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节目下方留言,写出你对西门子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感悟或对西门子未来的展望。留下高质量留言的用户将获得精美大礼哦!
本次留言有奖活动持续至2018年12月28日。
活动解释权归西门子中国所有。
中国的改革开放被称为“二战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四十年来,中国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携手合作,再到融入中国社会,西门子始终与中国相迎相伴。
1978年,西门子在上海举行“电子和电气技术展览会”
1982年10月,几个中国人和德国人在长安街上民族饭店东侧翼楼的六层租下几间客房,他们撤掉床铺和沙发,搬进办公桌椅和文件柜。就这样,西门子北京代表处在10月15日成立了。狭小的房间勉强摆下四张办公桌就已经十分拥挤。北京代表处老员工王崇山讲述了他的记忆:
“1980年代初,西门子在中国的业务刚刚开展,北京办事处就设在民族饭店里,当时我们都是在租用的客房里面办公,每个房间里摆两张到三张办公桌。有意思的是,由于没有地方摆放文件,我们所有的澡盆里面都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
1982年,西门子在北京民族饭店租用的房间里设立了北京代表处
很快,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队伍从最初的六七个人发展到1985年的40多人,民族饭店的客房再也坐不下了。这一年,北京代表处搬到了建国门的国际大厦,1991年最终落脚北京东北部的望京大院。据王崇山回忆,“那时大家都非常兴奋,也很骄傲,因为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
2008年,西门子中心(北京)正式落成。当年西门子投资1亿欧元建成的30层高楼在今天已经成为望京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能为3000多名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而且采用最先进的楼宇科技,比同等规模建筑能耗降低28%。
西门子中心(北京)
可以说,西门子所经历和参与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们续写在中国跨世纪情缘的四十年,是以技术驱动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中国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四十年。
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开展合作的备忘录。
1985年,西门子和中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全面合作的备忘录,成为第一家应邀与中国进行如此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老员工刘长华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历史性突破,仍然十分兴奋: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国希望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西门子是在工业、交通、能源等众多领域具有全方位技术实力的企业。所以我们得以抢占先机。并且中国的领导人很欣赏西门子的文化、历史,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专注。”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 “合作”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2017年,西门子与发改委在既有框架下进一步签署了在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与此同时,西门子所经历和参与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与中国的伙伴一起不断探索未知、矢志创新的四十年,是为构建现代中国倾心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四十年。
1978年12月,在打下第一根桩基后不久,承载着中国钢铁工业振兴希望的宝山钢铁厂便开始与我们合作。中德两家传奇企业的跨世纪友谊由此展开。就在2016年,两家企业再次达成合作,共同践行“工业4.0”,推动智能制造。今天,我们已助力来自数十个行业的数百家中国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2017年,西门子“伙伴之约”的活动现场,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磊这样评价西门子:
“宝钢和西门子的合作由来已久,在宝钢建设初期,西门子就给宝钢很多的支持。所以我们在宝钢现场都可以看到很多西门子给我们提供的设备。这么多年来,随着两个公司各自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间一直在携手共进。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合资公司,也成立了20多周年了,这个合资公司也成长发展的非常好。2016年,两国的总理见签了西门子和宝武集团下一步的智慧制造的战略合作协议。现在双方的工作层面,包括领导层面都信心满满,在各个层面开展工作,坚信未来我们会在智慧制造这个大方向上面会做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这样的精诚合作还有很多很多!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宗庆后也高度评价了西门子:
娃哈哈创始人,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
“这次我们与西门子合作,把54000瓶一小时的(水汽)生产线从自动化改成智能化,这在行业当中都是首次案例。我们与西门子在未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合作,我们今后的合作前景还是很好的。”
西门子老员工王崇山说:“我觉得非常骄傲,能在这么一个大公司里工作。西门子在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很大的成就应该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西门子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本人能够投身于这个发展过程,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感到非常骄傲和欣慰。”
我们的老员工鲍敏说:“感谢西门子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使我认识了不少客户。开始我们是客户关系,后来变成朋友关系,最后变成了西门子的忠诚的粉丝。我要为西门子奋斗终身。”
凡是过往,皆为序曲。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个更辉煌的40年!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望了我们在中国的下一个40年:
“I’m very sure we can, and we will have another successful 40 years in China! For Siemens,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a growth engine, an unparalleled R&D base, a talent pool, and a pilla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iemens. ”
我非常确信,我们能够,也一定会在中国拥有下一个成功的40年!对西门子而言,中国将继续成为我们的增长引擎,独一无二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宝库,也是我们打造下一代西门子的支柱。
2018年,西门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节目下方留言,写出你对西门子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感悟或对西门子未来的展望。留下高质量留言的用户将获得精美大礼哦!
本次留言有奖活动持续至2018年12月28日。
活动解释权归西门子中国所有。
中国的改革开放被称为“二战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四十年来,中国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携手合作,再到融入中国社会,西门子始终与中国相迎相伴。
1978年,西门子在上海举行“电子和电气技术展览会”
1982年10月,几个中国人和德国人在长安街上民族饭店东侧翼楼的六层租下几间客房,他们撤掉床铺和沙发,搬进办公桌椅和文件柜。就这样,西门子北京代表处在10月15日成立了。狭小的房间勉强摆下四张办公桌就已经十分拥挤。北京代表处老员工王崇山讲述了他的记忆:
“1980年代初,西门子在中国的业务刚刚开展,北京办事处就设在民族饭店里,当时我们都是在租用的客房里面办公,每个房间里摆两张到三张办公桌。有意思的是,由于没有地方摆放文件,我们所有的澡盆里面都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
1982年,西门子在北京民族饭店租用的房间里设立了北京代表处
很快,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队伍从最初的六七个人发展到1985年的40多人,民族饭店的客房再也坐不下了。这一年,北京代表处搬到了建国门的国际大厦,1991年最终落脚北京东北部的望京大院。据王崇山回忆,“那时大家都非常兴奋,也很骄傲,因为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
2008年,西门子中心(北京)正式落成。当年西门子投资1亿欧元建成的30层高楼在今天已经成为望京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能为3000多名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而且采用最先进的楼宇科技,比同等规模建筑能耗降低28%。
西门子中心(北京)
可以说,西门子所经历和参与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们续写在中国跨世纪情缘的四十年,是以技术驱动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中国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四十年。
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开展合作的备忘录。
1985年,西门子和中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全面合作的备忘录,成为第一家应邀与中国进行如此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老员工刘长华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历史性突破,仍然十分兴奋: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国希望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西门子是在工业、交通、能源等众多领域具有全方位技术实力的企业。所以我们得以抢占先机。并且中国的领导人很欣赏西门子的文化、历史,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专注。”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 “合作”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2017年,西门子与发改委在既有框架下进一步签署了在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与此同时,西门子所经历和参与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与中国的伙伴一起不断探索未知、矢志创新的四十年,是为构建现代中国倾心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四十年。
1978年12月,在打下第一根桩基后不久,承载着中国钢铁工业振兴希望的宝山钢铁厂便开始与我们合作。中德两家传奇企业的跨世纪友谊由此展开。就在2016年,两家企业再次达成合作,共同践行“工业4.0”,推动智能制造。今天,我们已助力来自数十个行业的数百家中国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2017年,西门子“伙伴之约”的活动现场,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磊这样评价西门子:
“宝钢和西门子的合作由来已久,在宝钢建设初期,西门子就给宝钢很多的支持。所以我们在宝钢现场都可以看到很多西门子给我们提供的设备。这么多年来,随着两个公司各自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间一直在携手共进。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合资公司,也成立了20多周年了,这个合资公司也成长发展的非常好。2016年,两国的总理见签了西门子和宝武集团下一步的智慧制造的战略合作协议。现在双方的工作层面,包括领导层面都信心满满,在各个层面开展工作,坚信未来我们会在智慧制造这个大方向上面会做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这样的精诚合作还有很多很多!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宗庆后也高度评价了西门子:
娃哈哈创始人,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
“这次我们与西门子合作,把54000瓶一小时的(水汽)生产线从自动化改成智能化,这在行业当中都是首次案例。我们与西门子在未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合作,我们今后的合作前景还是很好的。”
西门子老员工王崇山说:“我觉得非常骄傲,能在这么一个大公司里工作。西门子在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很大的成就应该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西门子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本人能够投身于这个发展过程,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感到非常骄傲和欣慰。”
我们的老员工鲍敏说:“感谢西门子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使我认识了不少客户。开始我们是客户关系,后来变成朋友关系,最后变成了西门子的忠诚的粉丝。我要为西门子奋斗终身。”
凡是过往,皆为序曲。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个更辉煌的40年!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望了我们在中国的下一个40年:
“I’m very sure we can, and we will have another successful 40 years in China! For Siemens,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a growth engine, an unparalleled R&D base, a talent pool, and a pilla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iemens. ”
我非常确信,我们能够,也一定会在中国拥有下一个成功的40年!对西门子而言,中国将继续成为我们的增长引擎,独一无二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宝库,也是我们打造下一代西门子的支柱。
2018年,西门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7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