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渐行渐远的秦源年俗
赵文慧
天水西南路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是史书所记载的秦地之一,也是我在该文中所记述的狭义秦源。最重要的佐证即是秦国重器秦公簋出土于秦岭镇与红河镇相交处的庙山一带,并且这里有著名的周秦文化“六八图—费家庄”遗址,地处秦地之中心的秦源“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物产丰饶,民风勤朴”。(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礼俗》),又“所谓踵秦旧迹,表里山河,天地之奥区也”。(民国二十八年哈锐、任承允、贾缵旭总纂《<天水县志>叶忆淝序》)秦源人自古尚武,彪悍质朴,尤其对古文化追求不息,从而积累出不同于别处的民俗风情,这从生活习性、语言、娱乐活动中均可看出。由于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把春节不叫“过节”而都叫“过年”,故过年是一个“节期”的系列阶段而不是节日。依据传统过年的节期来自远古的“腊祭”。
秦源自古民风纯朴,这里不但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纯朴的风俗民情。该地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但最主要当数特色浓郁的过年习俗。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到腊月二十三的办年货、跟集、送灶爷,二十四的扫房,二十五杀猪宰羊,二十六七的煮(黄)酒、做豆腐、压粉条、蒸蒸馍,二十八九的走油锅、煎油饼、煎酥肉、㸆豆腐,到大年三十的贴春联、三十晚夕的接先人、守先人,初一凌晨烧头香、早起迎喜神,初三耍烟歌,初九耍社火、唱大戏、唱灯戏,一直到正月十五烟歌谢降,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过年民俗。民俗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可以说,任何一种民俗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也就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就是民俗的地理或乡土特征。也正是民俗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民俗的差异性。因此,过年民俗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但在秦源就有不少是独特的。因社会的飞速发展,秦源过年习俗渐行渐远,下面就让我来细数回味秦源地区曾经过年的那些事儿。
大年三十又称除夕,俗指年终的最后一天,大月为腊月三十日,小月为腊月二十九日。外出谋生者大都赶回与家人团聚。他们想到的是根在故乡,先人在这里。在秦源,年头岁末回家过年,给先人烧炷香是应该做必须的大事。所以,接先人和送先人是秦源过年中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敬天祭祖”的严肃主题和仪式是过年行事的重要元素和标志。秦源民间称当日为大年三十,其夜俗称三十晚上。其主要习俗有如下几项:
(1)抢集。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但这天必须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集日。凡年事年货未备齐者,便早早地动身,赶往集镇,置办年货。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人们急急忙忙抢购,于是叫抢集。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贵则可贵成天价,贱则可贱成垃圾。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下午两三点)结束。
(2)供天爷神位。三十下午,用黄表纸叠个神牌,中间贴一红纸条俗称“签子”,签上“天地君亲师”叫签神牌,也叫签天爷神牌,然后焚香点蜡,供茶点水果,三叩九拜行祭拜礼。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非常浓厚,所以每当逢年过节必须敬天,尤以过年时最为隆重,人们要把天爷请到家里与全家人一起欢度春节。1949年代前,秦源还要置天爷树,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在山上挖来松树一株,栽在当院,称为天爷树,大年三十这天在天爷树下摆上香案,献猪头一只,大盘两只(盘为大蒸馍,大若八寸碟子),供香、茶点时果,三叩九拜,行拜天爷礼。现在则签天爷神牌,行祭拜礼。天爷神牌内容为“天地君亲师”,或详为“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上述民俗在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礼俗》有记载,云:“民间每岁首先于除日,院中植松树,一为棲神之所。有案置香炉祭品。大门内壁间有龛祀土神。庖中木为龛,祀灶神祖祢。木主在正寝。既昏,徧烧烛焚香暨纸币礼毕,子孙弟姪拜祖父母、父母、诸父母兄,曰辞岁。元日质明,松树前案上供炊饼,大七寸许,凡十二,有闰则十三或加以豕首。……祀灶以鸡、炊饼,数如前,稍小。土神惟以香烛。” 现在这个很少了,但是过年秦源家里上坡里一般会贴上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未完待续)
渐行渐远的秦源年俗
赵文慧
天水西南路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是史书所记载的秦地之一,也是我在该文中所记述的狭义秦源。最重要的佐证即是秦国重器秦公簋出土于秦岭镇与红河镇相交处的庙山一带,并且这里有著名的周秦文化“六八图—费家庄”遗址,地处秦地之中心的秦源“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物产丰饶,民风勤朴”。(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礼俗》),又“所谓踵秦旧迹,表里山河,天地之奥区也”。(民国二十八年哈锐、任承允、贾缵旭总纂《<天水县志>叶忆淝序》)秦源人自古尚武,彪悍质朴,尤其对古文化追求不息,从而积累出不同于别处的民俗风情,这从生活习性、语言、娱乐活动中均可看出。由于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把春节不叫“过节”而都叫“过年”,故过年是一个“节期”的系列阶段而不是节日。依据传统过年的节期来自远古的“腊祭”。
秦源自古民风纯朴,这里不但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纯朴的风俗民情。该地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但最主要当数特色浓郁的过年习俗。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到腊月二十三的办年货、跟集、送灶爷,二十四的扫房,二十五杀猪宰羊,二十六七的煮(黄)酒、做豆腐、压粉条、蒸蒸馍,二十八九的走油锅、煎油饼、煎酥肉、㸆豆腐,到大年三十的贴春联、三十晚夕的接先人、守先人,初一凌晨烧头香、早起迎喜神,初三耍烟歌,初九耍社火、唱大戏、唱灯戏,一直到正月十五烟歌谢降,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过年民俗。民俗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可以说,任何一种民俗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也就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就是民俗的地理或乡土特征。也正是民俗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民俗的差异性。因此,过年民俗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但在秦源就有不少是独特的。因社会的飞速发展,秦源过年习俗渐行渐远,下面就让我来细数回味秦源地区曾经过年的那些事儿。
大年三十又称除夕,俗指年终的最后一天,大月为腊月三十日,小月为腊月二十九日。外出谋生者大都赶回与家人团聚。他们想到的是根在故乡,先人在这里。在秦源,年头岁末回家过年,给先人烧炷香是应该做必须的大事。所以,接先人和送先人是秦源过年中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敬天祭祖”的严肃主题和仪式是过年行事的重要元素和标志。秦源民间称当日为大年三十,其夜俗称三十晚上。其主要习俗有如下几项:
(1)抢集。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但这天必须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集日。凡年事年货未备齐者,便早早地动身,赶往集镇,置办年货。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人们急急忙忙抢购,于是叫抢集。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贵则可贵成天价,贱则可贱成垃圾。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下午两三点)结束。
(2)供天爷神位。三十下午,用黄表纸叠个神牌,中间贴一红纸条俗称“签子”,签上“天地君亲师”叫签神牌,也叫签天爷神牌,然后焚香点蜡,供茶点水果,三叩九拜行祭拜礼。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非常浓厚,所以每当逢年过节必须敬天,尤以过年时最为隆重,人们要把天爷请到家里与全家人一起欢度春节。1949年代前,秦源还要置天爷树,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在山上挖来松树一株,栽在当院,称为天爷树,大年三十这天在天爷树下摆上香案,献猪头一只,大盘两只(盘为大蒸馍,大若八寸碟子),供香、茶点时果,三叩九拜,行拜天爷礼。现在则签天爷神牌,行祭拜礼。天爷神牌内容为“天地君亲师”,或详为“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上述民俗在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礼俗》有记载,云:“民间每岁首先于除日,院中植松树,一为棲神之所。有案置香炉祭品。大门内壁间有龛祀土神。庖中木为龛,祀灶神祖祢。木主在正寝。既昏,徧烧烛焚香暨纸币礼毕,子孙弟姪拜祖父母、父母、诸父母兄,曰辞岁。元日质明,松树前案上供炊饼,大七寸许,凡十二,有闰则十三或加以豕首。……祀灶以鸡、炊饼,数如前,稍小。土神惟以香烛。” 现在这个很少了,但是过年秦源家里上坡里一般会贴上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未完待续)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