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羊街(今海珠中路)、仙邻巷,这些看似普通的老街老巷,其名字全部来自阿拉伯语的音译,“仙羊”意为“送别”,“仙邻”意为“登岸”,连中山六路附近的光塔路,原来也叫“大食巷”,而“大食”正是唐朝人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
由于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各种宗教传入中国登陆点之一,因此,早在唐代,光塔街已经是著名的“蕃街”,而光塔路附近区域为“蕃坊”,商贾如云,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贸易的各国商人。宋代时,光塔路附近是内港,怀圣寺光塔顶尖安装的金鸡指示风向,成为了外来船只的导航标。1934年市政府扩建光塔街和大纸街,成光塔路。光塔路上的居民经过多次迁徙,散居广州各地,如今和历史上的“蕃坊”已相距甚远,道路建筑和附近老城区也无太大分别。但是,仍然有大量回族、满族居民居住此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