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一夔已足


Listen Later

一夔已足

【释义】夔:兽名。本文为一人名。只要一个有才干的人,就能办好这件事,不必要很多的人。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晚上像月亮;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认为是不祥之物。

        后来,这只怪兽终于被勇士们擒住,并献给了黄帝。黄帝立即便把它杀死,并用它的皮制成一只很大的鼓。由于这只鼓很大,它的声音可以传到500里外。

  到了唐尧时代,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磬。磬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据说夔一击磬,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他感到音乐的作用很大,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任用了夔,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够了。”

        果然,夔很尽职,通过音乐把中原的文化传播到了四方。

        在春秋后期的鲁国,不少人把在舜统治天下时期担任乐官的夔,与黄帝时代的怪兽夔混为一谈,认为这位乐官只有一只脚。鲁哀公对此搞不清楚,特地去问孔子:“我听说乐官夔只有一只脚,是这样的吗?”

        孔子摇着头回答说:“一只脚的夔是有的,那是黄帝时代捕获的一只怪兽。乐官夔是人,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呢?舜曾经说过‘夔者一而足’,但这话的意思是说,精通音律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非是说他只长一只脚。”

        人们都认为,孔子的解释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会,“夔一足”的说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足”。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明确而为“一夔已足”这句成语。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成语典故By 霓为衣兮007

  • 1
  • 1
  • 1
  • 1
  • 1

1

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成语典故

View all
【五月耳语】睡前故事 经典童话大全 by 五月耳语

【五月耳语】睡前故事 经典童话大全

27 Listeners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by FionaYih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0 Listeners

中国成语故事|每天1个国学经典 by 珠穆朗玛静读

中国成语故事|每天1个国学经典

0 Listeners

晚安成语 | 每天一个成语小故事 by 哈苜瞳

晚安成语 | 每天一个成语小故事

0 Listeners

小学生必学|中华成语故事 by 小豆芽的爸爸

小学生必学|中华成语故事

0 Listeners

成语妙妙屋 | 一听就会写作文的成语故事 by 菡声嫣语讲故事

成语妙妙屋 | 一听就会写作文的成语故事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