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引言】
《艺术道场》第7期,我们继续对话灵性艺术家光吉。如果你还没有听过光吉访谈的上期,建议先去听一下。因为这次访谈一共录制了3个小时,很多内容都有上下文关联,如果跳过上期直接听这期,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在本期中,光吉分享了他在艺术疗愈领域里的创业探索,讨论了现代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局限,讲述了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和计划,AI对于人类日常陪伴和艺术创作的价值探索,还讨论了当代年轻人的养老困境,最后,光吉分享了几件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
我在做这次访谈的时候,有种非常强烈的剥洋葱一般的感受。这其实是光吉对自己个人成长和艺术创作的整理和总结,我们也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在这两期节目中,像照镜子一样,找到和照见自己的某些部分。绘画即疗愈。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有可能是发现内在问题和找到解药的一把钥匙,更有可能,你还一不小心打开了那个被上天赋予的资源包。那么,就请跟随光吉的脚步,走进这场“艺术内观”的探索……
【嘉宾简介】
光吉,都会野生行者,艺术创作者,艺术疗愈师,诗人,一名探索身心灵成长及自我疗愈的独立艺术家。在大学读书期间,受到某种“愿力”的牵引进入艺术行业工作,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探索艺术表达及哲学思考的大门。他将都市流浪与灵性探索的感悟投注到作品中,企图达到自我治愈。作品中的形象多闭目沉思,内观可以“看到更多”并感悟实相,内观者可以此达到源头层面的“圆满状态”,他主张通过艺术表达唤起“当下的寂静”。同时,作品尽量多地保留了创作行为的自发性、原始性和直觉性。
随着作品成熟、理念明晰,他整合创作中达到自我治愈的实践结果,于2023年春在线下开展了艺术疗愈工作坊——“艺术疗愈休养所”。正如荣格所说:“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他期望更多人可以向内探索真切感受,体会到艺术表达的治愈力量。
【重要观点】
l 光吉通过《释放内在的小孩》这本书进入了艺术疗愈的世界。最开始单纯想通过艺术疗愈来了解自己,后来发现行之有效,就想把这套方法用在更多人身上。于是创办了“艺术疗愈休养所”,开启了艺术疗愈的创业探索。
l 和其他艺术疗愈课程不同的是,光吉的艺术疗愈课程并不依赖主理人自己给学员解读图像,而是让每个学员都参与到解读陌生人绘画的图像的过程中。这里有个前提,是他坚信每个人都有“他心通”,都可以通过抽象符号读出本质——具体的事件和情感。只是多数人的艺术表达和艺术欣赏能力被后天的教化给封印了。(其中包含语言,语言的发明限定了人类的认知和表达。)
l 艺术疗愈里有个“投射”的概念。就像照镜子的时候,是看不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每个人在看出别人心中的问题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心里的问题。在给别人鼓励和善意的时候,也是在治愈着自己。
l 艺术疗愈的核心点在于主理人要营造一个非常安全舒适的场域,并且引导学员主动开启艺术表达的开关和阅读图像的开关,然后整个场子就能自己运转起来了,不需要主理人承担额外的输出压力。
l 荣格说,所有心理疾病都来自于冲突。当代年轻人比老一辈焦虑、痛苦得多的多。原因是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东西。于是产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欲望,每天脑子里转的都是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情。当你发现终其一生,连别人的起点都无法够得到时候,便产生了无尽的痛苦。而治疗心理疾病的唯一途径,就是直面冲突,并且用更积极的方式化解冲突。
l 现代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还存在很大局限,甚至很粗暴,其昂贵的费用也让普通人望尘莫及。而各种专业的疗愈则能成为心理咨询的一个补充,在压力、焦虑还未发展到心理疾病时,就可以以一种很轻的方式来做早期疏导。
l 相较于其他更抓眼球的艺术形式,架上绘画有着独特的、无法被替代的魅力。艺术家长时间的绘画创作,更像往画布中倾注精神能量与灵魂碎片,某种意义上可以类比为高僧的“开光”行为——把高浓度的愿力封存在某个物体里,让这个寻常物品承载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l 不去考虑养老问题,不必为还没发生的未来焦虑。因为根本考虑不明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无论大家处在什么样的时间状态下,你以什么样的财力,以什么样的健康状态思考这个问题,其本身都会产生巨大的焦虑。因为没有人会对你自己的未来保底,哪怕你自己。那就在自己当下还可以有自由的身体和相对自由的时间,以及一些基础的条件的时候,尽情地去体验生活,去做一些滋养自己的事情。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比这种未雨绸缪的焦虑式的生活要更加充实,走得更稳一些。
l 《天地灵》是对光吉而言意义重大的一幅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抛去了形象的表达的创作,也是一种在混乱和无序里面的一种生命力的表现。《Brain Melody》表达的是在无数个平行时空中的自己都像是一束被丢弃的假花,无人问津,但又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在《Brain Exhibition》系列中,光吉构建了一个“大脑展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绪都比拟成展览中的一件作品。《Death Candel》则是对死亡和伤痛的感知记录。
l 光吉不仅仅在用绘画去表达,更是在绘画中,不断追问和探索着爱、恨、伤痛、生命与死亡的主题。他相信他的画儿,会逐渐将答案告诉给他。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
【引言】
《艺术道场》第7期,我们继续对话灵性艺术家光吉。如果你还没有听过光吉访谈的上期,建议先去听一下。因为这次访谈一共录制了3个小时,很多内容都有上下文关联,如果跳过上期直接听这期,可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在本期中,光吉分享了他在艺术疗愈领域里的创业探索,讨论了现代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局限,讲述了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和计划,AI对于人类日常陪伴和艺术创作的价值探索,还讨论了当代年轻人的养老困境,最后,光吉分享了几件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
我在做这次访谈的时候,有种非常强烈的剥洋葱一般的感受。这其实是光吉对自己个人成长和艺术创作的整理和总结,我们也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在这两期节目中,像照镜子一样,找到和照见自己的某些部分。绘画即疗愈。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有可能是发现内在问题和找到解药的一把钥匙,更有可能,你还一不小心打开了那个被上天赋予的资源包。那么,就请跟随光吉的脚步,走进这场“艺术内观”的探索……
【嘉宾简介】
光吉,都会野生行者,艺术创作者,艺术疗愈师,诗人,一名探索身心灵成长及自我疗愈的独立艺术家。在大学读书期间,受到某种“愿力”的牵引进入艺术行业工作,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探索艺术表达及哲学思考的大门。他将都市流浪与灵性探索的感悟投注到作品中,企图达到自我治愈。作品中的形象多闭目沉思,内观可以“看到更多”并感悟实相,内观者可以此达到源头层面的“圆满状态”,他主张通过艺术表达唤起“当下的寂静”。同时,作品尽量多地保留了创作行为的自发性、原始性和直觉性。
随着作品成熟、理念明晰,他整合创作中达到自我治愈的实践结果,于2023年春在线下开展了艺术疗愈工作坊——“艺术疗愈休养所”。正如荣格所说:“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他期望更多人可以向内探索真切感受,体会到艺术表达的治愈力量。
【重要观点】
l 光吉通过《释放内在的小孩》这本书进入了艺术疗愈的世界。最开始单纯想通过艺术疗愈来了解自己,后来发现行之有效,就想把这套方法用在更多人身上。于是创办了“艺术疗愈休养所”,开启了艺术疗愈的创业探索。
l 和其他艺术疗愈课程不同的是,光吉的艺术疗愈课程并不依赖主理人自己给学员解读图像,而是让每个学员都参与到解读陌生人绘画的图像的过程中。这里有个前提,是他坚信每个人都有“他心通”,都可以通过抽象符号读出本质——具体的事件和情感。只是多数人的艺术表达和艺术欣赏能力被后天的教化给封印了。(其中包含语言,语言的发明限定了人类的认知和表达。)
l 艺术疗愈里有个“投射”的概念。就像照镜子的时候,是看不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每个人在看出别人心中的问题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心里的问题。在给别人鼓励和善意的时候,也是在治愈着自己。
l 艺术疗愈的核心点在于主理人要营造一个非常安全舒适的场域,并且引导学员主动开启艺术表达的开关和阅读图像的开关,然后整个场子就能自己运转起来了,不需要主理人承担额外的输出压力。
l 荣格说,所有心理疾病都来自于冲突。当代年轻人比老一辈焦虑、痛苦得多的多。原因是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东西。于是产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欲望,每天脑子里转的都是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情。当你发现终其一生,连别人的起点都无法够得到时候,便产生了无尽的痛苦。而治疗心理疾病的唯一途径,就是直面冲突,并且用更积极的方式化解冲突。
l 现代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还存在很大局限,甚至很粗暴,其昂贵的费用也让普通人望尘莫及。而各种专业的疗愈则能成为心理咨询的一个补充,在压力、焦虑还未发展到心理疾病时,就可以以一种很轻的方式来做早期疏导。
l 相较于其他更抓眼球的艺术形式,架上绘画有着独特的、无法被替代的魅力。艺术家长时间的绘画创作,更像往画布中倾注精神能量与灵魂碎片,某种意义上可以类比为高僧的“开光”行为——把高浓度的愿力封存在某个物体里,让这个寻常物品承载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l 不去考虑养老问题,不必为还没发生的未来焦虑。因为根本考虑不明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无论大家处在什么样的时间状态下,你以什么样的财力,以什么样的健康状态思考这个问题,其本身都会产生巨大的焦虑。因为没有人会对你自己的未来保底,哪怕你自己。那就在自己当下还可以有自由的身体和相对自由的时间,以及一些基础的条件的时候,尽情地去体验生活,去做一些滋养自己的事情。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比这种未雨绸缪的焦虑式的生活要更加充实,走得更稳一些。
l 《天地灵》是对光吉而言意义重大的一幅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抛去了形象的表达的创作,也是一种在混乱和无序里面的一种生命力的表现。《Brain Melody》表达的是在无数个平行时空中的自己都像是一束被丢弃的假花,无人问津,但又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在《Brain Exhibition》系列中,光吉构建了一个“大脑展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绪都比拟成展览中的一件作品。《Death Candel》则是对死亡和伤痛的感知记录。
l 光吉不仅仅在用绘画去表达,更是在绘画中,不断追问和探索着爱、恨、伤痛、生命与死亡的主题。他相信他的画儿,会逐渐将答案告诉给他。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