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这几天,一篇题为《重磅!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根治率达97%》的 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斯坦福大学研发成功了一种新型癌症疫苗,打一针疫苗就可让全身癌细胞消退。并且这种疫苗还可以有效对抗多种癌症。文章称,该研究“让人们看到了人类彻底击败癌症的新曙光”。很多朋友向我转发这条信息,求证信息是否可靠。
那么,这项研究是真的吗?研究结果靠谱吗?现在能用在人身上吗?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丁医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求证以后在这里向朋友们做一个分享。
首先,这项科学研究是真的,并且很有意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网站也曾经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过报道,报道显示,该疫苗在小鼠身上的试验治愈率达97%,预计今年开展人体试验。
所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它的动物实验的结果是真实的,这项研究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肿瘤系RonaldLev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Ronald Levy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癌症免疫抗体疗法的鼻祖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淋巴瘤的免疫靶向药物美罗华,就是出自他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今年1月31日。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不同部位移植了两个淋巴瘤肿瘤,并将微量的两种免疫刺激剂直接注射到其中一个肿瘤中,以激活肿瘤内的T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一种)。“当我们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小鼠全身的肿瘤都消退了。”研究人员介绍,注射癌症“疫苗”后,包括另一处未经注射的转移灶在内,小鼠体内的所有肿瘤都被清除了。在接受试验的90只小鼠中,有87只的癌细胞被清除。虽然有3只小鼠的肿瘤复发,但在第二次治疗后肿瘤也消除了。同时,在患有乳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结果。
RonaldLevy教授介绍,该方法的潜在优势,每次治疗所用的注射剂量非常少,能够快速使用,并且价格便宜,并且不太可能造成全身免疫刺激经常出现的副作用。
但是,这种治疗的局限性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肿瘤当中的恶性侵袭性癌细胞含量很低,不能有效刺激免疫细胞,那药物就没有用武之地,疫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小鼠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
这项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鼠,并非病人,现在的医学实验,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为了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小鼠和人类有85%相同的基因,又比较方便饲养,自然成了研究动物的首选。
虽然小白鼠是迄今最成功、运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之一。然而,小白鼠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小白鼠毕竟不是灵长类而是啮齿目动物,代谢类型和生理病理等与疾病相关的很多方面与人类差异甚大。
早在200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JianzhiZhang就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显示,即使是相同的基因,人类和小鼠之间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显型(phenotype),而2014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也指出,在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人与小鼠基因表达研究之后发现,小鼠和人类的基因基本相同,但基因的表达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
除小鼠和人之间存在的物种差异外,人体肿瘤还存在异质性。人体内的肿瘤通常是经过10至20年进化形成,每个癌症病人身上通常也有很多个特性不同的肿瘤同时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肿瘤异质性”。 由于异质性存在,有时抗癌药只能杀死90%人体癌细胞,而不是100%,这导致肿瘤耐药和复发。但实验室用的小鼠肿瘤模型,几个礼拜就长起来了,没有进化过程,肿瘤细胞来源单一,不是多种混合。因此,药物一旦起效,很容易杀死99%,甚至100%的癌细胞。
小鼠实验的结果跟人体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药物要用在人身上,需要做临床I期II期III期甚至IV期的实验,其中任何一期都可能因为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而夭折中止。动物实验到最终进入临床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试验方法和药物就在这条路上被无情地淘汰了。很多试验在小鼠身上成功,并不代表到了人身上就一定会成功,尤其是癌症。
所以,这一治疗方法在人体试验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癌症疫苗”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研究组表示将在今年底招募15名低度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试验,如果试验成功,该方法将在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上进行测试。
第三、该动物实验结果是否为医学界重大突破?
其实它是基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部分创新,算不上重大突破。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给小鼠注射的两种免疫刺激剂为OX40抗体分子和CpG寡核苷酸。能够促进肿瘤组织中原本就存在的T细胞活化,然后杀死肿瘤,对肿瘤有特异性的T细胞在消除肿瘤以后,还能够从原来的部位出去,找到在体内转移的肿瘤,然后把它杀死,这就是试验的原理。”
“CpG和OX40抗体都是在以往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用过的,不过过去是单独使用,这次研究者把两者结合起来注射是首例。另外,此次试验运用了肿瘤内部的局部注射,不同于以往静脉给药等方式。”所以,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研究提出的“OX40抗体+CpG”的局部疫苗注射方法,是基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部分创新,还不能算上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
与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不同,这种调动机体免疫系统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的免疫疗法,正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新方向。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这也是全球首个肿瘤治疗性疫苗。
最后,医疗科普拒绝标题党
现如今的社会,铺天盖地的新闻太多,如何博取读者的眼球,让很多人绞尽脑汁。但是涉及医学、医疗、健康这些话题,更重要的是做到公正、科学、客观。从一篇文章中,可以体现作者的专业深度,职业素养以及必须做到的人文关怀。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实验结果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报道者将其描述得过于夸大和乐观,这样就不能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不明就里的读者。所谓“一针下去,97%的肿瘤都消了,还无副作用”,“治疗癌症就跟治感冒一样了”。这些有失偏颇的报道,会误导多少的读者。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不久前,“小苏打可以治疗肝癌了”这篇医学报道吗?一项严谨科学的医学试验结果也是因为被标题党的夸张报道,制造了很大的风波。在这里,丁医生也非常诚恳地希望那些进行医学报道的同行或者记者们,能够真正地用一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报道,请多学习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如果做不到,请离生命科学报道远一些。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就会给一大批人带去很多不实的信息,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像。华语医学资讯平台《医声》,也将秉承公正、科学、客观的原则,丁医生也将运用二十多年的临床和科研经验,并且,不断地学习,为大家负责任地推送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这几天,一篇题为《重磅!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根治率达97%》的 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斯坦福大学研发成功了一种新型癌症疫苗,打一针疫苗就可让全身癌细胞消退。并且这种疫苗还可以有效对抗多种癌症。文章称,该研究“让人们看到了人类彻底击败癌症的新曙光”。很多朋友向我转发这条信息,求证信息是否可靠。
那么,这项研究是真的吗?研究结果靠谱吗?现在能用在人身上吗?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丁医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求证以后在这里向朋友们做一个分享。
首先,这项科学研究是真的,并且很有意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网站也曾经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过报道,报道显示,该疫苗在小鼠身上的试验治愈率达97%,预计今年开展人体试验。
所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它的动物实验的结果是真实的,这项研究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肿瘤系RonaldLev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Ronald Levy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癌症免疫抗体疗法的鼻祖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淋巴瘤的免疫靶向药物美罗华,就是出自他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今年1月31日。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不同部位移植了两个淋巴瘤肿瘤,并将微量的两种免疫刺激剂直接注射到其中一个肿瘤中,以激活肿瘤内的T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一种)。“当我们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小鼠全身的肿瘤都消退了。”研究人员介绍,注射癌症“疫苗”后,包括另一处未经注射的转移灶在内,小鼠体内的所有肿瘤都被清除了。在接受试验的90只小鼠中,有87只的癌细胞被清除。虽然有3只小鼠的肿瘤复发,但在第二次治疗后肿瘤也消除了。同时,在患有乳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结果。
RonaldLevy教授介绍,该方法的潜在优势,每次治疗所用的注射剂量非常少,能够快速使用,并且价格便宜,并且不太可能造成全身免疫刺激经常出现的副作用。
但是,这种治疗的局限性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肿瘤当中的恶性侵袭性癌细胞含量很低,不能有效刺激免疫细胞,那药物就没有用武之地,疫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小鼠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
这项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鼠,并非病人,现在的医学实验,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为了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小鼠和人类有85%相同的基因,又比较方便饲养,自然成了研究动物的首选。
虽然小白鼠是迄今最成功、运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之一。然而,小白鼠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小白鼠毕竟不是灵长类而是啮齿目动物,代谢类型和生理病理等与疾病相关的很多方面与人类差异甚大。
早在200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JianzhiZhang就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显示,即使是相同的基因,人类和小鼠之间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显型(phenotype),而2014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也指出,在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人与小鼠基因表达研究之后发现,小鼠和人类的基因基本相同,但基因的表达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
除小鼠和人之间存在的物种差异外,人体肿瘤还存在异质性。人体内的肿瘤通常是经过10至20年进化形成,每个癌症病人身上通常也有很多个特性不同的肿瘤同时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肿瘤异质性”。 由于异质性存在,有时抗癌药只能杀死90%人体癌细胞,而不是100%,这导致肿瘤耐药和复发。但实验室用的小鼠肿瘤模型,几个礼拜就长起来了,没有进化过程,肿瘤细胞来源单一,不是多种混合。因此,药物一旦起效,很容易杀死99%,甚至100%的癌细胞。
小鼠实验的结果跟人体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药物要用在人身上,需要做临床I期II期III期甚至IV期的实验,其中任何一期都可能因为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而夭折中止。动物实验到最终进入临床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试验方法和药物就在这条路上被无情地淘汰了。很多试验在小鼠身上成功,并不代表到了人身上就一定会成功,尤其是癌症。
所以,这一治疗方法在人体试验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癌症疫苗”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研究组表示将在今年底招募15名低度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试验,如果试验成功,该方法将在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上进行测试。
第三、该动物实验结果是否为医学界重大突破?
其实它是基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部分创新,算不上重大突破。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给小鼠注射的两种免疫刺激剂为OX40抗体分子和CpG寡核苷酸。能够促进肿瘤组织中原本就存在的T细胞活化,然后杀死肿瘤,对肿瘤有特异性的T细胞在消除肿瘤以后,还能够从原来的部位出去,找到在体内转移的肿瘤,然后把它杀死,这就是试验的原理。”
“CpG和OX40抗体都是在以往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用过的,不过过去是单独使用,这次研究者把两者结合起来注射是首例。另外,此次试验运用了肿瘤内部的局部注射,不同于以往静脉给药等方式。”所以,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研究提出的“OX40抗体+CpG”的局部疫苗注射方法,是基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部分创新,还不能算上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
与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不同,这种调动机体免疫系统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的免疫疗法,正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新方向。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这也是全球首个肿瘤治疗性疫苗。
最后,医疗科普拒绝标题党
现如今的社会,铺天盖地的新闻太多,如何博取读者的眼球,让很多人绞尽脑汁。但是涉及医学、医疗、健康这些话题,更重要的是做到公正、科学、客观。从一篇文章中,可以体现作者的专业深度,职业素养以及必须做到的人文关怀。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实验结果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报道者将其描述得过于夸大和乐观,这样就不能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不明就里的读者。所谓“一针下去,97%的肿瘤都消了,还无副作用”,“治疗癌症就跟治感冒一样了”。这些有失偏颇的报道,会误导多少的读者。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不久前,“小苏打可以治疗肝癌了”这篇医学报道吗?一项严谨科学的医学试验结果也是因为被标题党的夸张报道,制造了很大的风波。在这里,丁医生也非常诚恳地希望那些进行医学报道的同行或者记者们,能够真正地用一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报道,请多学习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如果做不到,请离生命科学报道远一些。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就会给一大批人带去很多不实的信息,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像。华语医学资讯平台《医声》,也将秉承公正、科学、客观的原则,丁医生也将运用二十多年的临床和科研经验,并且,不断地学习,为大家负责任地推送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