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道场

泽朗登珠:边守规矩边发疯,这是我的自由底色(上)


Listen Later


【引言】

《艺术道场》第11期,我们来对话一位“非典型”的传统艺术家。泽朗登珠,踩着90后的尾巴出生的藏族人,父母是藏传唐卡画师与工笔大家,但他拒绝被某个绘画种类定义。他把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改成了中国的送子观音,甚至用关淑怡的电子二胡作为创作唐卡、工笔时听的BGM。他的故事从一场叛逆的“逃离”开始,后来,又在冥冥之中重返画桌。他的笔下,既有严格遵循藏传佛教仪轨的绿度母、黄财神,也有从老歌《众生花》中诞生的“五毒”猛虎,更有中国道教里的紫微大帝、武财神赵公明。在他眼里,不同宗教和画派之间没有了界限。他将母亲的工笔牡丹与父亲的斑驳唐卡糅合成一幅“重彩水墨”——传统在他手中,既是根基,也是工具。无论画什么,他都能始终保持自己——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独立、自由、和如孩童一般的天真烂漫。

在小红书,泽朗登珠是“佛系博主”。他随手发工作室的日常,在一条疫情期间药师佛的作品意外爆红后,又回归常规。他的社交媒体同他本人一样随性:“我不关注反馈,发就发了”。

采访中,他反复提到“规矩与疯”。藏传佛像的每一笔必须精确如代码,但背景的流水与飞鸟可以烂漫如电子二胡。遵守规矩与发疯,可以同时在他的作品中存在,他这个人亦如此。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关于“矛盾”的容器,身上有数不清的反差。但更令我诧异的是,每当遇到矛盾和困难,他不是去对抗,而是换个角度接受它,适应它,并继续让自己发疯。第一次跟他接触,也许会给你留下“叛逆和冲突”的印象,而当你多了解他一些,你就发现他是无比的“舒展和阳光”。我思来想去,最后将他这种特质归结到他特殊的原生家庭教育上。从第一次叛逆开始,他的父母就没有反对,而是采用了欣然接受的态度,同时又立新规矩的方法。权威没有成为他探索自由的障碍,而是给了他探索自由的方向指引。从小就没有对抗权威的执念,所以他成长得如此舒展和阳光。

话题以王菲的一首《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结束,眨眼间仿佛看到画中背景的云朵染着夏天的燥热缓缓而来。或许,这就是泽朗登珠的禅意:在规矩里自由发疯,在传统里做着弄潮儿,在芸芸众生的焦虑氛围中,画出一朵舒展的、不会凋零的花。

 嘉宾简介】

泽郎登珠,青年艺术家,99年生,马尔康藏族,长居成都,艺术世家传承。8岁开始执笔绘画,20岁正式开始个人艺术风格创作至今。

创作主题包含千禧年时代出生的青年人最关心的内容,爱与求索,财富与守护,刚正的心,柔软的凝视。

作为青年艺术家,泽郎登珠擅长青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创作架上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坚持创作令人感到幸福、积极、获取能量的作品。艺术作品系列涵盖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守护神,每一个期待都会被照见。

重要观点

l 泽朗登珠走上绘画之路与家庭的艺术氛围有很大的联系,父母分别从事唐卡和传统工笔画创作,他自幼在父母的工作室耳濡目染,但因不愿被贴上“父母是画家,孩子必须画画”的标签,曾刻意回避绘画,转而学习古典吉他与打工。二十岁后,因迷茫与机缘巧合重新执笔,从先是帮父母画线稿,再到帮他们画作品,到后来就开始画自己的作品,逐渐在传统技法中融入个人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l 家庭氛围的熏陶带领泽朗登珠自小了解藏传佛教和传统文化,小时候被强制背诵的千字文,弟子规和三字经等等,在未来的生活中似乎潜移默化地转换为泽朗登珠的力量伴随他前行。

l 三年前,泽朗登珠开始在小红书分享创作,意外因一幅药师佛作品爆红。他总结运营经验为“坚持与真实”:每日更新工作室日常、创作过程与传统艺术知识,不刻意迎合流量。

l 家庭环境既赋予了他扎实的技法基础,而泽朗登珠本人的性格激发了他对“规矩与自由”的思考,除了必须遵循的规矩之外,其他时间全都freestyle。“特别”成为他贯穿其中的创作语言——特别的元素,特别的构图,各类纹样的搭配结合,甚至无所谓的留白。

l 不同于标签化的藏族印象,泽朗登珠居住在成都而非西藏,用他的话来说,在成都是一个融合能力强,非常有张力的城市,各类民族的文化特色彼此交融,既有多元民族,然后又有传统现代,又能看到那种民族艺术家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又能看到当代艺术的现代摩登。在这里遇见的人更多样,看到的艺术,接触到的文化也会更多元,随着这种“多元化”的吸收,泽朗登珠的创作也转换为不同的尝试。

l 传统技法与现代灵感的融合造就泽朗登珠个性化的创作,将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改造成送子观音,或在唐卡中融入工笔花鸟的细腻笔触。

l 泽朗登珠调侃“每一代艺术家都很疯”,叛逆是不同时代人类共有的情绪。古代画家在画中藏匿叛逆,每一代的艺术家都有他自己结合当时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背景下的最当代的表达,都是基于当下的创新。

l 对于泽朗登珠而言,这个时代的伯乐是他周围遇到的人们,他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属于每个人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情绪,他们的生命历程,这些“别人的”经历和故事某种程度上也给予了泽朗登珠生活的动力,让他想要持之以恒地创作,不停懈怠地表达。

l 唐卡是藏语宽广的意思,最开始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面生活时,会在帐篷的中间立一个柱子供养他们的信仰,供奉宗教的神佛。但由于游牧民族时常迁徙的特性,所以他们就画在布面的卷轴上,把布画挂在帐篷中间的柱子上,表达一个佛像,即去供养的神像,而不是单单说一张画,而是一个像,所以叫唐卡。

l 从绘画技巧上,唐卡是在布上面用很细的土和牛胶混合之后去打底,然后用矿物颜料一点点把图像点出来。从绘画语言上,唐卡的色彩搭配与表现形式重在藏族人民对于神佛以及这种特别的宗教氛围的表达。

l 泽朗登珠的灵感来源极其多元,一首关淑怡的《众生花》启发他创作象征黑暗生命力的“五毒”主题画作;又或者日常出现的多重元素:天气,歌曲,电影,书籍,纪录片……生活中的任何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让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天上吹的云,城市里面的汽车,听过的故事,见过的人,喝过的水,吃过的饭自然而然地落在笔下。

l 传统和创新的结合需要取舍,例如泽朗登珠在唐卡创作中严格遵循宗教仪轨,却在背景与配饰中大胆加入现代元素。

l 泽朗登珠的创作关注“焦虑与希望”。但他本人却不希望通过化作传递这种能量,他认为艺术应如“岁朝清供图”——即便现实灰暗,画面仍表达繁荣与安宁。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艺术道场By 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