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5月13日起,杨弋枢新片《内沙》登陆全国文艺电影放映院线
嘉宾:杨弋枢,电影导演、作家。电影学博士、教授。
作品有纪录片《浩然是谁》(2006)、纪录片《路上》(2010)、剧情片《一个夏天》(2014)、剧情片《之子于归》(2018)等。新片《内沙》于2025年5月13日上线全国艺术片放映联盟。
5月8日,受导演杨弋枢之邀,前去万达影院看她新片《内沙》的北京首映。看完直接拉弋枢去她住所来了个临时采访。时间仓促,连录音设备都没带,俩人就对着手机畅聊到后半夜。
弋枢一直喊我“师姐”,我知道她是晚我几年进入到同一所院校读博的,但我完全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开始相熟的,毕竟我们的求学时间差了好几年。她一提赵老大,我脑子中某个房间的生锈铁门好像突然被打开,哗地一下记忆全回来了(原来我不是没有记忆,只是都封存起来了。一旦有了钥匙,打开房门,就会发现过往的场景都静静呆在原地等我)。
记忆中的弋枢,是一个温婉清秀的南方女孩子,面容、举止乃至说话声音,都轻轻淡淡,整个人都散发着南方特有的温润气质。但意外的是,看起来是听话乖乖女的她,却跟我一样喜欢摇滚喜欢一切不合常规的躁动场景,于是一拍即合,携手“上山下河“,玩转京城大小文娱场所。
(读博士时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回过头来看,彼时我其实只看到了她的一个人格横截面,但却不知道她“整个人长什么样子”,因为我从没问过她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毕业论文选题是什么,隐约听说她喜欢拍纪录片但也从没想到要认真去观摩学习,“外表温柔内心狂野”就是我对她全部的人物画像(我真是单线体生物,从头到尾都只有眼前事)。
好在我们一直没断联系,断的只是我脑中的记忆。我知道她毕业后在南大当老师,知道她学术有成,知道她还一直在拍片,但都是隐隐约约的知道而已。再见已是2020年1月4日的北京尤伦斯,“杨弋枢的影像世界”展演与研讨活动。不那么喜欢纪录片的我照例姗姗去迟,本来是去走个场面混个人情的,没想到被《路上》这部不可思议的纪录片给牢牢抓住。边看边后悔,我为什么没有下午就来?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亿?!我为我的傲慢自责不已,羞愧不已,观影结束,我甚至都没有好好跟她攀谈叙旧就悄悄走了——实在没脸当个社会人儿了。
说《路上》不可思议,是摄影机完整记录了2008年南方雪灾中,被困途中长达一月之久的大货司机真实生活,从路边小馆到廉价澡堂,从人道救援到廉价买春,从过年回家的兴奋到无边等待的焦躁,从情绪崩溃到随遇而安……在片中体味灾难中人生百态、人性百态、社会百态之余,我更多的疑问是,弋枢是怎么做到的?摄像机背后的她跟司机一样在这样看不到头的漫漫旅途中蓬头垢面过了一个月吗?她可是个说话永远大声不起来的江南女子啊。
这些疑问一直存放了好几年,直到这次她带着全新的剧情片《内沙》再度来到北京。
去之前,我以为《内沙》是另一部纪录片,没想到是一部地道的院线剧情片。看完我内心的情绪极其复杂,一边为影片本身的细腻沉着所吸引所感动,一边又不解她为什么拍这样不合时宜的慢电影?都到这个时代了,怎么还有人敢拍这种丝毫不讨好观众的人文作品呢?她不焦虑票房吗?不知道炫酷唯美的画面和悬念反转的快节奏更能吸引观众入场吗?而她分明有这样的能力——从《内沙》的构图调度之考究完全可以看出她的电影功底。
她让我想起了我大学的师兄张律,也是作家出身,也有着同样不合时宜的固执。任世界风云变化,他都一直保持自己的内心节奏,拍着完全基于自我表达的电影。杨弋枢也是如此,完全活在自己的生命节奏里,似乎丝毫不care与时代同频还是错位,实际上她的作品却更深地记录并参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她与时代之间,有种多么耐人寻味的美妙张力!
(《之子于归》拍摄 现场)
身为女性,“女性导演”甚至女性主义导演的标签是自然而然贴在她脑门上的,但她的关注视角中,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既有懵懂少年也有疲惫的中年人。她关注的是人本身,关心的是普通人在时代里的真实境遇和命运。
这次重逢畅聊,我惊叹和欣慰于:虽然一直身处院校环境,弋枢的心灵却始终是活泼灵动的。她一直用取景框般的眼睛打量世界,用摄影机去触摸生活,用文字与镜头展现人性,从未丧失内心的敏感与活力,更没有丧失真实表达的勇气。
二十年过去,她看起来还是小小的弱弱的,但她的视野早已随着摄像机而变得广阔、深邃。我则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奔跑在眼前的生活里,五米之外,全是盲区。
5月13日起,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会放映杨弋枢的新片《内沙》,希望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时间轴:
05:47我没有把他们定义成混混
15:27 有时候厕所都没地方上,甚至性别都不会care
24:43 做一些非寻常的事,会对我刺激很大
28:34 我的思维方式已经从文字开始转成了影像
31:11 我是一个观看的人,世界推到摄影机的那边
47:17 我理解的负责是支持孩子的独立
50:44 可惜无家的人看不了我无家的片子
01:02:19 我特别喜欢冬季那种萧瑟感
欢迎加入听友群,跟同类一起交流,跟节目一起成长,听友群请添加:zxr1111
商务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出品:周丽青
嘉宾:杨弋枢
主持人:唐拉拉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
⭐5月13日起,杨弋枢新片《内沙》登陆全国文艺电影放映院线
嘉宾:杨弋枢,电影导演、作家。电影学博士、教授。
作品有纪录片《浩然是谁》(2006)、纪录片《路上》(2010)、剧情片《一个夏天》(2014)、剧情片《之子于归》(2018)等。新片《内沙》于2025年5月13日上线全国艺术片放映联盟。
5月8日,受导演杨弋枢之邀,前去万达影院看她新片《内沙》的北京首映。看完直接拉弋枢去她住所来了个临时采访。时间仓促,连录音设备都没带,俩人就对着手机畅聊到后半夜。
弋枢一直喊我“师姐”,我知道她是晚我几年进入到同一所院校读博的,但我完全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开始相熟的,毕竟我们的求学时间差了好几年。她一提赵老大,我脑子中某个房间的生锈铁门好像突然被打开,哗地一下记忆全回来了(原来我不是没有记忆,只是都封存起来了。一旦有了钥匙,打开房门,就会发现过往的场景都静静呆在原地等我)。
记忆中的弋枢,是一个温婉清秀的南方女孩子,面容、举止乃至说话声音,都轻轻淡淡,整个人都散发着南方特有的温润气质。但意外的是,看起来是听话乖乖女的她,却跟我一样喜欢摇滚喜欢一切不合常规的躁动场景,于是一拍即合,携手“上山下河“,玩转京城大小文娱场所。
(读博士时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回过头来看,彼时我其实只看到了她的一个人格横截面,但却不知道她“整个人长什么样子”,因为我从没问过她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毕业论文选题是什么,隐约听说她喜欢拍纪录片但也从没想到要认真去观摩学习,“外表温柔内心狂野”就是我对她全部的人物画像(我真是单线体生物,从头到尾都只有眼前事)。
好在我们一直没断联系,断的只是我脑中的记忆。我知道她毕业后在南大当老师,知道她学术有成,知道她还一直在拍片,但都是隐隐约约的知道而已。再见已是2020年1月4日的北京尤伦斯,“杨弋枢的影像世界”展演与研讨活动。不那么喜欢纪录片的我照例姗姗去迟,本来是去走个场面混个人情的,没想到被《路上》这部不可思议的纪录片给牢牢抓住。边看边后悔,我为什么没有下午就来?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亿?!我为我的傲慢自责不已,羞愧不已,观影结束,我甚至都没有好好跟她攀谈叙旧就悄悄走了——实在没脸当个社会人儿了。
说《路上》不可思议,是摄影机完整记录了2008年南方雪灾中,被困途中长达一月之久的大货司机真实生活,从路边小馆到廉价澡堂,从人道救援到廉价买春,从过年回家的兴奋到无边等待的焦躁,从情绪崩溃到随遇而安……在片中体味灾难中人生百态、人性百态、社会百态之余,我更多的疑问是,弋枢是怎么做到的?摄像机背后的她跟司机一样在这样看不到头的漫漫旅途中蓬头垢面过了一个月吗?她可是个说话永远大声不起来的江南女子啊。
这些疑问一直存放了好几年,直到这次她带着全新的剧情片《内沙》再度来到北京。
去之前,我以为《内沙》是另一部纪录片,没想到是一部地道的院线剧情片。看完我内心的情绪极其复杂,一边为影片本身的细腻沉着所吸引所感动,一边又不解她为什么拍这样不合时宜的慢电影?都到这个时代了,怎么还有人敢拍这种丝毫不讨好观众的人文作品呢?她不焦虑票房吗?不知道炫酷唯美的画面和悬念反转的快节奏更能吸引观众入场吗?而她分明有这样的能力——从《内沙》的构图调度之考究完全可以看出她的电影功底。
她让我想起了我大学的师兄张律,也是作家出身,也有着同样不合时宜的固执。任世界风云变化,他都一直保持自己的内心节奏,拍着完全基于自我表达的电影。杨弋枢也是如此,完全活在自己的生命节奏里,似乎丝毫不care与时代同频还是错位,实际上她的作品却更深地记录并参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她与时代之间,有种多么耐人寻味的美妙张力!
(《之子于归》拍摄 现场)
身为女性,“女性导演”甚至女性主义导演的标签是自然而然贴在她脑门上的,但她的关注视角中,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既有懵懂少年也有疲惫的中年人。她关注的是人本身,关心的是普通人在时代里的真实境遇和命运。
这次重逢畅聊,我惊叹和欣慰于:虽然一直身处院校环境,弋枢的心灵却始终是活泼灵动的。她一直用取景框般的眼睛打量世界,用摄影机去触摸生活,用文字与镜头展现人性,从未丧失内心的敏感与活力,更没有丧失真实表达的勇气。
二十年过去,她看起来还是小小的弱弱的,但她的视野早已随着摄像机而变得广阔、深邃。我则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奔跑在眼前的生活里,五米之外,全是盲区。
5月13日起,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会放映杨弋枢的新片《内沙》,希望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时间轴:
05:47我没有把他们定义成混混
15:27 有时候厕所都没地方上,甚至性别都不会care
24:43 做一些非寻常的事,会对我刺激很大
28:34 我的思维方式已经从文字开始转成了影像
31:11 我是一个观看的人,世界推到摄影机的那边
47:17 我理解的负责是支持孩子的独立
50:44 可惜无家的人看不了我无家的片子
01:02:19 我特别喜欢冬季那种萧瑟感
欢迎加入听友群,跟同类一起交流,跟节目一起成长,听友群请添加:zxr1111
商务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出品:周丽青
嘉宾:杨弋枢
主持人:唐拉拉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