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LON與我們的自由時代

鄭南榕紀念館線上語音導覽-2.鄭南榕履歷 (華語)


Listen Later


【鄭南榕簡履】


從鄭南榕自己寫的簡歷上,可以發現他將自己的生命歷程梳理的很清楚。他所做過的事情,都是在實踐他的理念,而他所在乎的事情,總是跟台灣社會的傷痛息息相關。

他出生在1947,二二八事件那一年,從小生長在戒嚴時期的壓抑氛圍中,但他透過不斷的閱讀、思考,培養出一套自己的信念。他拒修當時大學必修課「國父思想」,因此無法拿到台大畢業證書但是他也不在乎。當兵後,他原先從商了幾年,但受到美麗島事件和林宅血案的刺激,他開始幫黨外雜誌寫文章。接下來,為了揭露社會不敢說的真相,他創辦《自由時代》系列雜誌及發行出版品;為了打造更好的台灣社會,他發起各項社會運動。

在1980年代,即便台灣經濟逐漸有了起色,卻依舊很不自由,如果你說錯話就有可能被抓去關,甚至被判死刑。鄭南榕一直在挑戰國民黨政府的底線,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因為他知道,唯有不斷衝撞,才有解開箝制的可能。

——


感謝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支持,由福倈鷹Flying團隊和鄭南榕基金會共同完成鄭南榕紀念館線上導覽網站( https://vr360.nhrm.gov.tw/NylonMemorialMuseum/ )。這項工作能順利完成,是集結眾人之力的成果,包含了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和不同世代的夥伴們一起努力完成。謹以致謝。


旁白|鄭竹梅

音樂|編曲/創作/小提琴演奏 林暉鈞;音樂/聲音顧問 游源鏗;鋼琴演奏 顏琬蕙;錄音剪輯混音 許銘顯

導覽網站和短片音樂串接|

《阿姆斯特丹》(Dans le port d´Amsterdam) 為主要樂曲

《我的祖國》(Z Dovoviny)

《白鳥之歌》(El cant dels ocell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NYLON與我們的自由時代By 鄭南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