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安人

余华以一部《活着》,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


Listen Later

这里是「硬读安人」的第3期节目,这期节目我们分享的书籍是余华老师的《活着》,这本书中分别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聆听者身份的“我”,一个是向聆听者讲述自己的“我”。

余华老师曾在公开课中说过,当时他写《活着》的初稿时,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直到后面实在进行不下去了,才意识到“需要让福贵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这种转变就像纳博科夫在写《洛丽塔》的过程中,也是在后来才把第三人称转换成了第一人称。


像我们上学时看的《孔乙己》,也是采用这种第一人称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前不懂自己究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后来有段时间大概整理了下,发现基本能耐心看完的书都是采用这种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


小说主人公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公子哥,年轻时吃喝嫖赌,败光了两百多亩家业,气死父亲。后在母亲生病时,他进城请郎中却被国民党大兵抓去当壮丁,历经战争磨难。等他两年后回到家,母亲已病死,女儿凤霞也因发烧成了聋哑人。

福贵一家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遭受苦难。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被过量抽血而死;女儿凤霞与忠厚老实的二喜结婚后,却因难产大出血离世;妻子家珍长期劳累身患软骨病,最终也离他而去;女婿二喜在工地出事故被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因饥饿吃多了豆子被噎死。

亲人相继离世,只剩下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给老牛取名 “福贵”,继续在田间耕种,在苦难中顽强地活着.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硬读安人By 硬读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