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一直很佩服那些能把《资治通鉴》读很多遍的人。为什么?因为哀伤。高中时读过一遍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一直不敢去读那些所谓的正史,那时候所感受到的悲伤一直在身,无法去掉。在那个时间之前一直在比较哪个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有三个答案,第一个是战国后期,合纵连横300年群雄相争;第二个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迁徙动荡;第三个是中国近代冷热兵器的大转换。读完《资治通鉴》确定无疑,就是第二个。那时登上历史舞台唱主角的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去的,毫无人性可以。
五千年文明曰:吃人,三千年追求:诗与酒。现实生活骨感且赤裸裸, 于工作、爱情、理想、追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交杂在一起时,苦闷、彷徨、痛苦、哀伤负面情绪随之而来,无奈但必须面对,重新思考风流、潇洒为何意?竟然发现这是那段令我伤痛不已的时代留下的东西。
后来的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外敌灭亡,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是有东西的,那是一种到绝境时每个人才会看到的!取舍、信仰、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生命也不是很最重要。这种光耀千古的品格是哪里来的?传下来的。如果你记得它的前两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一定会知道孔融最值得后世赞叹的不是让梨,而是收留了张俭。后来,这种精神是我们的脊梁。
德衰情薄的社会,生活感觉很累。累即是心的束缚。做人总该有个样子?何不学习阮籍,喜欢你时用青眼,不喜欢你时用白眼。该喝酒喝酒,该大哭大哭。若是能学到阮籍的几分真,也是不错。三国两晋最牛的人物,让我选我选嵇康。在砍头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竟然是弹琴,调调实在是高。一直以来的疑惑是,嵇康不是铁匠吗?铁匠那一双铁手,竟然能谈千古名曲?不该是手掌如树皮如旱地纵七横八,触琴弦断?难道是那个时代有神奇的养生方法方式没有传下来?
那时还有个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千百年来装逼第一的人物-谢安。我感觉若是学谢安,最大的结局是10个人会累死9个,摆个姿势从人生的开头站到结尾是很累非常累,一定一定的。好吧,还有一个是吓死的。所以说天下苍生所依托的谢安,这种人物是最不可学的。不科学,不可学。
总之,三国两晋时期真的是留下了太多精彩可聊的话题,从开始的每个人都拼命证明自己,到后来每个人潇潇洒洒,再到最后的我若为王,人的软弱、卑微、刚强、不屈、甚至超凡都在此刻留下了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