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文/斯涵涵
一段时间以来,“吃空饷”问题不时曝光,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个别党员干部长期在编不在岗,拿着单位的工资,却干自己的事;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将自己的亲属安排到特定岗位上,不实际工作而获取薪酬,不劳而获长达数年。党员干部“吃空饷”披上了哪些“隐身衣”?纪检监察机关应如何加强监督,堵住漏洞?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以“借用”之名行“吃空饷”之实;看似“在岗”实则“空岗”;巧立名目,交叉安排、给各自的“关系户”吃空饷提供方便……各式各样的“吃空饷”现象,一直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吃空饷”不仅是不劳而获,更是利用裙带关系侵蚀国家资源。既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形象,更影响党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曾多次开展整治“吃空饷”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拍手称快。然而,近些年里,相关现象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仍不同程度发生于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不仅与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严重不符,也凸显“吃空饷”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顽疾,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吃空饷”隐蔽、频发,暴露相关监管“缺岗”。一些单位管理干部不到位、执行制度不严不实;有的单位对“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观望态度;个别领导干部存在“老好人”心理,怕得罪人,自查自纠“走过场”等……信息不公开,岗位开发不够科学、考核不规范、追责不彻底等问题,导致岗位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吃空饷”乱象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是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整治“吃空饷”须监管“实时在岗”。首先要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明确责任、追查到位,既要查处干部个人“吃空饷”,也要注重查处单位领导“发空饷”,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其次要畅通监督渠道,确保监督实时在线,坚决保障报告制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切实做到严格执行、严肃问责和严厉查处,督促形成不敢“吃”、不能“吃”、“吃”了也要“吐出来”的监督氛围,动真碰硬整治“吃空饷”,让“吃空饷”者现原形、受处理,以扎实的整治成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张齐 李妹妍
校对 | 赵丹丹
文/斯涵涵
一段时间以来,“吃空饷”问题不时曝光,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个别党员干部长期在编不在岗,拿着单位的工资,却干自己的事;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将自己的亲属安排到特定岗位上,不实际工作而获取薪酬,不劳而获长达数年。党员干部“吃空饷”披上了哪些“隐身衣”?纪检监察机关应如何加强监督,堵住漏洞?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以“借用”之名行“吃空饷”之实;看似“在岗”实则“空岗”;巧立名目,交叉安排、给各自的“关系户”吃空饷提供方便……各式各样的“吃空饷”现象,一直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吃空饷”不仅是不劳而获,更是利用裙带关系侵蚀国家资源。既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形象,更影响党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曾多次开展整治“吃空饷”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拍手称快。然而,近些年里,相关现象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仍不同程度发生于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不仅与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严重不符,也凸显“吃空饷”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顽疾,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吃空饷”隐蔽、频发,暴露相关监管“缺岗”。一些单位管理干部不到位、执行制度不严不实;有的单位对“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观望态度;个别领导干部存在“老好人”心理,怕得罪人,自查自纠“走过场”等……信息不公开,岗位开发不够科学、考核不规范、追责不彻底等问题,导致岗位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吃空饷”乱象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是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整治“吃空饷”须监管“实时在岗”。首先要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明确责任、追查到位,既要查处干部个人“吃空饷”,也要注重查处单位领导“发空饷”,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其次要畅通监督渠道,确保监督实时在线,坚决保障报告制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切实做到严格执行、严肃问责和严厉查处,督促形成不敢“吃”、不能“吃”、“吃”了也要“吐出来”的监督氛围,动真碰硬整治“吃空饷”,让“吃空饷”者现原形、受处理,以扎实的整治成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张齐 李妹妍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