个小阴人了。再过十几天就迎春节了,你的老家里新春是不是也是有着不一样的习俗呢?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老家里的习俗。

再来说说我老家横州吧!

每逢过节横州人总是缺少不了大粽和粉利

横州大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便有“无粽不成年”的说法,每年新春佳节,横州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这不仅是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年的感觉、家的味道,大粽成为当地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州大粽以体大丰腴、色泽光亮、味香鲜美而闻名,连续两届获得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是广西最著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之一。“浑厚馥郁、滋润柔软、鲜美爽口、回味无穷”的风味特色,是美好吉祥、欢乐与喜庆的象征。横州大粽也通常被当作待客的最高规格,表示你很受主人家欢迎和待见,被我们当成自家人一样招待,所以大粽也成为当地人春节走亲访友的必备手信。

再来说说粉利

“粉利”寓意来年有个好兆头之意,俗话说“过年吃粉利,一年顺顺又利利”,所以每到春节前横州人都要制作粉利以祈福来年平安顺利。在明末清初已出现粉利,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其食法多样,味道可口,素来为人们所欢迎。若配以其他佐料,可制成香味俱全的各式炒粉利和汤粉利,花样数十种,既可作菜肴,也可作主食,还可用粉利切片下火锅,别有风味。每年临近冬至,粉利陆续上市,至翌年农历二月底三月初进入尾声。除夕之夜,城内人常取其“利”字为吉祥,把它作为“压岁”食品或馈赠亲友。

横州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也就是“回娘家)”,新(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酒等礼物。“回娘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带回去一部分。

当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拍拍全家福等。

开年饭也算得上一个习俗吧: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广西人也同样是这个,这也应该两广人是一家的源由吧,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还有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糕点,连同其他祭品一起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发糕还是有来历的,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绘生活| 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的美By 一封弄脏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