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说史
每天十分钟听懂中国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031.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相逢?
睡梦长来睡梦长,孟良张飞比刀枪,
岑(cén)鹏马武战吕布,多亏罗成那杆枪,
开黑店的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的孙二娘,
大破天门阵是刘金锭,穆桂英报后下南堂,
孙大圣又把炊饼卖,大闹天宫是武大郎。
今儿啊,用了一首歪诗做了定场诗,也是想缓解一下这种悲壮的历史气氛,几家欢喜是几家愁啊,顺帝这边自然是不用说了,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疯了似的就跑回了上都,头都不敢回,朱元璋这边呢,也是晃晃悠悠,风风光光的坐上了大明殿中的那个让人渴望的椅子。
这两边咱们呐也先放着不提,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单说一个人,王保保。
我们上期讲到,元朝啊,自顺帝跑出大都后,就标志着蒙古人在中国统治的终结。日后再提及这个流亡政权,就只能称其为“北元”了或者“鞑靼”。
元朝虽亡国,但并没有灭种。
顺帝从大都出逃后,一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用了近二十天功夫逃到上都。
但此时的上都宫阙府衙先前曾遭红巾军一部劫掠焚烧,根本不像个都城,到处残垣断壁,四处瓦砾。那么见此情景,顺帝一行人心凉了大半,本想再远窜和林,但是不久就听说明军并未有大部队来追,老朱其实这个时候就没想过要追他,老朱自己状况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好,这一路北伐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当务之急是修整和正式登基北京,所以顺帝诸人方敢喘口大气。
元朝虽败,当时的残余势力仍旧很让元顺帝觉得有重回大都的希望:比如说辽阳还有十万兵,云南仍旧在蒙古宗王手中掌握,王保保有大军三十万在山西,李思齐、张思道也有数万兵在陕西,加上各地杂七杂八的零散武装以及集民自保的所谓“义军”啊,全部军队人数加起来也有大几十万那么多,也像模像样的。
只是可惜的是,由于从前当众砍杀了宗室阳翟王,所以顺帝也清楚那老哥几个早就看不管自己了,自己就也对西北诸藩的“亲戚”们不抱幻想,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夺回元朝政治统治的象征地元大都。
其实,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应那么匆匆逃跑,对吧,大都那就像你想的那么好打?
那么朱元璋是位懂谋略的帝王,他深知山西的王保保不除,元朝仍旧有死灰复燃之日。
于是,他下令徐达、常遇春两人即刻统军去平山西,同时又增派汤和等人提军赴援。那明军这一路甭说了,贼顺,接连拿下了泽、潞两州(晋城和长治),准备合围太原,王保保就在太原啊。
王保保在元顺帝的死催下正往大都方向赶,听说明军正要倾其老巢,他立刻回军,开玩笑,人家已经盯上我了,啥也别想,快溜快溜,大哥,对不住您嘞,我先癫儿了。
结果,王保保走到半路,明军就已经拿下太原。
双方对垒,王保保反从守城变成了攻城,他手里此时有没有重型攻城部队,所以无奈之下,他决定速战速决,这样拖延下去自己肯定活不下去,于是王保保挑选数万精兵,准备拼死一决。
结果,徐达和常遇春早就想到你会这么干了,他们设计,策反了王保保部将“豁鼻马”(估计是绰号),连夜劫营。元军刹时惊溃,王保保惊慌中跳上一匹马就跑,狼狈得脚上只穿一只靴子。由此,数万劲骑,王保保带走的只有十八骑,余众不是被杀,就是投降明军。
到此为止,王保保大势已去,顺帝陛下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之后也就基本没希望夺回大都了。
王保保先逃至大同找自己的弟弟,惊魂未定,接着一想还是不安全,又带着弟弟驰往甘肃。
由此,山西全境都被明军拿下。
明军一鼓作气,稍事休整后又开拔,准备克复陕西。元顺帝思念大都心切,命右丞相也速率数万骑兵经通州攻大都。
当时通州由明将曹良臣驻守,守兵啊不满千人,他只得使疑兵之计,在白天夜里轮流不断让人摇旗呐喊击鼓不绝。
也速以为明军人多,下了一跳,马上率兵退走,就此失去了进攻大都的最好机会。
那么朱元璋在得知顺帝用意后,急遣大将常遇春率所部从凤翔急行军驰援大都(好这个时候明朝已将大都改称“北平”,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节目中就叫它北平),在优势兵力下,明军就没有打不赢的时候,接连攻克会州(今辽宁平泉)、大宁州(今辽宁朝阳)。
其实顺帝这么干把老朱给气的,丫的,我没想现在就干你啊,我都安安全全的放你走了,你这时候回来打我?那得嘞,咱哥俩试试,谁手腕子硬。
那么再说顺帝陛下这边,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大都影都不见,现在顺帝连上都也呆不住了,只得逃往应昌。
常遇春的明军势锐,一举攻克上都,斩首数万,降敌都一万有余,得辎重、牲畜、粮草无数。
陕西方面,徐达一军直下奉元(今西安),元将张思道未战即逃,李思齐虽有十万大军,也不敢做像样的抵抗,西奔临洮,这就到甘肃了,为啥我这么熟呢?因为我妈老家在临洮。
其实啊,这个时候徐达军内部对于接着往哪打是有异议的,但是徐达呢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定要先拿关中元将中最硬的李思齐开刀,直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
也是由于事先做过不少“思想工作”,李思齐没办法向明军投降,附近元军残部皆望风降服。
张思道从奉元逃跑后,向宁夏方向逃跑,留下了弟弟张良臣和姚晖等人守庆阳。
到了宁夏,穷蹙(cù)势孤的张思道走投无路,只得向王保保“报到”了。哎嗨,这大哥又出来了,王保保这个气啊,张口大骂从前你这个王八蛋与我争关中的勇气哪里去了,马上把他押入囚牢关了起来,他也好意思骂别人,你不也是十八个人逃跑的么?难不成是战略性的后撤?
再说庆阳方面,张思道之弟张良臣诈降,放你进来然后给明军一锅端了,这是大元灭亡后,这个流亡政府最大的胜利了。
结果使明军受降部队损失惨重。徐达闻讯大怒,徐达是谁啊,大明王朝第一帅,常遇春和蓝玉在他面前都是小字辈儿的,怎么就轮到你张良臣欺负了?
于是徐达马上指挥四路大军围攻庆阳。
元廷呢也派出数道兵增援,皆被围城明军打败溃逃而去。坚守数日,庆阳城中粮尽,守将之一的姚晖向明军投降,张良臣等人跳井未死,被明军捞出后皆剐切于军营之前。
这个短暂的胜利最后也落得个回光返照的下场。
王保保得知庆阳失陷后,便集兵猛攻兰州。猛攻数日,难克坚城。愤懑之下,王保保率元军在兰州附近大掠泄愤。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明朝大将徐达来得快,在定西车道峪与王保保狭路相逢。
元、明两军中间隔一条深沟,树栅其间,作持久相斗状。明军粮多兵壮,有持久战的本钱;王保保元军情怯粮少,还没开打就自己先慌了心神。
徐达用的是心理战,他命令明军昼夜不停发动假攻击,使元军不得片刻的休息。闹腾了两天,明军忽然闭营假装休整,筋疲力尽的元军谢天谢地,终于有机会吃块军粮想歇一觉。
殊不料,大半夜间,明军全军发动攻击,又累又乏的元军根本不敌,近十万将卒被生擒,王保保仅与妻儿数人北走黄河,“得流木以渡,遂奔和林”,纯粹的智商碾压。
这次,不仅王保保本人狼狈到家,基本上也把北元最大一份家底给赔光了。
应昌方面,城池完整,但仍旧面临老问题,书中记载是八个字:粮草不足,难以拒守。
王保保等人一直上书顺帝让他离开这一危险地带去和林,但这半老头子仍旧想回大都,希望元军会创造“奇迹”。
但是奇迹未看到,痢疾却先到。早已被“大喜乐”淘虚了身子骨的元顺帝又贪嘴,多吃了些不干净的牛羊肉,忽染痢疾。缺医少药加上抵抗力过弱,五十一岁的顺帝活活泄死。
大元最后一代帝王,也死得是如此不堪。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秋野。
秋野·说史
每天十分钟听懂中国史,大家好我是秋野。
031.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相逢?
睡梦长来睡梦长,孟良张飞比刀枪,
岑(cén)鹏马武战吕布,多亏罗成那杆枪,
开黑店的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的孙二娘,
大破天门阵是刘金锭,穆桂英报后下南堂,
孙大圣又把炊饼卖,大闹天宫是武大郎。
今儿啊,用了一首歪诗做了定场诗,也是想缓解一下这种悲壮的历史气氛,几家欢喜是几家愁啊,顺帝这边自然是不用说了,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疯了似的就跑回了上都,头都不敢回,朱元璋这边呢,也是晃晃悠悠,风风光光的坐上了大明殿中的那个让人渴望的椅子。
这两边咱们呐也先放着不提,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单说一个人,王保保。
我们上期讲到,元朝啊,自顺帝跑出大都后,就标志着蒙古人在中国统治的终结。日后再提及这个流亡政权,就只能称其为“北元”了或者“鞑靼”。
元朝虽亡国,但并没有灭种。
顺帝从大都出逃后,一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用了近二十天功夫逃到上都。
但此时的上都宫阙府衙先前曾遭红巾军一部劫掠焚烧,根本不像个都城,到处残垣断壁,四处瓦砾。那么见此情景,顺帝一行人心凉了大半,本想再远窜和林,但是不久就听说明军并未有大部队来追,老朱其实这个时候就没想过要追他,老朱自己状况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好,这一路北伐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当务之急是修整和正式登基北京,所以顺帝诸人方敢喘口大气。
元朝虽败,当时的残余势力仍旧很让元顺帝觉得有重回大都的希望:比如说辽阳还有十万兵,云南仍旧在蒙古宗王手中掌握,王保保有大军三十万在山西,李思齐、张思道也有数万兵在陕西,加上各地杂七杂八的零散武装以及集民自保的所谓“义军”啊,全部军队人数加起来也有大几十万那么多,也像模像样的。
只是可惜的是,由于从前当众砍杀了宗室阳翟王,所以顺帝也清楚那老哥几个早就看不管自己了,自己就也对西北诸藩的“亲戚”们不抱幻想,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夺回元朝政治统治的象征地元大都。
其实,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应那么匆匆逃跑,对吧,大都那就像你想的那么好打?
那么朱元璋是位懂谋略的帝王,他深知山西的王保保不除,元朝仍旧有死灰复燃之日。
于是,他下令徐达、常遇春两人即刻统军去平山西,同时又增派汤和等人提军赴援。那明军这一路甭说了,贼顺,接连拿下了泽、潞两州(晋城和长治),准备合围太原,王保保就在太原啊。
王保保在元顺帝的死催下正往大都方向赶,听说明军正要倾其老巢,他立刻回军,开玩笑,人家已经盯上我了,啥也别想,快溜快溜,大哥,对不住您嘞,我先癫儿了。
结果,王保保走到半路,明军就已经拿下太原。
双方对垒,王保保反从守城变成了攻城,他手里此时有没有重型攻城部队,所以无奈之下,他决定速战速决,这样拖延下去自己肯定活不下去,于是王保保挑选数万精兵,准备拼死一决。
结果,徐达和常遇春早就想到你会这么干了,他们设计,策反了王保保部将“豁鼻马”(估计是绰号),连夜劫营。元军刹时惊溃,王保保惊慌中跳上一匹马就跑,狼狈得脚上只穿一只靴子。由此,数万劲骑,王保保带走的只有十八骑,余众不是被杀,就是投降明军。
到此为止,王保保大势已去,顺帝陛下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之后也就基本没希望夺回大都了。
王保保先逃至大同找自己的弟弟,惊魂未定,接着一想还是不安全,又带着弟弟驰往甘肃。
由此,山西全境都被明军拿下。
明军一鼓作气,稍事休整后又开拔,准备克复陕西。元顺帝思念大都心切,命右丞相也速率数万骑兵经通州攻大都。
当时通州由明将曹良臣驻守,守兵啊不满千人,他只得使疑兵之计,在白天夜里轮流不断让人摇旗呐喊击鼓不绝。
也速以为明军人多,下了一跳,马上率兵退走,就此失去了进攻大都的最好机会。
那么朱元璋在得知顺帝用意后,急遣大将常遇春率所部从凤翔急行军驰援大都(好这个时候明朝已将大都改称“北平”,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节目中就叫它北平),在优势兵力下,明军就没有打不赢的时候,接连攻克会州(今辽宁平泉)、大宁州(今辽宁朝阳)。
其实顺帝这么干把老朱给气的,丫的,我没想现在就干你啊,我都安安全全的放你走了,你这时候回来打我?那得嘞,咱哥俩试试,谁手腕子硬。
那么再说顺帝陛下这边,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大都影都不见,现在顺帝连上都也呆不住了,只得逃往应昌。
常遇春的明军势锐,一举攻克上都,斩首数万,降敌都一万有余,得辎重、牲畜、粮草无数。
陕西方面,徐达一军直下奉元(今西安),元将张思道未战即逃,李思齐虽有十万大军,也不敢做像样的抵抗,西奔临洮,这就到甘肃了,为啥我这么熟呢?因为我妈老家在临洮。
其实啊,这个时候徐达军内部对于接着往哪打是有异议的,但是徐达呢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定要先拿关中元将中最硬的李思齐开刀,直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兰州。
也是由于事先做过不少“思想工作”,李思齐没办法向明军投降,附近元军残部皆望风降服。
张思道从奉元逃跑后,向宁夏方向逃跑,留下了弟弟张良臣和姚晖等人守庆阳。
到了宁夏,穷蹙(cù)势孤的张思道走投无路,只得向王保保“报到”了。哎嗨,这大哥又出来了,王保保这个气啊,张口大骂从前你这个王八蛋与我争关中的勇气哪里去了,马上把他押入囚牢关了起来,他也好意思骂别人,你不也是十八个人逃跑的么?难不成是战略性的后撤?
再说庆阳方面,张思道之弟张良臣诈降,放你进来然后给明军一锅端了,这是大元灭亡后,这个流亡政府最大的胜利了。
结果使明军受降部队损失惨重。徐达闻讯大怒,徐达是谁啊,大明王朝第一帅,常遇春和蓝玉在他面前都是小字辈儿的,怎么就轮到你张良臣欺负了?
于是徐达马上指挥四路大军围攻庆阳。
元廷呢也派出数道兵增援,皆被围城明军打败溃逃而去。坚守数日,庆阳城中粮尽,守将之一的姚晖向明军投降,张良臣等人跳井未死,被明军捞出后皆剐切于军营之前。
这个短暂的胜利最后也落得个回光返照的下场。
王保保得知庆阳失陷后,便集兵猛攻兰州。猛攻数日,难克坚城。愤懑之下,王保保率元军在兰州附近大掠泄愤。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明朝大将徐达来得快,在定西车道峪与王保保狭路相逢。
元、明两军中间隔一条深沟,树栅其间,作持久相斗状。明军粮多兵壮,有持久战的本钱;王保保元军情怯粮少,还没开打就自己先慌了心神。
徐达用的是心理战,他命令明军昼夜不停发动假攻击,使元军不得片刻的休息。闹腾了两天,明军忽然闭营假装休整,筋疲力尽的元军谢天谢地,终于有机会吃块军粮想歇一觉。
殊不料,大半夜间,明军全军发动攻击,又累又乏的元军根本不敌,近十万将卒被生擒,王保保仅与妻儿数人北走黄河,“得流木以渡,遂奔和林”,纯粹的智商碾压。
这次,不仅王保保本人狼狈到家,基本上也把北元最大一份家底给赔光了。
应昌方面,城池完整,但仍旧面临老问题,书中记载是八个字:粮草不足,难以拒守。
王保保等人一直上书顺帝让他离开这一危险地带去和林,但这半老头子仍旧想回大都,希望元军会创造“奇迹”。
但是奇迹未看到,痢疾却先到。早已被“大喜乐”淘虚了身子骨的元顺帝又贪嘴,多吃了些不干净的牛羊肉,忽染痢疾。缺医少药加上抵抗力过弱,五十一岁的顺帝活活泄死。
大元最后一代帝王,也死得是如此不堪。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