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讯

中国科学家正尝试用月壤烧制砖块,开启人类在外太空建房的新篇章


Listen Later

当嫦娥八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稳稳降落时,它携带的不仅是科学仪器,更是一个大胆的梦想——用月球本身的土壤建造人类基地。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中国科学家已经让这个梦想触手可及。


月面建筑的四大难题

在月球上盖房子绝非易事。传统土木建造方式在月球完全失效,建筑必须承受极端温差、强烈辐射和微重力环境。更棘手的是,从地球运输建筑材料成本高昂——每公斤物资运送成本约100万美元。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颠覆性方案:就地取材,用月壤造砖。

月壤是覆盖月球表面的松散颗粒,厚度可达十几米。它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岩石碎屑、矿物碎屑和玻璃质颗粒组成,成分以氧化硅为主。这种看似普通的"月球尘土",经过特殊处理后竟能变成比地球红砖更坚固的建筑材料。


从模拟月壤到太空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首先参照真实月壤成分,在地球上配制模拟月壤。他们摒弃了需要额外添加地球原料的3D打印技术,选择完全依赖月壤本身的烧结工艺。将模拟月壤压制成胚体后,在真空热压炉中高温烧结,最终得到的月壤砖抗压强度惊人地达到100兆帕以上,是普通红砖的5-7倍。

2024年11月15日,这些月壤砖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进入太空,开始为期三年的舱外暴露实验。第一块实验砖将于2025年底返回地球,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数据。这些砖块采用中国传统榫卯连接设计,大大降低了建筑一次性成型的风险。


四大建造技术大比拼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20种月球建造方法,最终归纳出四大核心技术:反应固化(类似混凝土工艺)、高温烧结/熔化、粘结固化和限制形成(类似高级沙袋)。每种技术各有利弊——烧结法强度高但能耗大,限制形成操作简便但结构较弱。未来月球基地可能需要组合使用这些技术,就像地球上的建筑工法一样因地制宜。

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技术都遵循"白手起家"理念,最大限度利用月球原位资源。月壤中丰富的硅、铝等元素,通过特殊工艺可以转化为优质建材。嫦娥八号任务已经证明,在月球上"打砖盖房"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实现的工程奇迹。

当第一座月球基地在荒凉的月表拔地而起时,它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将开启太空定居的新纪元。从月壤砖开始,中国正一步步将"广寒宫"从神话变为现实。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每日快讯By 国货崛起