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LON與我們的自由時代

鄭南榕紀念館線上語音導覽-9.鄭南榕以和平非暴力推動「新國家運動」 (華語)


Listen Later


【鄭南榕以和平非暴力推動「新國家運動」】


1988年夏天,鄭南榕第一次出國,去了日本、美國,與許多海外台灣人見面,包括台獨聯盟的成員。回國後,他開始更積極推動建立新國家的行動,才有了「新國家運動」,但光是喊出台灣獨立的口號還不夠,還要有實際的作為,於是鄭南榕於12月10號,世界人權日當天所發行的《自由時代》週刊第254期,刊登許世楷所寫的《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希望這篇文章能拋磚引玉,讓大家共同討論出一個適合台灣的新憲法。

因為這篇新憲法草案,震撼台灣社會,也引起國民黨的不安,雜誌再度遭到查禁,鄭南榕在隔年1月21號收到了「涉嫌叛亂」的傳票,他拒絕接受這個罪名,並指正說這明顯是國民黨對政治異議份子的迫害,人民應當有權抵抗。

於是,鄭南榕為了宣示決心,他說:「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並從1月26號開始,將自己關在雜誌社,足不出戶。面對國民黨政府的暴政,鄭南榕的自囚,其實是最平和的非暴力抗爭。

自囚期間,國際組織的關切和台灣民間的聲援不斷,還有聲援者自發性地擔任志工,輪流前來雜誌社日夜駐守,就是為了防止軍警強行拘提鄭南榕。

———


感謝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支持,由福倈鷹Flying團隊和鄭南榕基金會共同完成鄭南榕紀念館線上導覽網站( https://vr360.nhrm.gov.tw/NylonMemorialMuseum/ )。這項工作能順利完成,是集結眾人之力的成果,包含了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和不同世代的夥伴們一起努力完成。謹以致謝。


——

旁白|鄭竹梅

音樂|編曲/創作/小提琴演奏 林暉鈞;音樂/聲音顧問 游源鏗;鋼琴演奏 顏琬蕙;錄音剪輯混音 許銘顯

導覽網站和短片音樂串接|

《阿姆斯特丹》(Dans le port d´Amsterdam) 為主要樂曲

《我的祖國》(Z Dovoviny)

《白鳥之歌》(El cant dels ocell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NYLON與我們的自由時代By 鄭南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