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地震、风灾、海啸、战争……——为何这些天灾人祸频频降临?
其根本因,是众生的杀业共感召 。
根据业果法则,一切身体的伤痛、疾病及死亡,皆源自过去曾伤害众生和杀生的恶业所结的果。
而从缘起法则的角度来看,虽有因,但仍需诸多助缘的催化才能结果。
在欲界的人道以及更低层次的生存界中,杀业所带来的冲击尤为显著,这里也是不善业极易获得助缘、蓬勃滋生的“温床”。
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无戒德众生的聚集,使得这一区域极易对周遭众生的不善业产生反应,杀业易得助缘,迅速成熟,成为消业的重负之地。
步入现代文明,众生杀业的积累已悄然改变了形式,却未减其量。
主流的杀业来源已转为食物链上的大规模屠宰与堕胎行为,而以土地资源争夺、种族宗教冲突或祭祀名义的杀戮则相对减少,但仍在暗流涌动。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若长年都在积累巨量杀业……灾难,恰如注满的水缸,终有一滴,令其溢出。
当众生的杀业负能量如乌云般积累到临界点时,天地间的平衡被打破,共业成熟,天灾战祸等应时而起——这正是业力法则的无情显现。
杀业所感召的果报形式多样,而其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苦中再造苦因”的方式——就如核爆般,酿成连锁反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苦苦相缠,无有穷尽。
在消业的过程中,旧业消除的同时,新的苦因却在不觉中继续积累。这是因为有众生在为对方消业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为业力的承载者。
最为典型也最为痛苦的方式,莫过于战争中的相互杀戮。
替对方消业的一方,自己背负更多杀业;而被杀者,几乎都带着嗔恨等不善心离世,双方在这血与火的交织中,都积累了更多的恶业。
这种冤冤相报的消业方式,如同以毒攻毒,苦上加苦,仇海无边,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中最悲惨的景象与无奈。
相对而言,通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和疾病来消业,痛苦程度稍轻。因为在这些情境中,受害者往往看不到明确的“加害者”,少了直接的嗔恨对象,也就减少了苦中再造苦因的核爆式连锁反应。
看不见的消业方式多种多样。
有时是业生色法(业力产生的物质现象)导致的身体癌变,这种情况下,患者无从怨恨,甚至还需花费金钱请医者切除病灶。
另外,业的影响也会扭曲了认知与知觉:自杀倾向、吸毒服毒、做出自我伤害的事等。
有时则是外在环境因素引发,如慢性毒害、土壤、水源、空气和食品污染等,受害者往往无法指认具体的加害者。
还有一种更为神秘的消业方式,是由非人引发的——具有大神力的夜叉和天神等非人,能够操控天气,制造看似自然的灾害形式加害人间。人们因看不见真正的施害者,无从生起嗔恨,在不知不觉中消了业。毕竟,没人会对着天空怒吼:我要对天或神报仇什么的。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连佛教国家也会遭遇天灾地震?这疑问本身隐含着一种迷信:佛教国不也在这个地球?不也在六道轮回的范畴中?难道佛教国不食人间烟火,不受因果律拘束?
佛陀从未说学佛修法后就可完全免于苦难。佛教国的运作同样受制于因果律、缘起法与世间的生灭法则。
再者,佛教国有没有杀业?只要有众生有杀业,只要有肉食需求,无论国界宗教皆不能幸免。
简而言之,有五蕴就是一个大苦聚,也是一切恶业蠢蠢欲动,虎视眈眈逮机会出头的大平台。
即便圆满了佛果,有无量功德,具备十力,拥有无上神通,通晓一切本质的佛陀,也需要承受十二个过去恶业成熟的果报。
正如《法句经•127–128》偈所说:「无论在虚空、海洋、山洞或世间何处,皆无可逃避恶业之处;也无处能逃避死亡。」
因此,如果有某上师、大师、活佛声称只要念某大咒、修某大法,做某法会,灌了个顶,就可以消一切灾,除一切痛,解一切难,免一切苦,都是忽悠,多为虚言。
难道这些后代的佛弟子,比佛陀还厉害,能做到佛陀做不到的事?
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一个宗教或神能保证平安,绝对没有。
然而,同样是消业,遭受苦难,佛教国家与非佛教国家的根本差异在于:消业之后的未来趋向——是走向更光明还是更黑暗。
经典中记载许多死于非命的佛弟子,本应堕落恶道,但因临终之时得闻佛法、对三宝起净信,甚至证悟圣道果位,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未来的趋向。
业已消除,但未来是变得更好还是更糟,这正是佛教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所在。
就如同近期在缅甸地震中不幸去世的僧团成员,虽然他们已经严守戒律不杀生,不再造作新的杀业,但依然会遭遇这样的不幸,这都是因为过去世的杀业所导致。然而,他们出家后所积累的戒定慧功德,将如同明灯照亮了他们的来世道路。如果他们还在轮回中,那他们的未来生命品质、智慧、福报都普遍优于常人。
众生共业感召天灾,个体别业决定未来。
然而,佛教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另一个本质差异,还体现在遭遇苦难之后的反应方式——是否在苦中继续造苦因。
有些地区或国家,一旦发生地震、水灾、疫情等灾难,在物资匮乏、秩序崩溃之下,便引发暴动、偷窃、抢劫,甚至因资源争夺或族群矛盾而爆发屠杀,使原本已极惨的灾难局势雪上加霜,苦中加苦,冤冤相报,延续恶业的连锁反应。
而佛教国家,大多数人民深信因果、慎于造业,即便身处苦难之中,也能堪忍克制,互相扶持,尽可能止于苦,不敢贸然作恶——这样的态度与行为,恰恰让灾难止于当下,不再延伸,不再蔓延,不再新造苦因。
在“不能改变痛苦的发生”之际,他们选择了不再制造新的痛苦。
这是“信仰因果”带来的真正力量:不是让我们逃避灾难,而是教我们在灾难中,不再继续播下未来灾难的种子。
这正体现出一个核心差异:佛教国信因果,不再延苦;非佛教国造新苦,延苦。
信仰带来的,不是“免灾的特权”,而是在灾中不乱、不恶、不堕的心力与智慧。
佛陀所教导的业果观与缘起论,正是提醒我们:一切皆因缘所生,业力虽重,但未来仍可转向。
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却能选择不再制造震源——杀业的种子。
面对灾难时,佛弟子更应增长四无量心,忆念无常想,诸行过患想,广修善行,回向众生,并唤起悚惧心:这就是沉沦在轮回的过患。
在日常中远离杀业,护生放生,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业,为世界带来更多安宁的正能量。
一个国家若多有持戒之人,则不善业较少,感召的共业亦趋于轻缓。反之,若人人都杀生、造作恶业,即使科技发达、制度先进,也难逃因果的瀑流。
所以,不要再问:为何佛教国也有灾难?为何学佛后还会遭遇不幸……?只要还在五蕴生灭的世间,就无处是真正安稳之地。唯有证入涅槃,才是真正的究竟安稳之所。
「诸比丘,我跟你们说,诸行是坏灭法,因此应当精进地奋斗到成就。」《长部•大般涅槃经》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一直教诫弟子们不要停留苦海,哪怕只是多逗留一世,佛陀都嫌多,犹如一滴粪便沾身般厌离。
也正如诸佛弟子用生命示现的那般——不是因为信佛就能免于灾难,而是因为信佛,能于灾难中多了可以继续向上的选项,化灾难为亲依止缘,走向最究竟之安稳。
每一场天灾,都是深刻的提醒。
每一次动荡,都是沉重的回响。
愿我们不再问“为什么是我们?”
而是从此发愿:
从我起,止杀;
从我起,护生;
从我起,回向光明,直到安稳的涅槃——在那里,业力的风暴终已平息,苦难的种子彻底焚尽。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与大家分享杀业、消业与灾难的联系:从佛法看天灾人祸背后的因缘。欢迎恭听。☸️
📻地震、风灾、海啸、战争……——为何这些天灾人祸频频降临?
其根本因,是众生的杀业共感召 。
根据业果法则,一切身体的伤痛、疾病及死亡,皆源自过去曾伤害众生和杀生的恶业所结的果。
而从缘起法则的角度来看,虽有因,但仍需诸多助缘的催化才能结果。
在欲界的人道以及更低层次的生存界中,杀业所带来的冲击尤为显著,这里也是不善业极易获得助缘、蓬勃滋生的“温床”。
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无戒德众生的聚集,使得这一区域极易对周遭众生的不善业产生反应,杀业易得助缘,迅速成熟,成为消业的重负之地。
步入现代文明,众生杀业的积累已悄然改变了形式,却未减其量。
主流的杀业来源已转为食物链上的大规模屠宰与堕胎行为,而以土地资源争夺、种族宗教冲突或祭祀名义的杀戮则相对减少,但仍在暗流涌动。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若长年都在积累巨量杀业……灾难,恰如注满的水缸,终有一滴,令其溢出。
当众生的杀业负能量如乌云般积累到临界点时,天地间的平衡被打破,共业成熟,天灾战祸等应时而起——这正是业力法则的无情显现。
杀业所感召的果报形式多样,而其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苦中再造苦因”的方式——就如核爆般,酿成连锁反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苦苦相缠,无有穷尽。
在消业的过程中,旧业消除的同时,新的苦因却在不觉中继续积累。这是因为有众生在为对方消业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为业力的承载者。
最为典型也最为痛苦的方式,莫过于战争中的相互杀戮。
替对方消业的一方,自己背负更多杀业;而被杀者,几乎都带着嗔恨等不善心离世,双方在这血与火的交织中,都积累了更多的恶业。
这种冤冤相报的消业方式,如同以毒攻毒,苦上加苦,仇海无边,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中最悲惨的景象与无奈。
相对而言,通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和疾病来消业,痛苦程度稍轻。因为在这些情境中,受害者往往看不到明确的“加害者”,少了直接的嗔恨对象,也就减少了苦中再造苦因的核爆式连锁反应。
看不见的消业方式多种多样。
有时是业生色法(业力产生的物质现象)导致的身体癌变,这种情况下,患者无从怨恨,甚至还需花费金钱请医者切除病灶。
另外,业的影响也会扭曲了认知与知觉:自杀倾向、吸毒服毒、做出自我伤害的事等。
有时则是外在环境因素引发,如慢性毒害、土壤、水源、空气和食品污染等,受害者往往无法指认具体的加害者。
还有一种更为神秘的消业方式,是由非人引发的——具有大神力的夜叉和天神等非人,能够操控天气,制造看似自然的灾害形式加害人间。人们因看不见真正的施害者,无从生起嗔恨,在不知不觉中消了业。毕竟,没人会对着天空怒吼:我要对天或神报仇什么的。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连佛教国家也会遭遇天灾地震?这疑问本身隐含着一种迷信:佛教国不也在这个地球?不也在六道轮回的范畴中?难道佛教国不食人间烟火,不受因果律拘束?
佛陀从未说学佛修法后就可完全免于苦难。佛教国的运作同样受制于因果律、缘起法与世间的生灭法则。
再者,佛教国有没有杀业?只要有众生有杀业,只要有肉食需求,无论国界宗教皆不能幸免。
简而言之,有五蕴就是一个大苦聚,也是一切恶业蠢蠢欲动,虎视眈眈逮机会出头的大平台。
即便圆满了佛果,有无量功德,具备十力,拥有无上神通,通晓一切本质的佛陀,也需要承受十二个过去恶业成熟的果报。
正如《法句经•127–128》偈所说:「无论在虚空、海洋、山洞或世间何处,皆无可逃避恶业之处;也无处能逃避死亡。」
因此,如果有某上师、大师、活佛声称只要念某大咒、修某大法,做某法会,灌了个顶,就可以消一切灾,除一切痛,解一切难,免一切苦,都是忽悠,多为虚言。
难道这些后代的佛弟子,比佛陀还厉害,能做到佛陀做不到的事?
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一个宗教或神能保证平安,绝对没有。
然而,同样是消业,遭受苦难,佛教国家与非佛教国家的根本差异在于:消业之后的未来趋向——是走向更光明还是更黑暗。
经典中记载许多死于非命的佛弟子,本应堕落恶道,但因临终之时得闻佛法、对三宝起净信,甚至证悟圣道果位,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未来的趋向。
业已消除,但未来是变得更好还是更糟,这正是佛教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所在。
就如同近期在缅甸地震中不幸去世的僧团成员,虽然他们已经严守戒律不杀生,不再造作新的杀业,但依然会遭遇这样的不幸,这都是因为过去世的杀业所导致。然而,他们出家后所积累的戒定慧功德,将如同明灯照亮了他们的来世道路。如果他们还在轮回中,那他们的未来生命品质、智慧、福报都普遍优于常人。
众生共业感召天灾,个体别业决定未来。
然而,佛教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另一个本质差异,还体现在遭遇苦难之后的反应方式——是否在苦中继续造苦因。
有些地区或国家,一旦发生地震、水灾、疫情等灾难,在物资匮乏、秩序崩溃之下,便引发暴动、偷窃、抢劫,甚至因资源争夺或族群矛盾而爆发屠杀,使原本已极惨的灾难局势雪上加霜,苦中加苦,冤冤相报,延续恶业的连锁反应。
而佛教国家,大多数人民深信因果、慎于造业,即便身处苦难之中,也能堪忍克制,互相扶持,尽可能止于苦,不敢贸然作恶——这样的态度与行为,恰恰让灾难止于当下,不再延伸,不再蔓延,不再新造苦因。
在“不能改变痛苦的发生”之际,他们选择了不再制造新的痛苦。
这是“信仰因果”带来的真正力量:不是让我们逃避灾难,而是教我们在灾难中,不再继续播下未来灾难的种子。
这正体现出一个核心差异:佛教国信因果,不再延苦;非佛教国造新苦,延苦。
信仰带来的,不是“免灾的特权”,而是在灾中不乱、不恶、不堕的心力与智慧。
佛陀所教导的业果观与缘起论,正是提醒我们:一切皆因缘所生,业力虽重,但未来仍可转向。
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却能选择不再制造震源——杀业的种子。
面对灾难时,佛弟子更应增长四无量心,忆念无常想,诸行过患想,广修善行,回向众生,并唤起悚惧心:这就是沉沦在轮回的过患。
在日常中远离杀业,护生放生,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业,为世界带来更多安宁的正能量。
一个国家若多有持戒之人,则不善业较少,感召的共业亦趋于轻缓。反之,若人人都杀生、造作恶业,即使科技发达、制度先进,也难逃因果的瀑流。
所以,不要再问:为何佛教国也有灾难?为何学佛后还会遭遇不幸……?只要还在五蕴生灭的世间,就无处是真正安稳之地。唯有证入涅槃,才是真正的究竟安稳之所。
「诸比丘,我跟你们说,诸行是坏灭法,因此应当精进地奋斗到成就。」《长部•大般涅槃经》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一直教诫弟子们不要停留苦海,哪怕只是多逗留一世,佛陀都嫌多,犹如一滴粪便沾身般厌离。
也正如诸佛弟子用生命示现的那般——不是因为信佛就能免于灾难,而是因为信佛,能于灾难中多了可以继续向上的选项,化灾难为亲依止缘,走向最究竟之安稳。
每一场天灾,都是深刻的提醒。
每一次动荡,都是沉重的回响。
愿我们不再问“为什么是我们?”
而是从此发愿:
从我起,止杀;
从我起,护生;
从我起,回向光明,直到安稳的涅槃——在那里,业力的风暴终已平息,苦难的种子彻底焚尽。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与大家分享杀业、消业与灾难的联系:从佛法看天灾人祸背后的因缘。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